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霞,葉新華
(1.蘭州蘭石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50;2.蘭州大學第一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住院兒童睡眠障礙非常多見,已受到廣大醫(yī)護人員的高度關注。臨床表明,兒童因某些身體疾病住院治療期間,容易產生睡眠障礙,如入睡困難、夜間易醒、睡眠不安、夜驚等異常表現(xiàn),降低了孩子的睡眠質量,且睡眠障礙與多種因素相互作用,不僅影響兒童軀體疾病的恢復,長時間也會阻礙兒童正常的生長發(fā)育[1]。筆者針對住院兒童產生睡眠障礙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護理措施。現(xiàn)報告如下。
調查對象為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109名兒童,其中呼吸系統(tǒng)疾病49例,消化系統(tǒng)疾病36例,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10例,急性腎小球腎炎6例,營養(yǎng)不良5例,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3例;年齡在2~12歲,平均7歲;住院日7~20天,平均14天。
結合臨床觀察,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由筆者參考相關文獻自行設計,對住院兒童及陪護進行取樣發(fā)放問卷(部分兒童由陪護代填),內容包括住院兒童的一般情況,睡眠情況,對睡眠異常的認知,有無睡眠障礙及表現(xiàn)特征,家庭生活情況(包括家庭環(huán)境、經濟及成員文化程度),自己認為影響睡眠的因素,對睡眠有關知識及護理的需求等,收集相關信息資料,對調查結果進行綜合評價。
兒童因軀體疾病在兒科住院期間,10%睡眠未受影響,34%存在睡眠干擾問題,56%存在睡眠障礙問題,睡眠質量受到影響。睡眠障礙繼發(fā)于軀體疾病基礎之上的占49%(呼吸系統(tǒng)疾病15例,消化系統(tǒng)疾病8例,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4例,急性腎小球腎炎2例,營養(yǎng)不良1例),治療原因引起的占23%,環(huán)境及睡眠習慣改變的占21%,其他占7%。兒童睡眠障礙的表現(xiàn)主要有入睡困難、睡眠不安、夜醒、睡眠過多、睡眠周期顛倒、夜驚、夢魘等[2]。在相關睡眠知識需求及護理指導方面,72%的兒童及其家屬認為睡眠知識及護理指導非常重要,期望改善睡眠問題;28%的則認為自己可以調節(jié),不需指導。
3.1.1 疾病及治療因素 兒童睡眠障礙可繼發(fā)于許多身體疾病[3],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感染等疾病引起的疼痛、呼吸困難、咳嗽、氣喘、腹脹、腹瀉、尿頻、發(fā)燒等軀體不適癥狀均會影響睡眠,而根據病情用藥和護士的治療操作也會影響兒童睡眠,如24小時內多次用藥,自然會縮短兒童的睡眠時間,并且有些藥物可引起兒童興奮、不適,會延長其入睡時間。另外,護士護理操作技術水平低,兒童住院、輸液時間過長等因素同樣會加重其心理負擔,引起生物鐘紊亂,從而出現(xiàn)睡眠障礙,嚴重影響兒童的睡眠質量。
3.1.2 環(huán)境與精神因素 環(huán)境包括醫(yī)院特殊環(huán)境和兒童生活的家庭環(huán)境。較差的睡眠環(huán)境是導致兒童睡眠障礙的直接原因之一,如噪聲、強光刺激等,經常變換睡眠地點、居室環(huán)境吵鬧會引起兒童生活適應方面的困難,容易產生睡眠問題[4]。兒童住院后受醫(yī)院治療環(huán)境與氛圍的影響,往往出現(xiàn)興奮、緊張、焦慮情緒,甚至出現(xiàn)恐懼醫(yī)院特殊環(huán)境的心理,在病床上不易入睡;而有的兒童受到不良家庭環(huán)境影響,如父母經常爭吵、鬧矛盾或離異,因而對自己生病的想法較多,認為是對自己不乖的懲罰,內心比較脆弱,容易引起入睡困難、易驚、睡眠不安等??梢?,精神因素與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影響兒童睡眠。
3.1.3 睡眠習慣及睡眠規(guī)律 住院兒童由于受環(huán)境、疾病相關因素的影響,生活規(guī)律被打亂而存在潛在的睡眠問題,如入睡困難、擔心害怕、需要家長陪護或講故事等,致使入睡時間延長;同時由于身體不適或特殊治療等因素干擾了睡眠周期,造成兒童白天精神差,昏昏欲睡,實際睡眠時間縮短,整體睡眠質量不高。
3.1.4 其他因素 包括喂養(yǎng)、陪護、年齡及遺傳因素等。如兒童夜間饑餓、過飽或口渴等,或多次為其喂水、喂奶、更換尿布等,會影響兒童的睡眠質量,而由誰陪護也會影響兒童的睡眠。臨床證明,父母年紀較輕、文化程度較高者,一般掌握了一定的睡眠知識,在兒童住院期間能夠正確引導孩子按時入睡,睡眠時間較長;而陪護文化程度較低或年紀較大者,如老來得子的父母、爺爺奶奶則經常表現(xiàn)出心神不寧,擔心的問題較多,對生病的兒童過分同情和關心,夜間易打攪兒童的睡眠,往往造成兒童睡眠時間縮短,從而影響睡眠質量。另外,年齡越小所需睡眠時間越長[5]。據報道,父母有睡眠障礙史的孩子患睡眠障礙的幾率是父母無睡眠障礙史的孩子患睡眠障礙幾率的2.5倍[2]。
睡眠是人體重要的生理過程,充足的睡眠能促進孩子的正常生長發(fā)育。所以,針對住院兒童存在的睡眠障礙問題,提出以下護理措施。
3.2.1 努力創(chuàng)設適于兒童睡眠的環(huán)境 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預防不利因素。注意睡眠時病室環(huán)境安靜,床鋪整潔,光線及溫濕度適宜,盡量減少不良干擾因素,讓兒童取舒適臥位,心情愉快地入睡。
3.2.2 做好入院評估,制訂護理計劃 護士可與兒童及其陪護充分交流,獲得對兒童日常和現(xiàn)在的生理、心理、社會方面的資料,分析并評估住院兒童的生長發(fā)育、軀體疾病情況和當前的情緒反應、睡眠特點、睡眠問題及相關知識的需求等,制訂護理計劃。然而,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特殊群體,所以,不論是嬰兒期、幼兒期還是學齡前期、學齡期的兒童,我們都必須重視感情的交流,尤其具有治療性作用的游戲不可忽視[5]。所以護士可通過住院兒童的游戲時間來觀察、評估他們,也可根據他們的興趣與愛好運用玩具、圖書等方式與其建立良好關系,準確了解兒童的心理狀態(tài)、家庭情況、對疾病的認識、睡眠知識的掌握及睡眠習慣和睡眠狀況等,分析睡眠障礙產生的原因,并與陪護共同制訂個性化護理計劃,改善兒童睡眠狀況。
3.2.3 正確實施護理計劃,幫助兒童培養(yǎng)良好的睡眠習慣 良好的作息習慣和睡眠習慣能夠促進大腦正常發(fā)育并得到充分休息。所以護士不僅要提高自己的護理技術水平,積極治療兒童的軀體疾病,為其提供良好的心理護理,還要不斷改變其不良作息習慣和睡眠習慣,如對有一定認知和判斷力的兒童,住院期間若沒有特殊情況,要求其嚴格遵守科室的作息制度,準時睡覺,做睡前放松訓練,想象有趣場景和想象水果、沙漏等可視物品幫助入眠[3]。限制和控制兒童的睡前行為[3],如睡前忌進食、飲水過多,也不可過度游戲、玩耍,要保證其心情平穩(wěn)與安靜。睡時多取右側臥位,不要蒙頭。早上按時起床,不睡懶覺,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3.2.4 以兒童及其家長為中心,提供健康教育 不斷完善健康睡眠和睡眠障礙方面的知識,在促進兒童健康睡眠中發(fā)揮重要作用[3]。護士要告知兒童及其家長,兒童年齡越小,所需睡眠時間越長。睡眠障礙是睡眠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異常表現(xiàn),不同年齡兒童睡眠障礙的表現(xiàn)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但不論是哪種睡眠障礙形式,都會降低睡眠質量,會影響兒童的生長發(fā)育。同時,要告知家長必須重視兒童健康睡眠習慣和睡眠不足帶來的危害。所以護士要講解有關兒童睡眠周期培養(yǎng)的知識和重要性,讓家長重視對兒童正常睡眠周期的培養(yǎng),逐步改變孩子異常的睡眠行為,培養(yǎng)良好的睡眠習慣。同時要求家長以身作則,盡量減少或避免自己行為對兒童的影響,及時發(fā)現(xiàn)兒童睡眠異常表現(xiàn),積極與護士配合,正確判斷原因,尋求幫助與治療。
足夠的睡眠對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社會、家庭、環(huán)境、營養(yǎng)、教育等因素都可引起兒童睡眠障礙[2]。兒童住院期間,睡眠時間的長短與睡眠障礙的發(fā)生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在臨床實踐中,我們通過對這些睡眠障礙兒童提供諸多的護理,發(fā)現(xiàn)90%的兒童睡眠有明顯改善,7%的略有改善,3%的未緩解。這說明,因許多身體疾病住院的兒童,繼發(fā)睡眠障礙的一些因素是可以人為控制的,只要護士認真觀察、正確評估,兒童及其家長掌握睡眠與健康的相關知識,共同有意識地避開或消除這些影響因素,就可逐步解決或減少兒童因睡眠障礙而影響身心健康的問題。
[1]劉毅,劉慧燕,楊紅,等.1 007名學齡前兒童睡眠障礙調查分析[J].醫(yī)學與社會,2007,20(3):39-41.
[2]劉璽誠.兒童睡眠醫(yī)學研究進展[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22(12):881-883.
[3]倪翠萍,李文濤,安力彬.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及護理現(xiàn)狀[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1):1036-1038.
[4]黃廣文,馬敏,張建華,等.長沙市兩個行政區(qū)2~6歲兒童睡眠問題與家庭環(huán)境關系初步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7,15(1):42-44.
[5]崔焱.兒科護理學(二)[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