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慶
漢密爾頓和華盛頓、杰斐遜并稱美國“開國三杰”。不僅如此,漢密爾頓還被美國人譽為“憲法之父”和“金融之父”。然而,一場決斗卻讓其英年早逝,這令美國人唏噓不已十分痛惜。不過,斯人雖去,偉業(yè)尚存。美國能有日后的發(fā)展,漢密爾頓的貢獻不可小覷。
童年不幸存壯志
風雨過后見彩虹
1757年1月的尼維斯島上,在一所普通民居內,隨著一聲嬰兒的響亮啼哭,一個小生命呱呱降生,母親給他取名亞歷山大·漢密爾頓。這是一個不幸的孩子,從出生到死去,他只有母親,始終不知道親生父親是誰。根據一種說法,他父親名叫詹姆斯·漢密爾頓,雖出身于蘇格蘭望族,卻終生窮困潦倒一事無成。因此,漢密爾頓只能和母親生活在一起。11歲那年他母親也突然去世,為了生計,他只好在親戚的幫助下找了個學徒工作勉強度日。當時,所有人都不曾想到,這個童年凄慘的男孩日后竟成為美國大名鼎鼎的開國元勛、“憲法之父”和“金融之父”。
童年不幸,生計艱辛,然困苦并沒有磨滅漢密爾頓的遠大志向。他在打工之余,刻苦學習,如饑似渴地閱讀每一本能夠得到的書籍,這使他小小年紀就學到了不少知識,具有極強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他懷揣夢想,勇于拼搏進取。14歲時,他就寫下了這樣的文字:“我渴望成功,為了成功,可以去冒生命危險,但是不能犧牲人格。我希望能發(fā)生一場戰(zhàn)爭,讓我展現(xiàn)自己的能力?!?/p>
俗話說得好:“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772年,西印度群島遭受一場罕見的暴風雨襲擊,漢密爾頓在第一時間給《皇家丹麥美國公報》寫了一篇該地遭受風暴襲擊的精彩絕倫的報道,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親戚朋友因此感到這個孩子的未來不可限量,如果不設法送他去學校接受正規(guī)教育,就可能后悔莫及。于是,經過商量,決定由他的姨媽帶他去紐約求學。孰料,命運多舛,漢密爾頓申請入國王學院(今哥倫比亞大學)未被錄取。無奈之下,他只好先到新澤西一所學校暫讀。求學不順,可漢密爾頓并未頹廢消沉,而是依然嚴格要求自己,每天讀書到深夜,清晨又早早起床去安靜的地方繼續(xù)讀書。一年后,他終于如愿以償?shù)乜既雵鯇W院。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更渴望實現(xiàn)遠大抱負。
這期間他對政治越來越感興趣,先后撰寫了許多文章,如《對國會措施的充分辯護》、《被駁斥的農場主》等;還針對《魁北克法案》撰寫了兩篇觀點鮮明、見識過人的文章,被《紐約周刊》登載。1774年7月,他又冒著極大風險作反抗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公開演講。此后兩年間,還寫了三本書支持“大陸會議”通過的決議。這一切,使?jié)h密爾頓逐漸脫穎而出,嶄露頭角。不僅如此,他還參加了一個名為“科西嘉人”的愛國義勇軍組織,每天操練,準備投筆從戎。
更難得的是,年輕的漢密爾頓不僅才思敏捷,有勇有謀,而且敢于擔當,關鍵時刻能臨危不懼化險為夷。1775年一次公眾集會上,一群憤怒的人預謀襲擊校長,危急關頭,漢密爾頓挺身而出,采用麻痹和拖延戰(zhàn)術與對方巧妙周旋,直到校長脫離險境。
1776年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先是參加了長島戰(zhàn)役,接著又參加了白平原戰(zhàn)役。次年3月,他被華盛頓提升為陸軍中校任參謀部副官。這一時期是他政治生涯的轉折點,他不僅利用職務便利結識了一大批有錢有勢的豪富和社會名流,奠定了日后的政治基礎,而且收獲了寶貴的愛情。1780年2月,他與紐約最顯赫的望族舒勒將軍的女兒伊麗莎白結婚,從此開始躋身于上流社會。不過,漢密爾頓并沒有頭腦發(fā)昏沾沾自喜,而是一如既往繼續(xù)奮斗。同年10月,他指揮一個步兵營在約克鎮(zhèn)戰(zhàn)役中攻下一個英軍重要堡壘,為獨立戰(zhàn)爭的最終勝利再添新功,這使他又一次受到廣泛贊譽。
政體布局慮深遠
完善憲法立大功
漢密爾頓認為,新生的美國要想成為一個統(tǒng)一強大的國家,必須廢除“邦聯(lián)制”而建立“聯(lián)邦制”。也就是說,必須建立一個堅固的諸州聯(lián)盟和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在政體安排上,必須真正實現(xiàn)“三權分立”,即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對等,相互制衡。在他看來,只有這樣國家才能在民主憲政的道路上穩(wěn)定繁榮,人民應該享有的各種權利才能得到有力保證。為此,他不遺余力積極推動制憲會議召開并成功制定出新的憲法。為使新憲法能盡快得到批準,他又和麥迪遜、杰伊等人一起,先后在報紙上發(fā)表了數(shù)十篇宣傳解釋新憲法的文章,這其中絕大部分出自他本人手筆。后來,這些文章被匯編成《聯(lián)邦黨人文集》發(fā)行,美國政治學者羅西特高度贊譽該文集是“美國政治學迄今最重要的著作”,是美國“政治理論的經典著作”,是美國政治文獻中“僅次于《獨立宣言》和憲法、位居第三的文獻”。
漢密爾頓還是美國最早對司法審查權給予明確有力闡述的政治家。關于司法審查權,今天的人們大都已經清楚,它是指法院享有解釋憲法和一切法律的權力,并享有宣布違反憲法的法律無效的權力。在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形成之初,司法權是“三權”中最弱的一項,根本無法與其他兩權形成真正意義上的“三權分立”。漢密爾頓敏銳地看到了這一點。制憲會議后,他及時在《聯(lián)邦黨人文集》中詳細論述了對司法權的看法,明確指出:“解釋法律乃是法院的正當與特有的職責……對憲法以及立法機關制定的任何法律的解釋權應屬于法院?!薄皯椃ㄅc法律相較,以憲法為準?!薄胺ㄔ罕仨氂行歼`反憲法的立法無效之權?!边@一重要思想,得到了許多人認同。聯(lián)邦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很快通過“馬歇爾判案”使之變成現(xiàn)實。于是,司法審查權最終成為法院享有的一項無可置疑的重要權力。
不僅如此,漢密爾頓還最早提出了“暗含權力論”和“寬泛解釋論”,從而開創(chuàng)了根據實際需要靈活解釋憲法的先例。當時,為進一步改善公共信用和健全金融體系,漢密爾頓要求國會批準建立國家銀行。但反對派認為,銀行是少數(shù)人發(fā)財致富的機構,憲法并沒有授權政府批準建立銀行的規(guī)定,這一提案“違憲”,堅決不能批準??墒?,不設立銀行,就無法建立國家必須的金融體系。為此,漢密爾頓不得不旗幟鮮明地與反對派論爭,明確提出了“暗含權力論”和“寬泛解釋論”。他指出:“憲法授予政府的權力中,包含了使用一切必要手段的權力,這是暗含的權力,暗含權力像明示權力一樣有效。必須寬泛解釋憲法,才能使政府在應對紛繁復雜的行政事務中成為堅強有力的組織,否則便是作繭自縛?!弊罱K,議會批準了“銀行法案”?!鞍岛瑱嗔φ摗焙汀皩挿航忉屨摗币院蟊蛔罡叻ㄔ涸谂邪钢蟹磸褪褂?,從而肯定了其正當性與合理性。這樣,它們在美國以后的歷史發(fā)展中,就成為最有實用價值的理論之一。漢密爾頓提出的這一理論,幾乎準確地預見了以后美國歷史發(fā)展的需要,為美國憲法注入了活力。因此,他被美國人譽為“憲法之父”。
創(chuàng)造金融新體系
促進發(fā)展建奇勛
長期殖民統(tǒng)治和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使戰(zhàn)后的美國一片凋零,戰(zhàn)債積累不堪重負,信用瀕臨崩潰,財政混亂不堪,國庫空空,政府財政捉襟見肘,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各種矛盾尖銳。如何建立美國信用,健全金融體系,使長期積壓的債務問題得以解決?如何建立完備的財政管理制度,使國家有穩(wěn)定的財政收入,為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如何盡快改善人民生活,緩和社會矛盾?困難重重,問題如山。斯時,幾乎所有的美國人都熱切盼望“受命于危難之際”的首任財長漢密爾頓能開出良方。萬眾矚目中,漢密爾頓開始了美國財政制度的重建與改革創(chuàng)新。
首先,鑒于初生的美國非常稚嫩,進出口貿易主要與英國進行,經濟上暫時無法擺脫對英國依賴,財政收入主要依靠進口稅。如果與英國發(fā)生沖突,剛建立的金融秩序和財政大廈就會倒塌,更鑒于財政政策與外交政策緊密聯(lián)系,所以漢密爾頓堅決主張與英國保持友好。他告誡國人:“沒有固定的朋友,也沒有固定不變的敵人。無論何時,都要堅決把國家利益作為處理外交關系的重要準則。美國還是一個太年輕的國家,它需要時間成長,因此要極力避免卷入歐洲的沖突?!?789年,歐洲爆發(fā)戰(zhàn)爭,漢密爾頓極力推動華盛頓總統(tǒng)發(fā)布了“中立宣言”。其后不久,美英之間出現(xiàn)戰(zhàn)爭危機,他又積極推動簽訂了美英《杰伊條約》,使戰(zhàn)爭危機得以化解。毫無疑義,漢密爾頓為美國早期外交注入了強烈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他的遠見卓識,讓美國在其后的發(fā)展中受益匪淺。
其次,漢密爾頓最早洞悉英國正在發(fā)生的工業(yè)革命之深遠意義,他及時向國會呈交了《關于制造業(yè)的報告》,論證了發(fā)展制造業(yè)的重要性,提出了國家扶持制造業(yè)發(fā)展的措施。此報告不僅反映出漢密爾頓希望美國早日由農業(yè)國變?yōu)楣I(yè)國的強烈愿望,而且也反映出他作為首任財長的深謀遠慮。因此,弗農·帕林頓稱漢密爾頓是美國18世紀領袖中“最現(xiàn)代化的和偉大的美國人”。
再次,創(chuàng)建國債市場。獨立戰(zhàn)爭的勝利,使美國擺脫了大英帝國長期的殖民統(tǒng)治。然而,新生的國家百廢待興,一切建設都急需大量資金,錢從何來?這是擺在當政者面前必須破解的難題。漢密爾頓出任財長后,在進行金融體系和金融制度的創(chuàng)建過程中,想到了國債市場這步棋??墒?,他美妙的設想卻遇到了杰斐遜等的強力反對。怎樣說服杰斐遜呢?漢密爾頓苦思冥想之時覺得應該巧使計謀。當時,美利堅合眾國正式成立還不到1年,各州為爭奪永久首都吵得不可開交。誰都明白,贏得永久首都將帶來多么巨大的政治影響和經濟利益??陀^而論,紐約經濟實力最強,這不僅因為它早已是臨時首都,是當時北美最發(fā)達、交通最便利的城市,而且紐約市為改善基礎設施、建設聯(lián)邦首都已投入巨資。可論政治影響,卻是弗吉尼亞占優(yōu)。弗吉尼亞不僅為獨立戰(zhàn)爭做出了最大犧牲和最大貢獻,而且有華盛頓、杰斐遜、麥迪遜等聲望卓著的開國之父,都熱切期望合眾國的永久首都能落戶弗吉尼亞。一天,漢密爾頓在去財政部的路上和杰斐遜不期而遇,兩人禮節(jié)性地打過招呼后,杰斐遜邀請漢密爾頓共進晚餐。憑借敏銳的直覺,漢密爾頓知道機會來了,杰斐遜邀請共進晚餐肯定是要與他做筆“交易”,以支持建立國債市場來換取他支持建都弗吉尼亞。晚餐順利而愉快,雙方一拍即合,皆大歡喜。幾天后,美國國會順利通過了漢密爾頓起草的《公共信用報告》,華盛頓總統(tǒng)立刻簽署成為法律。美國國債市場迅速崛起,成為金融貨幣體系中最重要的支柱之一。
彼時,漢密爾頓傾全力創(chuàng)建國債市場之深謀遠慮,能洞悉其玄機的人可謂鳳毛麟角。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美元霸權逐步確立、美國迅速崛起時,“地球人都知道”了其“金融戰(zhàn)略”的極端重要性。漢密爾頓被譽為美國“金融之父”并非浪得虛名,他在財長任期內,為美國貨幣金融體系構建了五大支柱:其一,統(tǒng)一的國債市場;其二,中央銀行主導的銀行體系;其三,統(tǒng)一的鑄幣體系;其四,以關稅和消費稅為主體的稅收體系;其五,鼓勵制造業(yè)發(fā)展的金融貿易政策。這五大體系的建立,對美國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對美元霸權的建立、對美國后來居上成為世界頭號強國居功至偉。
美國著名政治家韋伯斯特曾評價說:“漢密爾頓創(chuàng)建的金融體系,是美國繁榮富強的神奇密碼。他叩開信用資源之門,財富洪流立刻洶涌澎湃。美國人民滿懷感恩之情,世界人民滿懷敬畏之心。丘比特拈花一笑,智慧之神翩然而至,那是我們鐘愛的希臘神話。然而,漢密爾頓創(chuàng)造的金融戰(zhàn)略比希臘神話還要美妙、突然和完美。他那不可思議的大腦靈機一動,整個美國金融體系就應運而生?!表f伯斯特的評價也許言過其實。不過,作為美國“金融之父”,漢密爾頓當之無愧。
個性弱點釀大禍
命喪決斗太愚蠢
漢密爾頓在政治上是一個保守的共和主義者。他曾公開宣稱:“英國政府是世界上最好的政府?!币虼耍獾浇莒尺d派的極力指責,稱他是“君主主義者”,企圖將英國“君主制”引入美國。然而,漢密爾頓雖然贊賞英國制度,但他從未建議在美國建立君主制,他擁護“三權分立”的共和制度。
作為個性鮮明的人,漢密爾頓思維敏捷,具有深刻的洞察力,有斗爭的勇氣和不倦的精力,對于為之奮斗的事業(yè),有犧牲與奉獻精神,他有許多值得稱頌的品質。然而他也有極其突出的缺點和不足。他性格耿直,毫不隱瞞自己的觀點,脾氣急躁,一些作法不免失之謹慎;他不怕困難和任何阻力,敢于斗爭,可是對不同意見,也毫不容忍,不懂得妥協(xié)的重要性,不懂得“方圓有度”的重要性。作為政府高官,他經常不顧后果直接參加黨派論戰(zhàn),公開在報紙上發(fā)表文章指責其他高官。1800年總統(tǒng)大選中,他還公開攻擊自己黨的總統(tǒng)候選人。凡此種種,不僅使他失去許多追隨者,也給自己“制造”了許多不該有的政敵。本來,因新的財政政策出臺,已引起不同利益集團的矛盾沖突,形成了以漢密爾頓為首的聯(lián)邦黨和以杰斐遜為首的共和黨在各方面的激烈較量。兩個互不相讓的“死對頭”,在彼時的政治舞臺上,已構成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線”。這按理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盡力避免。可漢密爾頓和杰斐遜兩人誰都沒有這樣做,他們處處針鋒相對。對于前者而言,這其實早已種下了悲劇命運的苦果。
除此以外,漢密爾頓和伯爾的矛盾也同樣如此。兩人在獨立戰(zhàn)爭的戰(zhàn)場上認識,曾并肩戰(zhàn)斗,是生死與共的戰(zhàn)友。獨立戰(zhàn)爭結束后,兩人都憑借出色的政治能力和軍功籌碼進入政界,同樣都是政府高官。然而,兩人終因政見不同陣營不同而日漸分野,隔閡日深,矛盾不可調和。最終,兩人決定以決斗了結恩怨。
1804年7月11日,美國史上最有名的一場決斗發(fā)生了,這恐怕也是世界史上極其罕見的決斗。決斗的雙方一是漢密爾頓,一是副總統(tǒng)阿倫·伯爾。依據決斗規(guī)則,漢密爾頓先行射擊。一聲槍響,伯爾安然無恙。輪到伯爾射擊,同樣一聲槍響,一顆子彈不偏不斜正中漢密爾頓右胸,年僅46歲的美國“雙料之父”轟然倒地,與其生命一同倒地的還有其未竟的美麗夢想。
結果為什么會這樣?是漢密爾頓槍法不好嗎?事后,人們在他的日記里找到了答案。原來,決斗的前一天,漢密爾頓就在日記里寫道:“我的信仰讓我相信,決斗時不應將子彈真的射向對手?!钡诙?,他的子彈果然遠遠偏離了伯爾,但伯爾則不這么想,他還擊的子彈準確擊中了漢密爾頓。
摘自《文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