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清代中前期的中緬宗藩關(guān)系述論

        2012-03-28 17:35:46趙玉敏
        大連大學學報 2012年1期
        關(guān)鍵詞:清王朝緬甸

        趙玉敏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 部隊管理系,河北 廊坊 065000)

        清代中前期的中緬宗藩關(guān)系述論

        趙玉敏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 部隊管理系,河北 廊坊 065000)

        明清更替對傳統(tǒng)的中緬宗藩關(guān)系產(chǎn)生深遠影響,緬甸東吁王朝拒絕向清王朝臣服。直到乾隆時期,因內(nèi)憂外患的加劇,才重新向清王朝入貢,其媒介就是邊境地區(qū)礦丁吳尚賢的勸說。然而,1752年東吁王朝的猝死令新建立的中緬宗藩關(guān)系流產(chǎn)。中緬關(guān)系的發(fā)展演變,揭示了清代中前期雙方國力對比和內(nèi)外環(huán)境的變化,從根本上影響著雙方的對外政策和宗藩關(guān)系。

        政策;入貢;流產(chǎn)

        學界將清代中前期的中緬兩國政治關(guān)系作為敘述主體,并從宗藩關(guān)系的角度研究者并非很多。而且目前研究多集中在乾隆時期和1885年緬甸滅亡前后,對清代中前期的研究則相對不足。

        以乾隆朝中緬戰(zhàn)爭及其有關(guān)問題為例,目前研究性專著有黃祖文《中緬邊境之役(1766-1769)》。

        另,莊吉發(fā)《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一書中對中緬戰(zhàn)爭曾單獨加以論述。論文方面,國內(nèi)主要有寧超《桂家、敏家及其與乾隆年間的中緬之戰(zhàn)》、黃祖文《清代乾隆年間的中緬之役》、朱亞非《從中緬之戰(zhàn)看清政府對東南亞的外交政策》、楊煜達《清朝前期(1662-1765)的對緬政策與西南邊疆》與《花馬禮:16-19世紀中緬邊界的主權(quán)之爭》、莊吉發(fā)《清高宗時代的中緬關(guān)系》、山東大學任燕翔2007年碩士學位論文《乾隆時期清朝對緬政策述論》等。

        國外主要有日本學者鈴木中正《清緬關(guān)系(1766—1790)》與《桂家宮里雁和中緬戰(zhàn)爭》、美國學者Richard L.K.Jung:The Sion-Burmese War,1766-1770:War and Peace under the Tributary System、英國學者Ying Cong Dai:A Disguised Defeat:The Myanmar Campaign of the Qing Dynasty.

        一些國外學者的通史性論著,對清代中前期的中緬政治關(guān)系問題亦多有涉及,如(緬)波巴信《緬甸史》、(緬)貌丁昂《緬甸史》、(英)G.E.哈維《緬甸史》。這些論著因所據(jù)史料多來自于緬甸,對中國古籍中的相關(guān)史料運用不足,故對有關(guān)問題的論述頗失于浮泛、謬誤等。

        一、清朝以前的中緬關(guān)系

        中緬關(guān)系源遠流長。公元前128年,就有了一條通過緬甸北部的陸路,中國的貨物就是沿著這條道路經(jīng)過印度運往西方的。公元97年和公元120年,羅馬帝國的使者兩次沿著這條道路來到中國。

        隨后,中緬經(jīng)濟、文化交流一直不斷,至唐代,中緬雙方在經(jīng)濟、文化方面,實際上已經(jīng)形成了休戚相關(guān)的緊密關(guān)系。緬甸學者貌丁昂即言:“驃人的最后衰落、南詔的侵襲、中國唐朝的崩潰都發(fā)生在九世紀下半葉,這些事件打亂了東南亞的貿(mào)易,破壞了這一地區(qū)的政治力量的平衡。上緬甸的動蕩不定使得緬甸、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陸上貿(mào)易陷于停頓,也影響了穿越阿拉干山區(qū)的陸路貿(mào)易和沿著伊洛瓦底江的水路貿(mào)易?!盵1]23

        宋元之際,元朝在實施其全面包圍南宋基本戰(zhàn)略的過程中,因?qū)χ芯掃吘车貐^(qū)一些部落與人口控制權(quán)的爭奪,曾與緬甸蒲甘王朝產(chǎn)生矛盾,自至元十四年(1277年)三月始,雙方一度發(fā)生軍事沖突。

        1468年緬甸東吁王朝建立以后,在以軍事統(tǒng)一緬甸的同時,對周邊部落尤其是北方諸部也施行了軍事征服政策。而明王朝云南地方政府因為對中緬關(guān)系的認識不足,在有關(guān)問題上決策接連失誤,更加縱容了緬甸方面的軍事行動。自明神宗萬歷十年(1582年)以后,因為緬甸方面接連出兵云南順寧、盞達等地,中緬雙方遂開始進入長期的軍事沖突狀態(tài)。明軍在劉綎、鄧子龍等將領(lǐng)指揮之下不斷擊敗緬軍,與此同時,明云南巡撫陳用賓為加強防務(wù),乘機在騰越州西北至西南邊界筑建八關(guān),包括神護關(guān)(今騰沖縣西北孟卡山上)、萬仞關(guān)(盈江縣西北布哈山上)、巨石關(guān)(盈江縣西北息馬山上)等。稍后,緬甸因為進攻暹羅的失敗,與在北方對明王朝軍事行動上的失敗,陷入內(nèi)外交困的處境中。至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前后,中緬戰(zhàn)事基本停止[2]6389。

        清軍入關(guān),南明桂王政權(quán)抵抗無效而流落入緬。緬甸方面對之先恭而后倨,并大肆殺戮隨行諸臣,永歷君臣形同罪囚。對此,明清遺民多有記載,如客溪樵隱《求野錄》、自非逸史《也是錄》、戴笠《行在陽秋》等。隨后,李定國、白文選等多次入緬解救永歷皇帝未果,吳三桂又乘機率軍入緬以武力逼迫緬甸俘獻永歷父子,南明桂王政權(quán)滅亡,而緬甸東吁王朝因為接連受到軍事沖擊,加之其國內(nèi)統(tǒng)治方面的一些問題,亦隨之而走向衰落,清王朝中前期的中緬雙方遂長期未發(fā)生正式的官方接觸。

        二、清朝初期以來的中緬關(guān)系與對緬政策

        明清易代,清王朝在承襲明朝正統(tǒng)的同時,也力圖繼承其原有的朝貢體系。

        順治四年二月,清軍剛剛平定浙東福建一帶,順治帝即宣布“東南海外琉球、安南、暹邏、日本諸國,附近浙閩,有慕義投誠,納款來朝者,地方官即為奏達,與朝鮮等國一體優(yōu)待,用普懷柔?!盵3]251同年六月、七月,又接連兩次頒布詔令,招徠琉球、安南等國。

        同年六月,清軍平定福建,順治帝再次頒布詔令:“諭琉球國王敕曰:朕撫定中原,視天下為一家。念爾琉球自古以來世世臣事中國,遣使朝貢,業(yè)有往例。今故遣人敕諭,爾國若能順天循理,可將故明所給封誥、印敕,遣使赍送來京,朕亦照舊封錫。諭安南、呂宋二國文同。”[3]267

        七月,清軍平定廣東,順治帝又諭:“南海諸國,暹羅、安南附近廣地,明初皆遣使朝貢。各國有能傾心向化,稱臣入貢者,朝廷一矢不加,與朝鮮一體優(yōu)待。貢使往來,悉從正道,直達京師,以示懷柔?!盵3]272

        在清王朝的上述詔令中,不難發(fā)現(xiàn),惟獨少了一個國家――緬甸。對緬甸與明王朝的藩屬關(guān)系,清王朝并非一無所知,但因種種緣故,清王朝還是在有意無意中對緬甸――這個遠在西南一隅的國家予以了忽視。

        緬甸第一次正式走入清王朝的眼中,是在14年后。因為清軍的強大攻勢,南明永歷政權(quán)殘余勢力最終敗退入緬。清軍將領(lǐng)吳三桂為了消除后患,率領(lǐng)大軍入緬追殺。對此,《清史稿》記:“順治十八年,李定國挾明桂王硃由榔入緬,詔公愛星阿偕吳三桂以兵萬八千人臨之。李定國走孟艮,不食死。緬酋莽應(yīng)時縛由榔以獻,遂班師?!盵4]14661

        清王朝與緬甸之間的第一次正式接觸卻是以一種兵戎相見的方式。在擒獲永歷皇帝后,清王朝并未責成緬甸像安南、朝鮮一樣加入其朝貢體系。時隔多年,中緬戰(zhàn)爭中的乾隆皇帝曾有詩云:

        緬甸南贏裔,于古朱波是。趙宋寧宗時,一通中國始。元明數(shù)征討,叛服亦云屢。宣慰仍土酋,羈縻而已矣。其時誰最悍?噠嘛莽瑞體??计渌州W,隴川界迄通。厥后明桂王,逃緬延喘哆。世廟宣索之,獻出遵揮指。緬則置度外,遐荒非所取[5]534。

        清王朝未曾乘機迫使緬甸稱臣納貢,部分原因或許是鑒于緬甸與歷代中原王朝的復(fù)雜關(guān)系。而順康之際,清王朝正忙于平定東南沿海一帶的抗清勢力,也根本無暇顧及與緬甸的關(guān)系。

        但清王朝對中緬關(guān)系的忽視,產(chǎn)生深遠影響。一方面,中緬未能就邊界劃分、沿邊土司及其轄地的歸屬等問題進行商討,并迅速予以妥善解決,從而為后世所出現(xiàn)的雙方邊界沖突等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埋下了伏筆。其后參加了中緬戰(zhàn)爭的趙翼即不無遺憾地記到:“是時三桂未及為善后計,邊外木邦、孟密、大山諸土司聽其仍為緬屬,不復(fù)能如明初之眾建而分其勢,由是緬甸竟國于西南?!盵6]732

        另一方面,“緬自是不通中國者六七十年?!盵4]14661在長時間內(nèi),中緬雙方相互認識不足,彼此缺乏了解。清人師范即言:“迨至順治十八年,(緬甸)莽猛自立,戕永明王君臣,自是不通中國者六七十年。雍正七年,與整賣構(gòu)兵,求進貢而不果,蓋百十年來,中國幾不知有緬甸矣。”[7]728

        因為吳三桂的入緬行動,清王朝一度注意到了緬甸,并產(chǎn)生將緬甸拉入其朝貢體系的念頭??滴踉辍笆?,議賞緬酋,三桂奏罷之?!盵8]但議準緬甸貢道由云南。

        其后,清王朝忙于鞏固統(tǒng)治,且與西北準噶爾長期處于軍事對峙狀態(tài),其國家政策的重心并沒有放到東南邊境。緬甸則因南明軍隊的進攻而漸趨衰弱,亦無暇顧及中緬關(guān)系。故至雍正朝中后期,中緬基本上再無官方往來。

        乾隆帝即位初期,繼承了清初以來的此種對緬政策,即盡量保持中緬之間相安無事,避免發(fā)生任何可能的直接沖突。乾隆十四年,當緬屬木邦土司請求稱臣納貢時,清王朝即以木邦自明末以來已經(jīng)歸屬緬甸為借口,予以拒絕[9]604。

        又,乾隆二十二年云南巡撫劉藻奏:“至開化、普洱、永昌等府皆與交趾、南掌、緬甸為鄰。年來外夷內(nèi)訌,多有自相攻擊之事。然距內(nèi)地甚遠,不足致問。惟在嚴飭文武員弁,于沿邊要隘,加謹防范,則邊民安堵,中外肅清?!睂Υ?,乾隆帝朱批:“此見果認得真,行得力,何愁不治?!盵10]1084可以說,正是在此種對緬思想的指導(dǎo)下,中緬之間才會在長時間內(nèi)保持了一種雖缺乏接觸,卻又相安無事的狀態(tài)。

        三、東吁王朝中后期的緬甸及其對清政策

        東吁王朝中后期的緬甸,已經(jīng)危機四伏。恰在此種情形下,發(fā)生了南明桂王入緬事件。據(jù)《明史·朱由榔傳》記:“明年(順治十六年)正月三日,大兵入云南,由榔走騰越。定國敗于潞江,又走南甸,二十六日,抵囊木河,是為緬境,……五月四日,緬復(fù)以舟來迎。明日,發(fā)井亙,行三日,至阿瓦?!盵2]3653

        其后,李定國、白文選等相繼入緬試圖迎回永歷帝,但緬甸方面對永歷帝“陽款之而陰拘之。李定國率兵入,欲護王以出奔。莽應(yīng)時弗與?!盵8]由此,明軍與緬軍發(fā)生沖突[11]991。其后,明軍一路向阿瓦進發(fā),但因種種客觀因素而未能成功。在其后兩年中,明軍一直出入緬甸不斷。

        明軍接連不斷的進攻,以及東吁王朝在處理相關(guān)問題上的失誤,對緬甸國內(nèi)政局產(chǎn)生極大影響,“以致其國陷于極端混亂之狀態(tài)中?!盵12]240“國王平達力在絕望中向馬都八強征兵員,但是不僅遭到反對,而且激起了叛亂?!盵1]131

        順治十七、八年之際,因明軍到來,阿瓦城內(nèi)再次發(fā)生恐慌?!凹Z價高昂,100元錢才能買到3緬升米,士卒們得不到糧食,上奏緬王說奴等已兩三天沒吃上飯了。然而得到的是已無糧可發(fā)的回答。緬王讓宮女們在皇宮西門內(nèi)稱賣糧食,而部下們無錢買糧,都在挨餓?!盵11]995在此情形下,緬軍將領(lǐng)遂聯(lián)合王弟卑明在1661年發(fā)動政變。

        為盡快擺脫明軍的進攻,卑明政府很快轉(zhuǎn)變了在處理永歷帝問題上的態(tài)度。順治十八年十二月,當吳三桂與愛星阿率領(lǐng)清軍前來追擊永歷帝時,緬甸方面立即派遣“緬相錫真持貝葉文降于三桂,愿送駕出城,乞王師退駐錫箔,而別遣兵百人進蘭鳩江捍衛(wèi)。戊申(初三日),緬酋執(zhí)明桂王以獻于王師?!盵13]770

        其后,卑明政府即集中精力平定南部白古人的叛亂。當清軍入緬追討桂王政權(quán)時,白古人就已經(jīng)圖謀叛變,“擒馬都八太守,遣使將其解至阿瑜陀耶京,求(暹羅)那萊皇予以保護,并助之以抗緬君?!盵12]245

        其后,白古叛亂雖被平定,但緬甸未能恢復(fù)往昔的繁榮與安定?!熬挼橥鯂呀?jīng)精疲力竭,貿(mào)易也受到損害。”“國王和人民都隱約預(yù)感到他們王國的末日快要來臨了,但最后的災(zāi)難到底來自何方,他們卻不清楚。”[1]131

        在此種情形下,緬甸對外政策遂發(fā)生變化,逐漸呈現(xiàn)出一種閉關(guān)自守的色彩:一方面,其結(jié)束了自莽應(yīng)龍以來與暹羅的長期戰(zhàn)爭,“緬暹息爭,共歷九十余年之久?!盵12]245并且,暹緬雙方在長期內(nèi)基本斷絕了官方往來,直到1744年。

        另一方面,其對中國的政策亦發(fā)生重大轉(zhuǎn)變,試圖與中國保持一種不相往來卻相安無事的狀態(tài)。對此,《清史稿》記:“順治十八年,李定國挾明桂王硃由榔入緬,詔公愛星阿偕吳三桂以兵萬八千人臨之……緬酋莽應(yīng)時縛由榔以獻,遂班師。緬自是不通中國者六七十年?!盵4]14661

        18世紀初期,緬甸內(nèi)憂外患接踵而來。緬甸西北部的曼尼坡人“侵襲緬甸領(lǐng)土,直達阿瓦對面的實階城?!睘榱说钟崞氯说那忠u,緬甸不得不將大量軍隊布防在伊洛瓦底江西岸。鑒于此,“居住在首都附近的桂撣人趁機宣布他們的首領(lǐng)為緬甸國王,與附近的孟人聯(lián)合起來,制造騷亂?!盵1]132

        1733年,緬王達寧格內(nèi)死于曼尼坡人的侵襲,其子摩訶陀摩耶娑底波蒂繼位,并于次年遷都阿瓦。其后,各地叛亂此起彼伏,東吁王朝的統(tǒng)治已岌岌可危。在此種情形下,東吁王朝遂逐漸轉(zhuǎn)變其原本所奉行的與鄰境諸國不相往來的政策,開始主動地尋求建立友好的周邊關(guān)系。

        對其宿敵暹羅,在1744年,緬皇遣使至阿瑜陀耶京――百年來是為首次――向暹羅國君波隆摩葛皇表示謝意,因為他在白古人發(fā)動叛亂時,對逃入暹羅的緬甸平民和官員都給予了妥善的安置。暹羅方面對緬甸使節(jié)給予隆重接待。在1746年,當暹羅使者抵達阿瓦進行友好回訪時,亦獲得緬方同等熱烈的歡迎[12]300。

        與此同時,緬甸對中國的態(tài)度也開始轉(zhuǎn)為積極,幾次遣使請求入貢,表現(xiàn)出一種建立友好政治關(guān)系的渴望。雍正八、九年間,緬甸與景邁土司發(fā)生爭斗,緬甸曾一度宣稱要在次年向清王朝入貢[4]14661。

        云貴廣西總督鄂爾泰將此上奏,雍正帝朱批:“極好之事,此皆卿代朕宣猷之所致,但總宜聽其自然,不必有意設(shè)法誘致?!盵14]但不知何故,緬甸使者卻最終沒有派出。此舉令雍正帝君臣極為不快。雍正十三年,鎮(zhèn)康土司刀悶鼎稟報緬酋愿通職貢,云南地方政府予以拒絕[15]113。

        緬甸方面似乎仍未死心,“乾隆十三年,緬甸差喇札達等訂貢前來,……明年,緬甸復(fù)差來邊?!盵9]604對此,出于種種考慮,清王朝方面最終仍未同意。但中緬接觸已是歷史的必然,故在時隔3年后,便發(fā)生了東吁王朝的入貢與吳尚賢事件。

        四、吳尚賢與緬甸東吁王朝的入貢始末

        據(jù)載:“吳尚賢者,石屏州民也,家貧走廠,抵徼外之葫蘆國。其酋長大山王蜂筑信任之,與開茂隆廠,廠大贏?!盵7]728大發(fā)橫財之后的吳尚賢在中緬邊境地區(qū)極為活躍,力圖對中緬雙方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乾隆十年,吳尚賢勸說葫蘆國王將茂隆銀廠獻給清王朝。[4]14662但此次獻廠似乎未能達到吳尚賢的個人目的。事隔幾年,終于又發(fā)生了吳尚賢勸說緬甸入貢事件。

        據(jù)緬甸官修史書《琉璃宮史》記載:“是年(公元1751年,乾隆十六年)中國皇帝派遣埃都耶、冬達耶等偕隨從5000余人帶著九尊阿巴達亞梵天佛像,為了結(jié)盟通好而來。緬王安排他們駐于瑪瑙仰曼花園接見。中國人也表示愿對桂家、孟人的野蠻行徑進行鎮(zhèn)壓。緬王表示不打算勞請友邦出師,只愿友好。埃都耶、冬達耶等表示雖然不需讓我們?nèi)スゴ颍F邦國主之敵,即我主之敵也。讓我等5000人去攻桂家、孟軍。結(jié)果未能取勝,緬王派出使節(jié)隨埃都耶、冬達耶等返回中國?!盵11]1107

        緬甸方面所記的此次中緬雙方遣使互訪事件,雖未見中國官方記載,但據(jù)昭梿記:“(乾隆)十五年正月朔日乙巳,……吳尚賢帶練兵一千二百余人前赴緬甸?!薄岸∥?,自干猛起程。庚戌,至木邦,木邦令頭目猛占等八十余人從之。丁巳,至錫箔,庚子,至宋賽?!薄百F家頭目宮里雁,素與緬甸有隙,因率兵阻之。吳尚賢至麻里腳洪,又遣人致書講和,貴家羈其來使,吳尚賢遂會緬兵三千余人至德嶺城與貴家數(shù)挑戰(zhàn)。三月庚戌,貴家出迎敵,詐敗,吳尚賢前赴之,為貴家所敗,緬甸復(fù)遣人和解之,……尚賢意欲邀功,因謀說緬酋莽達拉遣使入貢。”[15]114

        如果推測無誤,緬方所記埃都耶、冬達耶兩人之一,當即為昭梿所記茂隆銀廠吳尚賢,而緬甸方面將吳尚賢的前往誤記為清王朝的正式使節(jié)。但是,無論如何,由于吳尚賢的媒介作用,緬甸東吁王朝終于向清王朝第一次派出了正式使節(jié)。乾隆十五年七月,吳尚賢稟稱:“緬甸國王莽達拉情愿稱臣納貢,永作外藩。”[15]114

        在接到吳尚賢的稟報后,云南政府曾召集有關(guān)官員進行了一番討論,最終大多數(shù)官員認為:吳尚賢“今率緬甸來歸,實有邀功之意,且外國歸誠,亦斷無借一廠民為媒進。將來緬甸設(shè)有寇警,必另求援兵,不應(yīng)則失統(tǒng)御之體,應(yīng)之則苦師旅之煩,恐鞭長莫及,反難善處。況前明頻通賦貢,受侵擾者數(shù)十年,我朝久置包荒,獲寧謐者百余載,邊境之敉寧,原不關(guān)乎遠人之賓服?!盵15]115

        但云南巡撫圖爾炳阿卻單獨將此事上奏。乾隆十五年七月,乾隆帝下旨同意緬甸入貢[10]1078。

        十二月初十日,緬甸使節(jié)由邊入關(guān),抵達蒙化府;十二月二十九日,抵達云南省城;乾隆十六年二月十六日,啟程赴京;六月十一日,乾隆帝諭:“向來蘇祿、南掌等國入貢,筵宴賞賚俱照各國王貢使之禮。所有緬甸貢使到京,一應(yīng)接待事宜,亦應(yīng)照各國王貢使之例,以示綏遠懷。”[16]552

        六月二十五日,緬甸使節(jié)抵達京師,并覲見乾隆帝,進貢物品為:氈緞四、緬布十有二,馴象八?;屎笄榜Z象二[17]827。鑒于緬甸第一次入貢,乾隆帝對緬甸國王和使節(jié)進行了超乎尋常地厚賜:賜國王蟒緞、錦緞各六匹、閃緞八匹,青藍彩緞、藍緞、素緞、綢、紗、羅各十匹……加賜國王御書“瑞輯西琛”四字,青白玉玩器六、玻璃器十有五種共二十有九件,瓷器九種共五十有四件,松花石硯二方,法瑯爐瓶一副,內(nèi)庫緞二十匹;貢使內(nèi)庫緞八匹,銀八兩[17]865。

        七月二十一日,緬甸使節(jié)離京南返。其正使希里覺填于十月初六日在貴州安順毛口驛途中病逝,其余人員在十月十九日抵達云南省城,二十六日離滇回國,云貴總督遣人護送至耿馬土司地方,又令耿馬土司轉(zhuǎn)送至緬屬木邦土司。緬甸東吁王朝的第一次入貢活動結(jié)束。

        就東吁王朝而言,因其已處于統(tǒng)治中后期,故一方面希望與清王朝“各守各界”,“不愿內(nèi)地弁目涉伊境界?!盵10]534另一方面也渴望能夠?qū)㈦p方關(guān)系進一步推向睦鄰友好狀態(tài),以鞏固其國內(nèi)統(tǒng)治。而此次遣使入貢的成功,無疑標志著其長期以來力求打破中緬隔閡,并正式建立兩國友好關(guān)系目標的實現(xiàn)。

        對清王朝而言,緬甸方面的此次入貢,則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中緬宗藩關(guān)系的建立,標志著其天朝上國的地位獲得承認和受到尊重,更預(yù)示著其西南邊疆政策和對緬政策的巨大成功,乾隆帝和整個清王朝似乎都在一種躊躇滿志的喜悅中看到了中緬關(guān)系的光明前景。

        但隨后歷史的戲劇性變化令清王朝失望了。乾隆十六年冬,就在緬甸使節(jié)還至云南順寧府地方時,傳來了緬甸方面發(fā)生叛亂、東吁王朝最后一位君主麻哈祖兵敗被囚的噩耗。東吁王朝與清王朝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友好的政治性接觸,因東吁王朝的猝死而中途流產(chǎn)。清王朝曾經(jīng)的希望在一瞬間又全部化為泡影。因種種緣故,緬甸新興的貢榜王朝,也無暇顧及中緬之間的關(guān)系。加之中緬之間缺乏了解,故直到中緬戰(zhàn)爭爆發(fā)前,清王朝與緬甸新興的貢榜王朝之間始終未曾發(fā)生任何官方的正式接觸。

        小 結(jié)

        在乾隆朝中緬戰(zhàn)爭之前,盡管中緬之間的民間經(jīng)濟、文化交流也始終沒有中止,但是,在政治和外交上卻基本維持了一種交往不多卻又相安無事的關(guān)系。甚至是在乾隆初期吳尚賢引薦緬甸東吁王朝主動入貢的過程時,清王朝方面所表現(xiàn)出來的也是一種熱烈歡迎中的理性謹慎態(tài)度。這種情形的出現(xiàn),可以說,既是清王朝長期以來對緬政策與西南邊疆政策的具體內(nèi)容之一,也是其對緬政策和西南邊疆政策的具體影響之一。這種防御性的友善的政策對西南地區(qū)的安定和發(fā)展,對促進中緬兩國人民之間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有著積極作用。

        [1][緬]貌丁昂.緬甸史[M]賀圣達,譯.昆明:云南東南亞研究所,1983.

        [2]張廷玉.明史(劉綎·鄧子龍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

        [3]清世祖章皇帝實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5.

        [4]趙爾巽.清史稿(屬國三·緬甸)[M].北京:中華書局,1977.

        [5]李根源.永昌府文徴(一)[M].昆明:云南美術(shù)出版社,2001.

        [6]趙翼.平定緬甸述略[M].魏源全集(第十七冊),長沙:岳麓書社,2004.

        [7]師范.緬事述略[M]//魏源全集:第十七冊,長沙:岳麓書社,2004.

        [8]劉健.庭聞錄:附錄·平定緬甸[M].上海:上海書店,1985.

        [9]明清史料.庚編·第七本[M].上海: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6.

        [10]慶桂.清高宗純皇帝實錄(七)[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1]琉璃宮史(下)[M]李謀,譯.上海:商務(wù)印書館,2007.

        [12][英]W·A·R·Wood.陳禮頌譯.暹羅史[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47.

        [13]徐鼒.小腆紀年附考(卷二十)[M].北京:中華書局,1957.

        [14]朱批諭旨:第56冊[M].雍正八年十二月十七日,云貴廣西總督鄂爾泰奏,光緒內(nèi)務(wù)府刊本.

        [15]昭梿.嘯亭雜錄(緬甸歸誠始末)[M].北京:中華書局,1980.

        [16]乾隆朝上諭檔:第二冊[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1998.

        [17]清會典事例(禮部·朝貢·貢物一)[M].北京:中華書局,1991.

        [][]

        On the Relationship of“Suzerainty and Vassal”Between China and Burma in the Early&Middle Qing Dynasty

        ZHAO Yu-min
        (Department of Force Management,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AcademyLangfang,Hebei 065000)

        The subrogation of the Qing and Ming Dynasties had a deep impact on the suzerainty and vas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Burma.The Toungoo Dynasty refused to pay tribute to the Qing Dynasty until the Qianlong period when it su ff ered from domestic troubles and foreign invasions.The Toungoo Dynasty started to get in touch with the Qing Dynasty then through Wu-Shangxian,a miner working at a border region.However,the sudden perish of the Toungoo Dynasty in 1752 put an end to the new suzerainty and vas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Burma.The evolution of China-Burma relationship revealed that the di ff erence of national power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had an important e ff ect on their foreign policy and the suzerainty and vassal relationship.

        policy;Pay tribute;abortion

        D829.12

        A

        1008-2395(2012)01-0025-05

        2011-10-09

        趙玉敏(1982-),女,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部隊管理系講師,歷史學博士,主要從事清代政治史、邊疆史等研究。

        基金課題: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SZ2011606)“晚清中緬宗藩關(guān)系對西南邊防建設(shè)研究的啟示”成果

        猜你喜歡
        清王朝緬甸
        清朝為何沒有倭患
        緬甸記憶
        北極光(2018年5期)2018-11-19 02:24:02
        農(nóng)耕文明的科技歷史呈現(xiàn)
        青年時代(2017年35期)2018-01-09 19:33:30
        緬甸總統(tǒng)吳廷覺訪華
        緬甸非常之旅
        華人時刊(2016年13期)2016-04-05 05:50:10
        淺析張之洞與清朝的世代交替
        誰毀掉了清王朝?
        雜文月刊(2015年9期)2015-07-04 21:17:33
        兩個歷史落差的轉(zhuǎn)換——清王朝的沒落對當今中國發(fā)展道路的啟示
        2014年緬甸政治發(fā)展
        東南亞研究(2015年2期)2015-02-27 08:30:50
        五行學說在清王朝創(chuàng)建中的應(yīng)用
        中國市場(2014年24期)2014-04-29 00:09:08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少妇| 国产综合自拍| 欧美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91桃色在线播放国产| 校园春色人妻激情高清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少妇国语| 国产精品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乱码不卡| 国产亚洲欧洲aⅴ综合一区| 国产天美传媒性色av | 国内成人精品亚洲日本语音| 一级黄片草逼免费视频| 精品厕所偷拍一区二区视频| 九一九色国产| 亚洲人妻无缓冲av不卡| 亚洲视频观看一区二区|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天天鲁一鲁摸一摸爽一爽|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伊人| 亚洲大胆美女人体一二三区| 亚洲av色欲色欲www| 亚洲av无码国产剧情|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白白色最新福利视频二| 综合色就爱涩涩涩综合婷婷| 蜜臀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的天堂av一二三区| 成人av蜜桃在线观看| 色偷偷偷久久伊人大杳蕉| 国产色噜噜| 精品国产3p一区二区三区| www夜片内射视频在观看视频| 欧美熟妇色ⅹxxx欧美妇| 污污污国产免费网站| 亚洲av日韩专区在线观看| yw尤物av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网| 亚洲午夜av久久久精品影院色戒| 天天干夜夜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