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學外國語學院 楊 蓉
英語諺語句式靈活多變,短小精悍,讀起來朗朗上口,易于記憶,所以在人群中流傳度很高,而且它蘊含了豐富的詞匯,各種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揭示了一個又一個道理,淺顯易懂,卻又耐人尋味,可以說諺語是瑰麗的語言的寶庫里的一顆耀眼的明珠。
一個民族的諺語,蘊含著該民族的人們在其漫長的社會實踐和日常生活中所感受的酸甜苦辣,也浸透著他們的勞動汗水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在跨國交往日益頻繁、跨文化交際日新月異的21世紀,研究英語諺語,品味英語諺語中所浸含的精神營養(yǎng),學習英語諺語、掌握英語諺語的用法并使之服務(wù)于與西方人的融洽交往,是十分必要是。并且在學習諺語的過程中,既可以找到西方人的歷史蹤跡,也可以領(lǐng)略到他們對生活的體驗、對社會、對人間百態(tài)的觀察以及對事物哲理的精辟總結(jié)。
有人曾說過英語諺語具有詩的活潑,文的凝重,熟語的簡練??傊院喴赓W、富含哲理、生動形象、幽默風趣等特點,而它所使用的修辭手法更是多不勝數(shù),而這些修辭手法更是讓英語諺語散發(fā)出多畝的光彩,例如比喻、擬人。
明喻(smile):以兩種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和現(xiàn)象進行對比,表明本體喻體之間的相似關(guān)系,簡單地說,指一種事物被比作另一事物,其中本體和喻體都出現(xiàn),比喻詞有l(wèi)ike,as,as if,as though,as……as等。如:Books like friends,should be few and well chosen.書籍如朋友,宜少宜精選。Beauty fades like a flower.花易謝,美難再。
暗喻(metaphor):這種比喻不通過比喻詞進行,而直接將事物當作另一事物來描寫,本體與喻體的關(guān)系比明喻更加緊切。例如:Time is money.一寸光陰一寸金。speech is silver,silence is gold.(說話是銀,沉默是金)。
借喻(metonymy):用一個事物來替一個與他相關(guān)的事物,一半都是喻體出現(xiàn),本體不出現(xiàn)。
No cross no crown.沒有困難就沒有成功。“cross”是“十字架”代表困難,“crown”是“花冠”代表成功。
擬人(personification):把非人的東西如動物、植物、物體賦予人的特性,如感情、思想和行為方式。如:Fact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事實勝于雄辯)。Field have eyes,and woods have ears.(隔墻有耳)。
擬物(zoosemy):把人當作物(包括動物、植物、抽象概念等)來寫,與擬人恰好相反。
He will wag as the bush wags.見風使舵。Who keeps company with the wolf will learn to howl.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重復(repetition):諺語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詞連續(xù)或間隔重復,達到增強語氣,突出重點,引起讀者關(guān)注。
首句重復Like father,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
句尾重復A bargain is a bargain.契約終是契約
首尾重復Nothing will come of nothing.無風不起浪
不規(guī)則重復Never trouble till troubles you.不要自找麻煩
蟬聯(lián)(anadiplosis)是反復的一種,即首尾重復Love asks faith,and faith asks firmness.愛情要求忠誠,忠誠要求堅定。
對比(contrast):將兩個事物或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比較,使讀者有比較鮮明的認知。Be swift to hear,slow to speak.敏于聽,而緩于言。One foe is too many,and a hundred friends too few.一個仇人夠多,百個朋友嫌少。
夸張(hyperbole):運用豐富的想象,夸大事物的特征,以增強表達效果。
Content is more than a kingdom.知足常樂。A single slip brings eternal regret.一失足成千古恨。
典故(allusion):就像前面所說的,英語諺語來源很廣泛,很多是來源于名人和文學著作,所以很多的諺語都包含典故。All roads lead to Rome.條條大路通羅馬。See Naples and die.看了那布勒斯奇景,就是死了也甘心。
對偶(antithesis):就是把意義相反的詞、短語、句子放在對稱的位置上,以突出事物們的鮮明特征。No pains,no gains.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Hope is a good breakfast,but a bad supper.開始時有希望是好事,結(jié)束時再希望就不好了
矛盾修辭手法(oxymoron):用兩種不相調(diào)和甚至截然希艾娜廣泛的特征來形容一項事物,在矛盾中尋求哲理,以便收到奇警的修辭效果。More haste,less speed.欲速則不達。Beauty and folly are often companies.美與蠢,常相伴。
交錯排列法(chiasmus):一個句子或一段文字以相仿的順序重復前面的詞語,使得內(nèi)容得到對比顯現(xiàn)。The seed is in the fruit and the fruit in the seed.果實里有種子,種子里有果實。
Better be ill spoken of by one before all than by all before all before one.寧愿一人在眾人面前說你的壞話,不愿眾人在一人面前說你的壞話。
官渡之戰(zhàn)是東漢末年三大戰(zhàn)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zhàn)役之一。此戰(zhàn)奠定了曹操統(tǒng)一中國北方的基礎(chǔ)。
押韻(Rhyming):英語諺語中經(jīng)常使用押韻這種手法,來增加語感和感染力。如:
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A good fame is better than a good face.美譽勝過俊臉。
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謀事在人,成事在天。Well begun is a half done.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總之,英語諺語囊括了許多修辭手法,仔細閱讀這些有諺語,細細品味其中的修辭手法,就會讓人們感到英語語言的優(yōu)美,也會讓人們充分的理解諺語,細細品味其中的修辭手法,就會讓人們感到英語語言的優(yōu)美。
要想靈活的運用英語諺語,我們就必須理解它,翻譯好它??墒俏覀冎酪粋€民族的諺語蘊含著該民族深厚的文化,所以我們在翻譯它的時候就要注意全面的考慮歷史背景、地理環(huán)境、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寓言神話等諸多因素。從而才能正確的理解和翻譯諺語本身所蘊含的深刻含義。翻譯英語諺語的標準就是準確的保證原文的含義,保留原作者的風格,最重要的是要讀者能看懂和理解。一般來說,英語諺語的翻譯方法如下:
1)直譯:如果英語諺語和漢語諺語在形義方面完全相同、或者英語諺語的形式和意義均能為中國讀者接受,在這種情況下采用直譯既能再現(xiàn)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意義,還能保留原文的獨特的手法和不同的風味,借以豐富漢語語言。比如:Heaven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之人。Speech is silver,slience is gold.雄辯是銀,沉默是金。Barking dogs do not bite.吠犬不咬人。
2)意譯:英語諺語蘊含深厚的文化背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一些英語諺語中的典故不為中國讀者所熟知,這時候采用直譯是不恰當?shù)?,所以?yīng)選擇意譯。意譯主要是指在翻譯時抓住內(nèi)容和喻義這一重要方面,犧牲形象、結(jié)合上下文比較靈活地傳達原意。
以下是直譯與意譯的比較:
直譯:希臘人遇上希臘人,必有一場好斗
意譯:兩雄相爭,其斗必烈
對不太熟悉有關(guān)希臘傳說的中國讀者來說,就不太明白其中的含義,此時采用意譯最好。
The leopard can not change his spots.
直譯:豹不能改變它身上的斑紋
意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從這些例子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意譯的結(jié)果比直譯更接近諺語本身的隱形含義,使讀者能夠更充分地理解該諺語。
3)直譯與意譯合用:這種譯法可用來處理那些部分可以直譯,另一部分不方便直譯的英語諺語。例如:All asses wag their ears.驢子愛擺耳朵,傻子愛裝聰明。Every bird likes its own nest.鳥愛自己的巢,人愛自己的家。If there were no clouds,we should not enjoy the sun.如果沒有陰云,就不覺得太陽的可愛;不知道苦,就不知道甜。
4)歸化:就是套用漢語諺語來翻譯英語諺語。由于文化的差異,英語諺語中的形象不符合漢語習慣時,直譯出的意義就不易于被理解和接受,意譯則又失去了諺語生動形象的特點,這時可采用歸化法。恰當?shù)臍w化可以使譯文地道簡潔、生動活潑,便于讀者接受。如:It is a foolish bird that soils its own nest.兔子不吃窩邊草。Give a person a dose of his own medicine.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1)切勿望文生義。一般來說,英語諺語都是比較好懂的,但是諺語蘊含著深厚的文化,所以翻譯諺語時不能僅憑字面的意思來翻譯,這容易范望文生義的錯誤。實際上翻譯時要仔細揣摩,細細品味,根據(jù)語境來翻譯,有時候甚至要追根朔源。
“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這條諺語常被理解為“佛要金裝,人要衣裳”這個意思,但它更深一層的含義卻是指那些長得并不漂亮,而過分打扮的人,含有譏諷的語意,可譯作“好的衣裝只能打扮出好外表”。
2)切忌濫用歸化翻譯法。有些諺語如采用歸化法,就會抹殺了原文的異國文化色彩。Beauty lies in lover’s eyes.情人眼里出西施。都知道西施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如果這樣翻譯就體現(xiàn)不出英語諺語的文化色彩。所以翻譯成“情人眼里出美人”會更好一些。
[1]胡曙中.英漢修辭比較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3,11.
[2]金惠康.跨文化交際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2,9.
[3]譚云杰.英譯漢技巧與實例[M].湖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6,4.
[4]汪福祥,蔡堅.英語諺語妙語500例[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1.
[5]王福禎,趙友斌.英語諺語薈萃[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