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麗輝,張二樸
(云南師范大學,云南 昆明 650092)
論和諧視角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申麗輝,張二樸
(云南師范大學,云南 昆明 650092)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已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應將校園文化建設納入學??傮w規(guī)劃,以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注重校園文化建設的先進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加強以人文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為主要內容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建設,充分發(fā)揮高校文化育人的作用,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和諧;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就是按照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高校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搖籃,作為傳承文明、發(fā)展創(chuàng)新和建設先進文化的重要基地,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力量和主體陣地。因此。構建和諧校園務必重視的首要任務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各高校積極提升校園文化檔次,使校園文化系統(tǒng)中的各個要素相互協(xié)調已成為目前校園文化建設的當務之急。
高校校園文化是校園內一切文化現象的總和,是指在知識密集、人才集中的高等學府中所特有的物質環(huán)境、精神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所形成的有機聯(lián)系的和諧體系。它是在高校這一特定的環(huán)境氛圍內生活的成員所共同擁有的校園價值觀及其在物質與意識形態(tài)上的具體化。它是高校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
高校校園文化的內涵主要由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四個方面構成。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主要包括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價值觀念、心理特征等學校歷史傳承下來的和師生員工共同擁有的精神方面的內容。物質文化是指校園內部“硬件設施”中所蘊涵的文化,主要是指高校的校園環(huán)境構成、文化設施等方面。如圖書館、教學樓、運動場、建筑物、實驗室、文娛活動場地等。高校校園文化的基礎是校園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包括高校為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而制定出來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道德標準、校規(guī)校紀等,它是高校校園精神文化的具體化和科學化的體現。制度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的行為準則,它制約著高校師生的行為。行為文化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活動為主要形式開展的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如它包括高校師生的群體活動及社會實踐活動。它是高校課堂教學的延伸和必要補充。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是高校育人理念的一種反映形式,是一種以顯性為主體的文化,精神文化則集中反映了一所高校的本質和特性,是一種以隱性為主體的文化。
校園文化,是學??沙掷m(xù)發(fā)展的動力,是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高校已成為引領社會發(fā)展與先進創(chuàng)新的重要場所,它肩負著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使命。和諧校園文化是一種高校師生共同創(chuàng)建的群體性文化,它具有無形的教育功能。
校園文化通過校園的物質環(huán)境和精神氣氛使生活在其中的每個成員都有意無意地在思想觀念、行為準則、價值取向等方面得到浸潤和塑造,從而對師生的思想品質、道德情操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在和諧的文化氛圍中師生努力完善自我,升華人格,都會使學校在凝聚力和吸引力等方面得到發(fā)展。正因為有此基礎,才能有效整合學校內部各種力量和資源,正確引導和處理各種矛盾,為高校全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堅強而有力的保障,極大地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進程,最終實現高校的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
近年來,高校校園文化雖然得到一定的發(fā)展,但不可否認,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仍存在著不少問題,它們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校自身的發(fā)展。校園文化層次不高、校園文化氛圍不濃、整體發(fā)展不協(xié)調、庸俗文化盛行、過分流于形式等問題,它們無疑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進程中的一塊沉重的絆羈石。要解決這些問題,只有把高校的文化建設搞上去,創(chuàng)造一個使師生員工身心感到愉悅的物質和精神環(huán)境,才能促進人的全面健康發(fā)展,才能使他們把大部分精力用于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上來,最終實現高校的發(fā)展規(guī)劃和目標。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之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是和諧校園的重要特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和教育師生,堅持以人為本,使高校校園文化沿著正確方向可持續(xù)發(fā)展。
由于校園中每一位師生都是校園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和直接輻射對象。因此,一方面,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要真正把教師和學生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努力把廣大師生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真正做到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實現人與學校的共同發(fā)展。另一方面,要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來武裝師生員工,使全體師生員工統(tǒng)一思想認識,明確前進目標。要教育全體師生員工把個人的理想追求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結合起來,同學校發(fā)展緊密結合起來,從自我做起,注重日常工作,在學校和諧穩(wěn)定、科學發(fā)展的基礎上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
校園物質文化是以物質文明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文化景觀,培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是物質文化。從硬件環(huán)境方面,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應打造生態(tài)良好、設計合理、功能齊全、和諧流暢的校園環(huán)境。無論是學習設施、教學設施、生活設施都應體現人文關懷,符合人性化的要求,要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全體師生員工與自然環(huán)境關系的和諧。良好的環(huán)境對人具有促進、感召和約束的作用。高校要加大投入一定的資金,合理的經費支持是決定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關鍵。
加強以人文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為主要內容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建設,引導師生認識環(huán)境對人的發(fā)展以及才能培養(yǎng)的作用,努力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高校應結合本校的地理環(huán)境、本地的風土人情以及學校的辦學定位進行精心設計,在細節(jié)上精雕細琢,從校園一角的塑像、主道兩旁的綠樹、主樓的題字、校園草地上立起的名言警句牌等都要別具一格,將校園物質環(huán)境設計與高校自身所提倡的校風學風、大學精神有機結合,讓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能體現學院的辦學理念和校園文化的濃厚氣息,使身在校園的師生們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深深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文化感召力。
校園精神文化是學校的靈魂,是校園文化的核心,也是校園文化建設所要營造的最高境界。良好的校園精神文化能催人奮發(fā)向上、開拓進取,是一種巨大的無形推動力量。
校園精神文化集中體現在校風、教風、學風建設上。校風體現著一所高校的精神風貌,是構建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校風主要表現在校訓、校歌、?;丈?,如清華大學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北京師范大學的“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復旦大學的“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等。這些校訓歷時悠久,文化內涵深厚,被一代又一代的學子所傳承。各高校要組織精干力量,做好校史整理和校訓、?;?、校歌的宣傳工作,采取各種方式把本校歷史發(fā)揚光大,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文化內涵。在教風建設上,高校應加大經費對教學硬件的投入,為教師在教學科研等方面提供有利的設備條件,為教師營造一種良好的工作氛圍。在學風建設方面,充分營造一種“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文化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方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潛移默化把外在的要求內化為校園文化主體的自我要求營造出一種和諧寬松的文化精神環(huán)境,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從而逐步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塑造優(yōu)良的人格品質。在高校中形成求實、民主、高效的作風,忠于職守、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的教風,熱愛科學、嚴謹務實、勇于創(chuàng)造的學風。
制度文化環(huán)境建設就是要建立現代大學制度。這種制度應以平等、民主、和諧、科學為價值導向,充分將高校文化的精髓融入校園管理制度之中。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應該涉及學校的各個方面,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校的各項工作都有章可循。因此,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已成為學校文化建設中的一項重要任務。高校要堅持制度的系統(tǒng)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統(tǒng)一的原則,規(guī)范辦事程序,做到科學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要根據學校的發(fā)展需要和師生的普遍需求來制定制度,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力求實現廣大師生的綜合發(fā)展。要最大限度地維護廣大師生的合法權益,可以通過教代會、民主程序、專家咨詢會等形式,凡涉及到學校、學院的重大決策和教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都應調動廣大師生員工的積極性,讓他們共同參與,制定出符合廣大師生員工的根本利益制度。一旦制定出制度,就要規(guī)范執(zhí)行、常抓不懈,這樣才能保證高校的校園文化制度建設取得實效。
校園行為文化是高校師生在教學研究等活動中產生的文化。只有重視校園行為文化的開展,才能推動校園文化建設,構建和諧校園。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積極向上的校園行為文化活動,能使師生員工在活動中思想感情得到升華、精神生活得到熏陶。
高校要積極通過開展各種豐富的文化活動來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一是加強學生文化社團管理,社團建設應納入學校工作的總體計劃,特別是加強文化性社團建設。這樣才能有效地拓寬校園文化的傳播渠道,增強培養(yǎng)大學生文化素質的力度。二是充分發(fā)揮廣播、網絡、???、校報等媒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加強校園網的思想性和知識性,增強對學生的上網教育,引導學生健康上網,堅決抵制不文明的網絡行為。三是通過舉辦名校名家講座、學術報告、高層論壇、學術沙龍等學術活動,提高廣大師生的學術修養(yǎng)、文化品位和人文底蘊。四是經常開展有益的活動,如舉辦演講比賽、征文比賽、書法繪畫比賽、體育比賽、詩歌朗誦、攝影藝術等各類活動,營造濃厚的學術文化氛圍??傊?,高校應根據校園文化建設的需求,積極開展思想意識類、科技文化類、人文素質類、文體娛樂類等主題突出的活動,力求高品位、多層次、重參與、求實效。
總之,校園文化是置身于社會文化大背景中的一種具有自身特色的亞文化形態(tài),它滲透到學校的各個方面,涉及到全體師生員工的觀念和行為。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是一個復雜、漫長的過程,涉及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高校需要經歷不斷摸索、創(chuàng)新和踐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要突出學校發(fā)展的歷史積淀和辦學特色,充分發(fā)揮全校師生的主觀作用,不斷推動校園文化的形成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提升學校文化的整體水平,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1]陸巖,喬長水.和諧校園文化的內涵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
[2]蔡昌淼.和諧社會背景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6).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 the Perspective of Harmony
SHEN Lihui,ZHANG Erpu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092,China)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socialist culture and socialist society.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should be put into the school's overall planning,to adhere to the lead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focusing on the advanced natur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nhancing th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with human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as the main content,fullyplaying the role of the university cultural education,and promoting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harmony;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ampus culture;construction
G641
A
1008-469X(2012)04-0088-03
2012-05-11
申麗輝(1973-),女,湖南邵東人,文學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