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書菊 于 微
(1.黑龍江大學,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2.中國農業(yè)銀行河北分行,河北石家莊 066000)
對民事訴權理論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民事訴權保障的發(fā)展和完善,同時民事訴權保障的日趨完善對制約國家權力、救濟公民權利、保證公民主體地位、平衡國家與國民間的利益關系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在司法實踐中,民事訴權保障的實施首先來自于法院,法院應當對案件依法受理并公平審判,以保證公民民事訴權的順利行使。然而,對公民民事訴權的現實侵害往往也直接產生于法院,具體表現為“立案難”“訴訟拖延”和“越權審判”等問題的存在。
一方面,我國法院在受理案件方面,出現了“立案難”的現象。民事訴權從應然狀態(tài)轉化為實然狀態(tài),其前提是當事人的起訴可以得到法院的立案并能夠啟動訴訟程序形成訴訟系屬。在我國司法實踐中,當事人在提起民事訴訟之初往往會受到法院的嚴格審查,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設置,給人為操作拒絕受理案件提供了可乘之機,事實上法院也確實常以糾紛不屬于法院主管或證據不足為由不予立案。以欠缺起訴條件為借口抬高立案門檻的現象并不少見。正是因為出現了司法實踐對于法律規(guī)定的背離,才使“立案難”問題在我國成為急需解決的重大難題。司法實踐之所以會背離法律規(guī)定,在更深層次上是源于我國司法的不獨立。當事人行使民事訴權進入訴訟需要司法權的應答,民事訴權的保障依賴于獨立的司法。我國目前雖然在憲法上對司法獨立原則予以確認,但由于現行司法體制的諸多缺陷仍然造成我國司法獨立性非常有限的現狀。具體而言,我國司法缺乏獨立性主要表現為:司法權力地方化;司法運行行政化;司法易受行政干涉;司法易受社會干擾。我國社會是人情社會,人與人之間存在著龐大的關系網,這常使審判工作承受來自法律之外的非正常壓力,不利于司法獨立和公民權利的切實保障。另一方面,我國法院在審理案件方面,出現了“訴訟拖延”“越權審判”的現象,嚴重侵犯了當事人的民事訴權。在司法實踐中訴訟拖延問題主要表現為這樣幾種情形:一是法院不到審限不予結案;二是法官任意報批延長案件審理期限;三是任意轉換民事案件的審理程序。“遲來的公正不是公正”。效率與公正是審判追求的兩大價值目標。審判效率的提高不僅有利于節(jié)約司法成本,推進訴訟進度,及時解決糾紛,同時也有利于實現司法公正,保障公民訴權。綜上所述,訴訟拖延嚴重打擊了公民利用訴訟解決糾紛的積極性,已成為我國民事訴權保障的一大障礙,并且還會構成對法治建設的嚴重危害,如不加以規(guī)范和控制最終將會喪失公民對司法的信任和依靠,因此是我國現階段民事訴權保障建設中亟待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
另外,司法實踐中法官主動攬案,任意超出或變更當事人訴訟請求和訴訟標的的范圍進行裁判,對當事人訴權的合法、拒絕處理等現象時常出現,導致了司法權對民事訴權的不當干預,實質上都是對民事訴權的侵犯。
首先,我國憲法規(guī)范層面缺失民事訴權保障制度。我國《憲法》規(guī)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肮駥τ谌魏螄覚C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建議的權利;對于其違法失職的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檢舉的權利。”“被告有權獲得辯護?!薄叭嗣穹ㄔ阂婪í毩⑿惺箤徟袡?,不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或個人的干涉。”雖然上述憲法規(guī)范可以作為公民訴權的法律淵源,體現了我國在《憲法》規(guī)范層面對公民訴權的承認和肯定,但從客觀角度講,《憲法》并沒有對民事訴權作出直接而明確的規(guī)定。
其次,民事訴權保障在法律規(guī)范層面存在諸多的缺陷?!睹袷略V訟法》有關民事訴權的規(guī)定模糊且抽象,民事可訴范圍相對狹窄。與此同時,很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對可訴的案件范圍予以了不合理的限制。例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房地產案件受理問題的通知》中規(guī)定,凡屬歷史遺留落實政策性質的房地產糾紛,因行政指令調整劃撥、機構撤并分合而產生的房地產糾紛,因單位內部建房分房而產生的騰房占房等房地產糾紛案件,均不屬于人民法院的主管范圍;對于當事人因此類原因而提起的民事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但可以告知當事人向有關部門申請?zhí)幚斫鉀Q??梢姡痉ń忉寣γ袷录m紛可訴范圍的限制削弱了公民的民事訴權,不利于公民接近司法、保護權利。從我國當前立法來看,公民憲法基本權利還無法全部通過司法救濟尋求到最有效的保障。
學者將我國民事訴訟的起訴條件概括為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兩大類。實質要件具體是指《民事訴訟法》第108條和第111條的相關規(guī)定。其中第108條規(guī)定了實質要件中的積極要件,即起訴必須符合四個基本條件。第111條規(guī)定了實質要件中的消極要件,即法律明確規(guī)定了多類情況,應當分別情形予以處理。當事人提起民事訴訟還應當具備必要的形式要件,必須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09條和第110條的相關規(guī)定:即“當事人提起訴訟應向法院遞交起訴狀及副本”?!捌鹪V狀應記明當事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基本情況;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及住所”。由此可見,在我國當事人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不僅應具備積極要件,同時還應避開消極要件才算符合了完整的實質要件,同時,還必須符合起訴的形式要件,這些無疑是加高了當事人起訴的門檻。
堅持當事人自愿行使民事訴權的原則。民事訴權行使自愿原則源于民事訴訟中的處分原則,是處分原則在當事人行使民事訴權時的體現。處分原則是指權利主體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有權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決定行使或者放棄其所享有的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將處分原則的主要內涵運用于民事訴權的指導方向便形成了當事人民事訴權自愿行使原則。民事訴權自愿行使原則是當事人行使民事訴權的基礎,是保障公民民事訴權的前提。只有在當事人自愿的基礎上進行訴訟,才能充分調動其參與訴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訴訟效率,有利于民事權益的保護?;诖?,堅持當事人自愿行使民事訴權的原則是完善我國民事訴權保障建設中的首要原則。
堅持當事人獨立行使民事訴權的原則。具體包括獨立行使民事訴權啟動訴訟程序和獨立承擔訴訟結果兩方面內容。這兩個方面是相互連接、相互影響的。前者的獨立即當事人行使民事訴權啟動訴訟程序是當事人自己的意思表示,是其獨立自主地選擇,具有任意性;而后者的獨立則不是任意的,就是說當事人一旦行使了其所享有的民事訴權進入了訴訟程序,那么他就必須去獨立承擔基于訴訟的發(fā)展變化而產生的法律結果。堅持獨立行使民事訴權的原則,能夠確保當事人依法自主地選擇以訴訟方式解決民事糾紛,保護了權利主體本應享有的民事訴權。同時,堅持獨立行使民事訴權的原則還要求當事人獨立地承擔因啟動訴訟而產生的法律后果,這也在更廣泛的意義上保護了全體公民的民事權利。
堅持當事人合法行使民事訴權的原則。合法性是對訴權行使的根本要求,即民事訴權的行使必須符合法律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在保護民事訴訟當事人合法權利的同時,還要維護其他公民、集體和整個國家的合法權益。因此法院有必要對當事人行使民事訴權的行為進行審查以保證其行為的合法性。
堅持當事人合理行使民事訴權的原則。當事人既要積極行使民事訴權,又不得隨意濫用民事訴權。這就要求立法規(guī)范與司法實踐在加強對當事人合法民事訴權保護的同時,還要注意區(qū)分當事人民事訴權行使的適當性,對當事人濫用民事訴權的現象予以必要的規(guī)制。當事人濫用民事訴權,在直接層面上會侵犯他人的民事權益,在間接層面上則浪費了司法資源、損害了整個社會和全體公民的合法權益。因此,在完善我國民事訴權保障的建設中,應當始終堅持當事人合理行使民事訴權的原則。
民事訴權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是其他權利的保障性權利。自20世紀以來,訴權的憲法化以“接近正義運動”為開端不斷深入,世界各國相繼接受這種潮流,并結合本國國情開始從憲法的高度對訴權予以保障,其最主要的標志是將訴權寫入了憲法文本。訴權的憲法化已成為當今法治發(fā)展的一種普遍趨勢。不論是大陸法系國家還是英、美法系國家,都先后在其憲法中對民事訴權予以確認。民事訴權是公民其他一切民事權利得以實現的根本,憲法對民事訴權的保障是最根本的訴權保障。我國憲法應該明確規(guī)定公民享有民事訴權,并且對民事訴權的保障作出具體規(guī)定,條件成熟時,有必要建立憲法訴訟制度??v觀世界,憲法訴訟對人權保障產生了重大意義,是保護公民人權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途徑,更是確保公民訴權真正得到憲法保障的最主要措施。可以使公民享有的憲法基本權利在受到政府機關、社會組織或者其他公民的侵害時,通過行使憲法訴權進行憲法訴訟來恢復權利的初始狀態(tài),最終實現對公民權利的切實保障。
反思我國《民事訴訟法》,起訴條件過于嚴格。筆者認為,正當當事人不但包括實質正當當事人,還包括形式正當當事人即訴訟擔當人。這類當事人雖然與案件不具有直接利害關系,但依據訴訟法理,仍然應該享有能夠提起民事訴訟的權利。隨著現代憲政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國家基于保護社會公益的需要開始賦予檢察機關參與訴訟甚至提起訴訟的權能?,F行《民事訴訟法》對于起訴狀的規(guī)定增加了當事人起訴的難度。對此,有必要修改《民事訴訟法》對于原告要求的規(guī)定,拋棄傳統(tǒng)利害關系人說,確立程序當事人的標準。同時,應當將有關證據的提交等規(guī)定從起訴狀的必備條件之中剔除出去,而交由其他程序來完成。在起訴狀有所欠缺時,應當允許當事人對其進行補正以保障公民民事訴權的真正享有。
我國民事訴訟管轄制度在級別管轄方面的主要問題在于確定級別管轄的標準上。以案件的性質、繁簡程度及影響范圍作為級別管轄的劃分標準,過于模糊、缺乏確定性,致使法院和當事人在確定級別管轄的法院中極易產生諸多弊端。對此我們應借鑒國外所采用的以爭議標的額為標準的做法來完善我國的級別管轄,使其標準具有確定性、具體性與合理性,為我國民事訴權的順利行使提供保障。我們應超越行政區(qū)劃來確定法院地域管轄的范圍,防止地方保護主義的泛濫,保障公民民事訴權。具體而言,應擴大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轄的案件的適用范圍。原告就被告的一般地域管轄原則早在于羅馬法中就已確定下來,具有一定的法理基礎,其本意在于便于法院審判案件和被告參與訴訟以及抑制原告的惡意訴訟。但就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該原則的適用阻礙了當事人民事訴權的行使且為地方保護主義提供了機會。因此,應當適當擴大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轄之案件的范圍,最大可能地保障訴權主體能夠行使訴權,同時也最大限度地使權利主體的民事權益得到有效保護。另外,放寬我國對協(xié)議管轄的限制,充分發(fā)揮協(xié)議管轄的功效。對于我國協(xié)議管轄制度之完善,筆者在此從兩個方面提出一些建議:一要擴大國內協(xié)議管轄的適用范圍,使其包括全部財產訴訟。我國實行市場經濟以來,經濟發(fā)展迅速,民商事主體之間的財產糾紛也隨之激增,擴大民事訴訟案件協(xié)議管轄的范圍是我國社會的現實需求,也是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和權利主體地位的表現,有利于民事訴權的便捷行使與糾紛沖突的快速解決,同時還能夠促進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及社會的穩(wěn)定。二要增加國內協(xié)議管轄的種類,具體是指增加默示協(xié)議管轄的規(guī)定。對于國內默示協(xié)議管轄的確立,有人擔心我國公民法律素養(yǎng)普遍不高,當事人常常并不熟悉相關的管轄原則,容易造成對當事人的利用而侵犯其權益。對此,我們可以基于我國國情借鑒德國的相關規(guī)定。德國法律明確規(guī)定,對于民事訴訟中默示協(xié)議管轄的適用,需要法院明確告知當事人并且要經被告明示同意后方能成立。這樣就有效避免了上述人們所考慮的制度缺陷。因此,以法院告知和被告同意為必要條件增加我國國內默示協(xié)議管轄的規(guī)定,能夠為公民民事訴權的行使提供充分保障。
完善訴訟費用法律制度。根據我國目前情況,當事人交納的訴訟費用主要包括兩大方面,具體指案件起訴受理費和其他訴訟費用。先就起訴受理費來說,筆者認為,國家僅應當向當事人收取低廉的起訴受理費以使全部國民都能平等地接近司法。民事訴訟當事人利用公共司法資源解決民事糾紛實現對個人私權的保護,國家要求其承擔與此相關的訴訟費用是符合常理與我國社會現實的,但是如果起訴受理費過于高昂則會對經濟貧困的公民行使民事訴權造成障礙,使啟動與利用訴訟程序成為富人的特權,這顯然在很大程度上剝奪了窮人作為公民的基本權利,造成民事訴權的不平等享有。因此,低廉的起訴受理費保證國民無論富貴還是貧困都能用得起訴訟程序,鼓勵人們在規(guī)則的框架內以法律的方式解決糾紛,實現民事訴權的平等享有。再就其他訴訟費用來看,一是這些訴訟費用并不是起訴的程式要件,不宜要求當事人在起訴時交納,更不應因此而影響訴訟的成立。二是預交訴訟費用并非公民行使民事訴權的法定條件,法院不能以此為由拒絕受理案件,否則構成對公民民事訴權的侵害。三是國家應當擴大訴訟費減免和緩交的適用范圍,適當放寬其適用的條件,為確實沒有能力交納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1] 譚世貴.司法獨立問題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6-17.
[2] 王琦.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若干問題的思考[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2):131-132.
[3] 田平安.民事訴訟法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53-60.
[4] 梁宏輝.論我國民事訴訟起訴和受理制度的重構[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7(6):79-80.
[5] 李浩.民事訴訟級別管轄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J].現代法學,1996(4):48-49.
[6] 鹿艷粉.我國民事訴訟協(xié)議管轄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完善[J].科教文匯,2008(31):221-223.
[7] [美]安守廉.論法律程序在美國市場經濟中的關鍵作用[J].中外法學,1998(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