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趣味教學的核心問題是: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用,從而激發(fā)興趣,學得主動,提高效率。我愿就此談點拙見,以其引起同仁的興趣,共同探討這個問題,推動中學英語教學。
一、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代表,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目標至關緊要。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并格外重視,肯下大氣力,花大工夫學這門課,因而成績較好。這種現(xiàn)象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愛屋及烏”吧!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有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愿學這位老師帶的課。這種現(xiàn)象也是大家司空見慣的。因此,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教師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愛的親密朋友。當然,這并非說他們的缺點不可批評,聽之任之。批評的方式比批評本身更重要。要讓他們不傷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從內心讓他們感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這樣師生才能關系和諧,感情融洽,學生才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二、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睂胄抡n要講究藝術,根據(jù)教學內容可設置一個懸念吸引學生;也可以提出一個發(fā)人深省的問題,抓住學生;還可以從直觀教具和演示開始。教學中,不能課本搬家,大聲念一遍,就算進行了教學。要善于用教室的人和物、直觀教具如圖片、掛圖、簡筆畫,設置情景。語言總是和情景連在一起的,有了情景,學生才會印象深刻、聲形意有機結合,學得才有趣,掌握才準確。教師講解忌繁、雜、重(即繁瑣、雜亂、重復)。要精講,長則生厭。要變講為提問,學生大量的時間是參與而不是旁觀,要學中用、用中學,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感興趣。要注意在實踐中滿足學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問題和語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踐。這樣,每個學生都可以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從而情趣大振,熱情倍增。一旦學生出了差錯,不要埋怨訓斥、責怪,要注意糾正錯誤的技巧,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不受挫折。一堂課就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品,不僅要有一個好的開始,還要有一個好的結尾。根據(jù)不同情況,下課前可給學生設置一個新的“懸念”,留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放一遍課文錄音,讓學生小結一下課堂的主要內容,唱一首歌曲等。
三、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充滿情趣
單一的教學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個好的方法,經(jīng)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保持學生的興趣,鞏固學生的興趣,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jù)教學內容的不同,如初學、鞏固和復習,就不能用一樣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付出心血,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追求。教學過程,應該是教師大有作為的過程。比如教字母,26個字母說起來很簡單,但真正教得快、教得準、教得好,讓學生學得有趣味,也并非每一位教師都能做到。有人照本宣科,每次幾個字母,依次教完就過去了;可有人把字母做成卡片讓學生做字母排隊游戲,分組進行字母排隊比賽,教唱字母歌。這樣做學生學得快而好,還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反應靈敏能力、集體觀念。兩種做法,兩種效果,前者索然無味,后者其樂融融。開始教單詞,我們可充分利用直觀教具,比如教Football,我們指著足球提問:
“What’s this?It’s a football.football,football ”再重復幾遍,足球的音形意便深深地印在學生腦子里,以后看到足球就會脫口而出football,而不需要漢語翻譯作中介,教詞匯也在教思維。
教課文,可根據(jù)不同體裁和內容,在不同階段可采用模擬對
話、扮演角色、講故事、述大意、改變人稱、變對話為敘述、變敘述為對話、即興口頭作文、看圖說話、組句成文等多種形式。這樣就會把死教材用活,學生學得興趣濃,用的機會多,效果必然會好。
(作者單位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二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