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曉露 盧忠心 陳 莉
武漢市中心醫(yī)院,1檢驗科;2血液科,武漢430014
目的:真性紅細胞增多癥(PV)患者的骨髓中同時存在良性造血祖細胞和惡性造血祖細胞。惡性紅細胞克隆可以在體外無外源性促紅細胞生成素(EPO)存在的情況下,形成紅細胞集落形成單位(BFU-E)。本實驗觀察甲磺酸伊馬替尼對PV患者自發(fā)性紅細胞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15例PV患者(PV組),其中14例采集外周血2ml,1例采集骨髓2ml,另選10例無血液病的健康人(對照組),采集外周血2ml,所有樣本均以EDTA-K2抗凝。用密度梯度法分離對照組和PV組外周血和骨髓的單個核細胞(PBMCs),將PBMCs濃度調(diào)整為1×105個/ml,分別在有甲磺酸伊馬替尼(10μM)的半固體培養(yǎng)基和無甲磺酸伊馬替尼的半固體培養(yǎng)基中進行培養(yǎng)。經(jīng)形態(tài)學分析和臺盼藍染色分析細胞生長狀態(tài)和死亡細胞數(shù)量。結果:1例骨髓中PBMCs的體外實驗表明,BFU-E生長被甲磺酸伊馬替尼完全抑制。14例PV患者外周血中PBMCs均可在無EPO時形成紅細胞克隆,其中6例BFU-E生長部分被抑制,另8例完全被抑制。加入甲磺酸伊馬替尼(10μM)后,BFU-E平均數(shù)較無甲磺酸伊馬替尼時顯著減少(P<0.05)。將PV細胞與甲磺酸伊馬替尼(10μM)反應24h和48h,不能有效抑制自發(fā)性的BFU-E生長。將反應時間延長到96h,BFU-E平均數(shù)顯著減少(P<0.05),表明與甲磺酸伊馬替尼接觸導致自發(fā)性的BFU-E生長抑制與反應時間相關。結論:甲磺酸伊馬替尼可以在體外阻斷或者明顯抑制PV患者自身BFU-E的形成,提示PV的發(fā)病機理可能與某種未知的激酶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