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百年紐約地鐵
1904年10月27日,紐約市第一條地鐵南北干線正式通車,起自位于百老匯的市政府站,北至大中央車站,再沿42街西至?xí)r代廣場,之后又往北至百老匯大道及145街的終點站,此后紐約地鐵的路線便沿著這條干線擴建、延伸,直至今日的規(guī)模。
1904年10月27日,紐約第一班地鐵吸引了15萬人乘坐。費用是每人5美分。這個價錢,在當(dāng)時可以買到一個熱狗或一瓶啤酒。5美分的票價一直維持到1948年。整整100年過去后,如今雖說5美分一張票的日子早就一去不復(fù)返(現(xiàn)在一張地鐵票售價為2.25美元),但地鐵對紐約這座城市的影響永遠不會磨滅。一站連著一站的地鐵將一個個街區(qū)勾連成線、片,紐約地鐵將曼哈頓和布魯克林、布朗克斯和皇后、長島等區(qū)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
從世界地鐵史上看,紐約地鐵雖沒有法國巴黎和英國倫敦的地鐵歷史悠久,但其發(fā)展卻相當(dāng)迅速。今天紐約的地鐵線加起來比世界上任何城市的地鐵都要長,總鋪軌長度達840英里。包括25條線路468個站點,每天運載500萬人來往于紐約市5大區(qū)。
100多年來,地鐵一直是紐約這個城市的一個重要標(biāo)志,不僅僅在好萊塢的許多電影里,紐約地鐵的場景數(shù)不勝數(shù),地鐵對紐約人來說,已成了他們生活中不可須臾離開的一部分。我每天肩披朝陽乘上地鐵,加入眾多上班族的人群,在地鐵上遠眺陽光下的帝國大廈;下班回來的路上,還是坐在地鐵車廂同一側(cè),目送被夕陽染紅的曼哈頓巨大的城市剪影漸漸消逝。
因為歷史悠久,紐約地鐵很多站顯得破舊且臟、漏水、老鼠橫行,車廂走起來發(fā)出嘎吱響聲。但是百年來紐約地鐵忠于職守、運行準時、而且24小時運轉(zhuǎn)不停,給紐約出行的人帶來極大的方便。因為有她,紐約才成為全美唯一一座不用買車也能方便起居,可以自由到達市內(nèi)任何地方的特大城市。
第一樂章:地鐵上的性情中人
幾年來通過乘坐地鐵,讓我也見識了形形色色的紐約性情中人。
我常見有些打扮時髦的女子,一上車就將包里面的東西“嘩啦”倒在座位上,然后開始慢慢整理包里面的東西。她們的包里面十分零亂,乘車卡、鑰匙、化妝品、食品……我在想,這種人在生活中一定也是一個毫無計劃、目標(biāo)不明的人,走到哪兒算哪兒的人吧?
那些一上來就旁若無人,打開化妝盒開始從容地從刷粉底到畫眉毛、再到安假睫毛、最后照照鏡子為自己的杰作滿意地點點頭的女子,看似時間抓得很緊,看得出來其實她打扮自己是不得已,頗有些勉強,只是為了應(yīng)付同事、老板或者客戶。
因為每天都是從終點站出發(fā),一年中很長一段時間,我?guī)缀趺刻鞎谕还?jié)車廂見到同一個人。他坐在同一個座位上,我們在同一個車站下車。幾年來彼此只是“心有靈犀”從不曾搭過腔。他坐的位置,下車時車門正對著站臺通向外面出口的樓梯,出了車廂上了臺階——這是一個效率很高、時間抓得很緊、計劃性很強的人。
更多的人是一上車找好座位就開始看書。有的人找不到座位就站著看書——車廂有時晃動厲害,這是頗需要功夫的。拿著電子書的是年輕讀者,拿紙質(zhì)書的年紀偏大,不難看出這中間的“代溝”。各種文字的書籍都有——英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希臘文、意大利文、中文;由此,看一個國家乘坐地鐵的人,就可以知道一個國家的人熱愛讀書的程度。
在擁擠的人群中,不時可以看到有的聽音樂的人在搖頭擺尾、津津樂道,不時還會大聲哼一兩句歌詞“啊,寶貝,我深深地愛著你呀”。
車上打電話也是很普遍的事情,幾年下來我通過聽電話,已經(jīng)在車上“免費自學(xué)”了幾門外語。意大利人講話往往伴隨豐富的手勢、俄羅斯語鏗鏘硬朗、西班牙語流暢貫通沒有標(biāo)點符號,我均能準確判斷出這些語種。
第二樂章:政治家貧民演繹各自的故事
紐約是全美唯一允許在地鐵上吃東西、喝咖啡的城市。車廂里常常能聞到誘人的咖啡香。由于紐約大都會公交局沒有足夠的資金聘請地鐵清潔人員,紐約地鐵老鼠橫行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紐約州參議員比爾·帕金斯擬打破傳統(tǒng),提出了禁止在紐約地鐵車廂內(nèi)吃東西的議案。議案規(guī)定違反者將被苛以罰款250美元。議員禁止在地鐵吃喝的議案一提出,首先立即遭到地鐵主管的強烈反對。新上任的大都會公交局局長洛塔接手了一個棘手的問題:想要在地鐵上吃東西的乘客還是遍布于殘屑上的老鼠?
這位局長在任職紐約市副市長時,曾被譽為“老鼠沙皇”,在對待老鼠的問題上他的態(tài)度一貫十分堅決。但地鐵禁食議案被提交后,他明確表示反對。在一次采訪中,洛塔說他看見很多學(xué)生早上在地鐵里吃早飯,讓他動了惻隱之心。“禁食議案將給弱勢群體造成困難。我不想剝奪孩子們這唯一可以吃早飯的時間?!弊h員和地鐵主管兩人關(guān)于地鐵禁食令出現(xiàn)的分歧,讓紐約地鐵乘客暗自高興,至少目前他們可以充分享受在地鐵上自由吃喝的好處。
乘地鐵上班的市長
在上下班高峰擁擠的紐約地鐵里,假如你見到紐約市市長布隆伯格,大可不必驚訝。這位市長自上任以來,每周至少一半以上時間乘地鐵上下班,紐約市民對此早已習(xí)以為常。
在擁擠的車廂里,布隆伯格經(jīng)常找不到座位而只能站著。如果說他與普通地鐵乘客有什么不同,就是這位市長會帶兩三個保鏢。
布隆伯格不僅是紐約市市長,也是一位個人資產(chǎn)總值達到160多億美元的媒體和金融大亨。他的家離市政府約半小時車程。不過,布隆伯格上任第一天就乘坐地鐵,他將這看成是與公眾接觸的機會。此外,這位自愿放棄政府給予的優(yōu)厚薪水、只拿象征性的1美元年薪的市長,乘地鐵對他來說,是為了告訴市民地鐵既省錢,又可以緩解市中心的交通擁堵。
短褲日千人脫褲坐地鐵
政客之外,普通乘客自有自己的樂趣。2011年1月9日,紐約舉行了第10屆“無褲(短褲)乘坐紐約地鐵日”活動。響應(yīng)者自然都是紐約的年輕人。即便紐約冬季的嚴寒,也擋不住這些求新求異的年輕人參與這項活動的熱情。這個由“隨處即興”(Improv Everywhere)的發(fā)起人查理·托德發(fā)起的瘋狂想法和行動,受到全球愛酷族的追捧。2002年起首辦的“集體無褲坐地鐵”活動,只有10多名年輕人參加,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延伸至全球144個大城市,吸引了近5000人參加。托德說:“活動的目地只是通過一些愚昧行為,逗人歡笑,增加城市生活的樂趣。”“只是制造一些令人驚訝的一刻,從而使行動者在自己的余生里對其曾經(jīng)做過的愚蠢舉動津津樂道。”
2011年1月9日,紐約市集合了3000多人在下午3時從全市六個不同的集合點,一起脫掉褲子走入十條地鐵線的車廂,若無其事地坐進地鐵?;顒右?guī)定若有其他乘客提問,統(tǒng)一指定的答案要說:“我忘記穿上褲子了。”
托德說,活動不是抗議示威,更沒有政治立場,只是一場集體逗人歡樂的愚蠢行為。其他的美國大城市舊金市、芝加哥、波士頓、西雅圖、華盛頓首府,以及倫敦、悉尼、巴塞羅納、多倫多等全球144個城市也同步響應(yīng)。
帥哥美女不穿褲子坐地鐵,還若無其事,旁若無人。不過,他們正是要引起別人的注意。每年一月份某一天,這群人都會在紐約以及多個城市地鐵為平淡的生活增添一點樂趣。
第三樂章:“英雄交響曲”
對于一個人口800萬的世界文化之都,紐約地鐵幾乎每隔不久,都會上演乘客不幸跌下去被撞身亡以及自殺事件,救人的事也常有發(fā)生。至于攙扶盲人上下車、幫忙抬著嬰兒搖籃上下樓梯的事情更是屢見不鮮。
2007年1月2日,紐約建筑工人韋斯利·奧特里在地鐵站救下一個跌落站臺的學(xué)生,在紐約被傳為佳話。
當(dāng)時一名19歲學(xué)生在紐約曼哈頓地鐵站等車時突然暈厥,跌入鐵軌,而一輛地鐵列車正呼嘯著朝他駛來。正在候車的奧特里毫不猶豫跳下站臺,將學(xué)生攬在身下,一起滾到排水溝內(nèi),幾節(jié)車廂與他們擦肩而過,兩人都沒有受傷。事后,學(xué)生被送往醫(yī)院。
韋斯利·奧特里得到了英雄式的待遇。紐約市長布隆伯格專門在市政廳為奧特里舉行儀式,授予他“哈勒姆英雄”稱號。這是莫大的榮譽,此前獲此稱號的只有馬丁·路德·金博士、拳王阿里等人。儀式之后,奧特里與紐約地產(chǎn)大亨唐納德·川普會面,川普拿出1萬美元,作為奧特里見義勇為的獎金。此外,奧特里可以免費乘坐一年地鐵,紐約電影學(xué)院拿出2500美元為奧特里的孩子設(shè)立助學(xué)金,奧特里還可以帶孩子免費觀看百老匯音樂劇《獅子王》并參觀后臺。
但奧特里說,自己并不想成為英雄,只是做了一件該做的事。至于自己得到的一切,他說是“好人自有好報”。
第四樂章:流動的旋律
紐約地鐵更是一個流動的社會、流動的旋律。
胖子的故事。據(jù)統(tǒng)計,紐約有四分之一的肥胖客。我每天上班匆匆趕路,都會遇到胖子橫在前面,讓你過不去。在地鐵里,只要前面有一個體型胖的人橫在樓梯上,你就無法穿過狹窄的樓梯,眼睜睜看著一班地鐵車離去,后面的人只有和我一樣干瞪眼。當(dāng)初設(shè)計紐約地鐵時,一定沒有考慮到時代的變化。車廂里為三個人設(shè)計的座椅,如今如果遇到一個胖子,只能勉強坐進兩人。為兩個人設(shè)計的座位,只能坐進一個半人。有一次我不幸就被一位胖子卡在兩人的座位上,不能動彈,直到對方下車,我才得以解脫。
乞丐的故事。如果在緊張的上下班高峰時期,出現(xiàn)某一節(jié)空著的車廂,一定不要以為是“好事臨近”。一次我沖進車廂,又和一群同時沖進去的人捂住鼻子沖出來,原來車廂被乞丐弄得臟臭難聞。也有一次例外,夏天的時候空調(diào)壞了,酷熱難耐,沖進車廂坐了一站渾身大汗,如同洗了一個桑拿澡,停車時趕緊跳出來換車廂。
地鐵上各種表演的故事。紐約是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城市。一次在車上看到兩個男士,他們在大聲向?qū)Ψ奖戆讗矍?,兩人卿卿我我,公開談婚論嫁。在人們疑惑之時,才知道是兩位學(xué)表演的學(xué)生在公開場合練習(xí)表演。我常常能看到黑人青年為了在車上討錢,在窄窄的車廂里能翻出漂亮的跟頭??吹酱髂鞲绱蟛菝钡募M合,演唱著歡快的墨西哥民歌。還有拉手風(fēng)琴的盲人,具有高超的站立技巧,任憑車轉(zhuǎn)彎搖晃也不會歪倒,這豈是一日之功。有一位斷指的黑人乞討時會說:“女士們、先生們,如果你們沒錢給我,就請回我一個燦爛的笑容”,人們紛紛送去了笑容。
車站站臺上的故事。在紐約地鐵里行藝乞討,不是隨便什么人都能去的,必須經(jīng)過審查批準。地鐵管理部門還必須“考核”這些人的專長,而且要求技藝多樣化。這就是為什么我看到在地鐵站臺演奏的人都有很高的水平。演奏的樂器也是各種各樣。西洋樂器我見過小提琴、大提琴、小號、長笛、吉他、手風(fēng)琴、口琴,民族樂器我見過二胡、京胡、揚琴。
還有非洲的一種獨弦琴、南美的排簫。就是用各種盆子、碗、桶表演打擊樂的黑人,也顯示出很強的節(jié)奏感,還有黑人的街舞表演,很能吸引路過換乘的乘客。在著名的紐約中央車站常有三五人的“大型樂隊”表演,演奏水平很高。有一次,我被四個黑人優(yōu)美的和聲震住了,久久不愿離開。
最聰明的是一位“敬禮哥”。他知道紐約是一個多元化的城市,于是學(xué)了世界各國國歌,利用人們思鄉(xiāng)、愛國之情來打動路人。他每演奏完一個國家的國歌后,就神情肅穆地舉手敬禮。我就聽到過他演奏中國國歌以及《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等中國歌曲。自然他的收入來源也最“國際化”。我和他聊過,他是一位紐約市立大學(xué)學(xué)音樂的學(xué)生,曾向他的中國同學(xué)學(xué)了很多中國以及港臺的歌曲。
而真正的大牌藝術(shù)家現(xiàn)身,竟然沒有被認出來。加西瓦·貝爾是目前美國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一次他在事先沒有宣布的情況下,在紐約中央地鐵站友情演奏,竟然沒人認出他來。有人被悠揚的聲音打動了,有一位乘客匆匆停下腳步看了看他,說你看起來很面熟,好像在哪見過。這一天他靠演奏掙了幾十元錢,而他平時的出場費則是萬元以上。
每次當(dāng)我聽到南美人用排簫演奏《說聲再見》(Time to say goodbye)那一刻,總會被音樂聲深深打動。這總讓我聯(lián)想那些在這座城市艱難謀生的人,想到艱難生活中的他們具有的無比堅強樂觀的性格,令我內(nèi)心對這些人肅然起敬。
紐約的地鐵離海邊很近。在生活工作遇到煩惱的時候,我也會乘地鐵離開喧囂的城市,投入到大海的懷抱。
尾聲:讓不同種族的人和睦共處
紐約地鐵是一個各種文化、不同種族的人和睦共處的地方。紐約人對地鐵有著特別的情感。美聯(lián)社記者蓋瑞在他的一篇紀念紐約地鐵百年的報道中說道:
“這是一個工作日的下午,D車從布朗克斯開出后,一群西語裔的青少年上了地鐵,用西班牙語打鬧。
D車進入曼哈頓中城的時候,又有一群辦公室的白領(lǐng)進入。
當(dāng)?shù)罔F進入布魯克林,非洲裔、亞裔和俄國裔乘客爭先恐后涌入。
D車的D字,是英語‘多元城市’(Diverse City)的第一個字母,恰恰證明了紐約市在歷史不知不覺的進程中,變成了一個世界大熔爐?!?/p>
紐約的歷史學(xué)家法西勒說:“你付了2元的車票,你坐著地鐵經(jīng)過紐約的4個區(qū),老天知道你穿過了多少不同的鄰里;還有其他什么比地鐵更好的方式,能把不同的文化匯集在一起的呢?”
39歲的乘客馬非說:“對紐約人來說,地鐵是不同族裔人們生命的一部分?!?/p>
2011年8月27日,當(dāng)颶風(fēng)“艾琳”襲來之前,紐約做出的一項決定也是前所未有,宣布關(guān)閉整個城市的公交系統(tǒng)——所有468個地鐵車站和840英里的地鐵里程、數(shù)千城市公交車、以及巴士、從曼哈頓中城到郊區(qū)的通勤車全部停運。這一天全市都安靜了,沒有地鐵,沒有了呼吸,似乎沒有了這座城市。
是啊,每天看著白人、黑人和黃皮膚的亞裔在站臺上穿梭的圖景,就像一幅城市風(fēng)俗畫,一幅巨大的五線譜。站臺上,當(dāng)兩輛車同時到站時,第一輛車的門開了“叮咚”,然后是第二輛的車門開了“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叮咚……”響成一片,這不也正像兩個巨大的怪獸在即興演奏地鐵交響曲中的來回對話嗎?
湯偉,旅美學(xué)者,現(xiàn)居美國紐約。責(zé)任編校:曉 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