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代家庭,孩子們了解知識或信息不僅僅依靠家長,也依靠各種信息傳播媒介,而計算機這一媒介就是孩子們學習知識、進行游戲活動的伙伴。
在小學低年級開設計算機課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但是給識字不多,甚至連26個字母都認不全的幾十個孩子上計算機課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于低年級的計算機課應采用什么樣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呢?
一、語言通俗易懂,生動形象
教學中要使用趣味化、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抽象的、不易記的概念生動形象化,既要考慮到低年級的學生的接受能力,又要顧及到低年級的6~8歲兒童注意力易分散,興趣愛好持續(xù)短暫,思維能力僅停留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的特征。如,教學計算機的組成時,低年級學生面對一件件冷冰冰、硬邦邦的零件,感到枯燥乏味,紀律一下子亂了?!坝嬎銠C像什么?”答案多種多樣,突然,一名女生說像人,“對!”我因勢利導,顯示器相當于人的“臉”,通過屏幕我們可以看到計算機工作的結果,屬于輸出設備,主機相當于人的“大腦”。我們知道,人的耳朵能聽到聲音的信息,眼睛能看到圖像的信息,鼻子聞到氣味的信息,這些信息由神經(jīng)系統(tǒng)傳到大腦,由大腦統(tǒng)一處理,大腦就好像一個司令部,而主機正好是這個“司令部”,沒有主機,計算機就會全身癱瘓,無法運行,而鼠標和鍵盤則相當于人的“手”,你想讓計算機做什么事,只要向鼠標和鍵盤發(fā)出命令就可以了,這樣,學生便輕松地記住了計算機的主要組成部分:主機、顯示器、鍵盤和鼠標。
二、鼓勵學生積極動手操作
計算機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要求學生多動手操作、多動腦創(chuàng)新、多動嘴勤問顯然不夠,適當?shù)剡呏v解理論知識,邊讓學生隨機操作,會有的放矢地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如,教學《畫圖》這一課時,畫多邊形是難點,單憑嘴講易被學生遺忘,只好講一步,學生操作一次,通過反復分解操作,學生就能熟練地畫出多種多樣的多邊形,最后,請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畫出這個多邊形的,既學習了新知識,又鞏固了動手操作能力。
三、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
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迅速準確地完成教學任務或在操作練習中有創(chuàng)新精神應及時鼓勵,使更多的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鼓勵不但對學生的學習結果給予了肯定,同時也是促進學生前進的動力。如,畫圖時,有的學生展示構思新穎、大膽創(chuàng)新的作品,對于亂涂亂畫的學生,盡量從作品中找到獨到之處,讓大家欣賞,于是,學生個個獨立思考,精心創(chuàng)作,學習氣氛活躍而又民主。
四、合作與競爭相結合
由于低年級存在個性差異,興趣愛好、年齡、思想狀況、智力水平等因素影響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合作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既有利于取長補短,又有利于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如,讓學生制作一幅美麗的文本框時,將學生分成兩人一組,其中一人安排版面設計,另一人則負責文字輸入、圖片剪切,但這會使部分學生推卸責任,撒手不干,不如評一評、比一比,看哪幾個小組設計得富有創(chuàng)意,富有情趣,各小組誰都不愿意落在最后,好建議、妙點子層出不窮,你追我趕地爭當?shù)谝?,競爭意識隨著教學任務的完成也潛移默化地提高了。
總之,小學低年級的計算機教學方法,沒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地實踐、探索、創(chuàng)新,只有不斷地積累經(jīng)驗,才能更好地開發(fā)低年級學生的智力,才能更好地促進知識向技能的轉化。
(作者單位 甘肅省玉門市官莊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