閱讀理解能力是語文學習中的一項基本技能。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得從小抓起,循序漸進。
一、從閱讀興趣入手
大家都知道,閱讀能力發(fā)展好的學生多數(shù)對閱讀有著濃厚的興趣,樂于讀書;而閱讀能力差的學生常常說他們討厭讀書,覺得沒意思??梢?,閱讀的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所以我們要從小就想方設法地激發(fā)、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人總是喜歡聽好話,孩子更是如此。多鼓勵孩子閱讀,及時肯定孩子閱讀的進步,在一定范圍內允許孩子自由選擇閱讀材料,避免高壓手段強制孩子,才能使孩子保持閱讀興趣,帶著渴求去閱讀。
二、閱讀要循序漸進
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能力要由易到難。開始讓孩子閱讀時要在家長或者老師的引導下,讀一些簡單有趣的東西,讓孩子嘗到閱讀的喜悅,從閱讀中找到樂趣,這樣孩子才會有閱讀的欲望。如果一開始就給孩子們啃他啃不動的“硬骨頭”,久而久之,孩子們只會畏懼、逃避閱讀。所以,我們要根據(jù)自己孩子的實際水平,選擇恰當材料,由易到難是極其重要的。在體裁上,小學生閱讀材料應以記敘文為主,簡單的說明文、論說文為輔,意義明了、朗朗上口的古詩、兒童詩歌也可以。
三、閱讀要持之以恒
閱讀要持之以恒才能有成效。每天要定時定量地閱讀,要做到這一點似乎不難,但要想長期堅持也并不容易。孩子們平時功課較多,學習任務又比較緊張,由于這個原因,有些孩子除了接觸一些課文以外,平時連看報的習慣都沒有,更不要說去閱讀其他的課外書籍了。如此,我們的孩子又怎能做到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為此,我們不妨要求孩子們對自己提出一些強迫性的要求,如每天閱讀幾次,總共花多少時間,篇幅多少。當然,這要根據(jù)孩子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定。
四、閱讀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為了避免孩子在閱讀時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我們要求小學生在閱讀時要遵循從有聲地讀到無聲地讀的規(guī)律,這是一個不斷內化閱讀能力的發(fā)展規(guī)律,用出聲朗讀克服“眼睛單行”“心神渙散”的情況,出聲地朗讀促使小學生對自己讀的過程不斷進行反饋并積極思考,因此“口到”在小學生開始閱讀訓練時極為重要。但是,朗讀往往使閱讀速度變慢,而且在一些場合下并不適宜,所以又要注意引導孩子及時轉化到無聲閱讀階段,此時邊看邊思就尤為重要。在讀的過程中,在適當?shù)臅r候插問,或事先確立閱讀要解決的問題,讓孩子眼到、心到,從而保證無聲閱讀的效率。
五、老師要精講
新課標強調:“在閱讀教學方面,不再搞過于繁瑣的講解分析,記背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而是強調學生的自主閱讀,個性化理解和感悟?!边@是新時期、新課標給我們的新任務。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允許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文化水平去理解文章,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實際上是一種創(chuàng)造過程。這種創(chuàng)造過程肯定不會完美,但這種過程畢竟是學生親身參與的,是學生閱讀能力發(fā)展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即使有些教師能深入鉆研教材,講得頭頭是道,但他們的理解不可避免地帶有個人經驗的印記。如果這種理解和學生的閱讀背景有較大的距離,也難引起學生的共鳴。有些教師也進行了教學改革,但是如果教師堅持把自己的理解作為學生理解課文的唯一標準,那么無論采取何種形式,效果都不會令人滿意。事實上,這種做法很普遍,甚至在許多公開課中也不鮮見,教師為了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設計了許多簡單的問題,一步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自己的結論,有時見學生回答不出,教師怕影響教學進度,干脆代替學生回答。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在新的形勢下,如何把握新的閱讀教學方法,成為我們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新課題。只有在閱讀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搞好新時期的閱讀教學。
(作者單位 甘肅省定西市東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