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鵬,張 燕,閆 博
(1.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21;2.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7)
急性腰扭傷系突然遭受間接外力致使腰部肌肉、筋膜、韌帶、椎間關節(jié)、腰骶關節(jié)急性損傷,導致腰部劇烈疼痛,活動受限,俗稱“閃腰岔氣”。臨床中多表現為腰肌筋膜及韌帶損傷和腰椎后關節(jié)滑膜嵌頓等。多發(fā)于青壯年和體力勞動者。筆者根據脊柱力學原理和腰腹協調平衡關系,結合臨床實際,應用腹部推拿法治療急性腰扭傷(肌肉、筋膜的損傷),該方法安全,不對損傷局部進行直接刺激,不加重損傷部位的早期出血及滲出,迅速緩解腰痛,并改善腰部活動度,經臨床驗證療效肯定。
治療前需要明確診斷腰部扭傷時其發(fā)病部位,是在腰部肌肉、筋膜、韌帶,還是在腰部椎間關節(jié)、腰骶及骶骼關節(jié)等。當腰扭傷發(fā)生時,腰骶部的軟組織關節(jié)囊、滑膜或椎旁深層肌肉撕裂產生炎性反應導致劇烈疼痛,繼而疼痛引發(fā)的保護性肌肉痙攣進一步加重了軟組織損傷,并使軀體處于保護性體位。從臨床角度講,對本病的治療應解決患者的腰部疼痛及功能障礙兩大問題。
中醫(yī)學認為,急性腰扭傷屬于腰部傷筋范疇,乃因腰部扭挫而致經筋受損,氣血凝滯,經脈不通而痛。《金貴翼》指出:“瘀血腰痛者,閃挫及強力舉重得之。蓋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無不由之。若一有損傷,則血脈凝澀,經絡雍滯,另人卒痛不能轉側,其脈澀,日輕夜重者是也?!薄夺t(y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訣》:“傷損腰痛脊痛之證或因墜墮或因打仆,瘀血留于太陽經中所致”“肢體損于外,則氣血傷于內,營衛(wèi)有所不貫,臟腑由之不和”。胸腹部有四條經脈巡行路線,從中間向兩側分別為任脈、足少陰腎經經脈、足陽明胃經經脈和足太陰脾經經脈。其中,足陽明胃經為多氣多血之經,行于頭面、胸腹及下肢前外側,胃與脾相表里,共為氣血生化之源。腎與膀胱相表里,故以推拿手法作用于任脈和脾胃腎經,以調和氣血,理筋止痛。
腰扭傷后肌肉附著點和筋膜、韌帶等受損組織發(fā)出疼痛信號,使腰部肌肉緊張、痙攣,進而導致疼痛加劇。如治療不及時,損傷組織可形成黏連、纖維化和瘢痕化,并不斷產生有害刺激,在周圍組織引起繼發(fā)性疼痛病灶,形成惡性循環(huán)?,F代研究表明,推拿能促進局部循環(huán),提高痛閾,放松緊張痙攣的肌肉,促進損傷組織的修復和水腫、血腫的吸收,糾正關節(jié)紊亂,消除無菌性炎癥,起到舒經活血、化瘀通絡的作用。
由解剖學知識可知腹外斜肌、腹內斜肌雙側收縮可使脊柱屈曲,單側收縮則協助脊柱側屈及旋轉,腹直肌收縮使腰部脊柱屈曲,骶棘肌收縮可使脊柱背伸。因此,腰腹部肌肉力量的平衡是維系腰椎穩(wěn)定的基本要素,一旦腰部肌肉損傷必然會導致腹前側肌群反應性緊張以制動保護,而腹部肌肉收縮又會使腰腹部肌肉力量失衡,而增加腰痛。
補償調節(jié)論認為,某部分肌肉組織痙攣,可引起相應拮抗肌的對應調節(jié)和反饋調節(jié),同樣可導致該部分軟組織的損傷性反應[1-3]。為應對這個問題,腰腹平衡推拿法在腹部施以按揉、點按相應肌群,以解除肌肉緊張,使腰、腹部肌肉協調并恢復靜力性平衡,從而使疼痛迅速減輕甚至消失。另外施用腹部點法可以提高痛閾,產生酸、脹、熱感等得氣反應。有學者認為較強的刺激,可興奮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周圍神經系統,從而使交感—腎上腺系統活動加強,提高人體的應激能力,增加人體對疼痛的耐受力。本手法應用經絡理論、脊柱力學原理、腰腹協調平衡關系、中樞神經系統興奮理論并結合臨床實際,從而達到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
[1]薛衛(wèi)國,張黨升,于天源,等.對急性腰扭傷及其推拿治療的再認識[J].按摩與導引,2007,23(5):4-7.
[2]張琴明,房敏.急性腰扭傷推拿治療現狀[J].頸腰痛,2003,24(4):248-250.
[3]楊全斗.對應提拿腹肌術治療急性腰扭傷118例報告[J].中醫(yī)正骨,1995,7(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