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祖國(山東大學(xué) 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學(xué)院,濟南 250100)
《周氏冥通記》為南朝梁道士周子良與茅山諸神冥通的記錄,是研究六朝道教的基本資料,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吨苁馅ねㄓ洝返恼Z言具有六朝南方口語的特色,亦為研究中古漢語的寶貴資料。遺憾的是,如此重要的一部文獻卻一直沒有現(xiàn)代整理本?!丁粗苁馅ねㄓ洝笛芯浚ㄗg注篇)》是日本京都大學(xué)人文科學(xué)研究所“《周氏冥通記》之研究”共同研究班(1998.4-2000.2) 的成果之一,是日本著名道教學(xué)者吉川忠夫、麥谷邦夫的又一力作。作者綜合運用多學(xué)科知識,對《周氏冥通記》作出了精確細致的點校與注解,??本?,注解翔實,是目前《周氏冥通記》最好的注本。2010年1月齊魯書社出版了由陜西師大宗教研究中心劉雄峰博士譯的中文本,為中國學(xué)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筆者拜讀數(shù)過,發(fā)現(xiàn)其中在注釋翻譯方面尚有進一步完善的地方,茲不揣簡陋,略加考辨,敷衍成文以就正于方家。文中引例均據(jù)齊魯書社本,標(biāo)注卷數(shù)及頁碼,其中屬于陶弘景所作的疏記悉用括號標(biāo)出。
(1)卷一17頁:未測亦并有事如六七月而不存錄,為當(dāng)不復(fù)備記,止徑略如此邪?(譯文:不太清楚其間亦有像六、七月所發(fā)生之事,卻不存錄,是當(dāng)不再需要備忘而如此簡略?)
卷一54頁:自題《五岳圖》《三皇傳》及諸經(jīng)符,并云佩隨身,但不知三師的是何者,即謂當(dāng)作籍師、度師、經(jīng)師義,為直是師師相承之三世邪?(譯文:自己要題寫《五岳圖》《三皇傳》及各種經(jīng)卷靈符,并應(yīng)隨身佩帶,但卻不曉得是哪位三師之事,是籍師、度師、經(jīng)師嗎?這正是為了證明師師相承的三世次序。)
卷四187頁:易遷,女仙宮。童初,男仙宮。而未知東西列,為南北列耳也。(譯文:易遷為女仙之宮,童初為男仙之宮,只知為東西排列,卻不知是南北排列。)
卷四221頁:尋入今年來,月月所記自疏簡,未知是不復(fù)悉記,為時近致希邪。(221-222頁譯文:細想,進入今年后的每個月的記錄相當(dāng)簡略,不知是不是不再全都記錄,因離世的日子近了,感通的次數(shù)也少了。)
按:上述例子中的“為”“為當(dāng)”多被解釋成了“是”,大誤。二者是中古漢語中常用的選擇疑問詞,表示幾種情況中選擇一種,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是……還是……”。
“為”,猶言還是,或者。中古文獻習(xí)見,東晉干寶《搜神記》卷三:“此本皆人,何化之微賤乎?為見于爻象?出君意乎?”南朝齊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豈薪槱之道未弘?為網(wǎng)羅之目尚簡?”《后漢書·卓茂傳》:“人嘗有言部亭長受其米肉遺者,茂辟左右問之曰:‘亭長為從汝求乎?為汝有事囑之而受乎?’”《魏書·溫子升傳》:“天穆召子升問曰:‘即欲向京師,為隨我北渡?’”《魏書·胡國珍傳》:“崔光嘗對太后前問國珍:‘公萬年后為在此安厝,為歸長安?’”姚秦鳩摩羅什譯《大莊嚴論經(jīng)》卷三:“為咒所迷惑,為是苦行耶,為自厭患身?”[1]4/269b《晉書·苻堅載記》:“為宜束手就命?為追晉陽之事以匡社稷邪?”《南齊書·蕭遙昌傳》:“卿為欲朕和親?為欲不和?”
據(jù)劉開驊先生研究,“為”是中古漢語選擇問句最主要的關(guān)聯(lián)詞。就目前所見,可以確定的最早用例出現(xiàn)于東漢譯經(jīng)。就句法位置來看,作為關(guān)聯(lián)詞的“為”可用于選擇問句前一選擇項,也可用于后一選擇項,還可以兩個選擇項都使用。其中兩個或多個選擇項都用“為”的最為常見。[2]關(guān)于“為”的使用時間,蔣冀騁先生認為,“為”作選擇連詞,一直用到宋代,如《石林燕語》卷三:“只此三德,為更有德?”《涑水記聞》卷四:“朝庭詰杞所殺蠻數(shù),為即洞中誅之耶?以金帛招致耶?”。到了近代,“還”所以用為選擇連詞,當(dāng)是中古選擇連詞“為”的音變。[3]
“為當(dāng)”,猶抑或,還是。中古典籍中屢見,南朝梁武帝《答陶弘景書》:“但遷徙之日,為當(dāng)使人,為當(dāng)使鬼?”《顏氏家訓(xùn)·書證》:“殷仲堪《常用字訓(xùn)》亦引服虔《俗說》,今復(fù)無此書,未知即是《通俗文》,為當(dāng)有異?近代或更有服虔乎?不能明也?!比龂鴧侵еt譯《須摩提女經(jīng)》卷一:“‘我有小兒,始欲覓婇,未有定處。卿此小女可為婚匹?!摮匮裕骸虏灰藸??!疄楫?dāng)門望不齊?為當(dāng)居生不等?’”[1]2/836a三國吳支謙譯《撰集百緣經(jīng)》卷九:“臣等所領(lǐng)三萬六千諸小王輩,為當(dāng)都去,將半來耶?”[1]4/248b《敦煌變文集·秋胡變文》:“汝當(dāng)游學(xué),元期三周,何為去今九載?為當(dāng)命化零落?為當(dāng)身化黃泉……為當(dāng)逐樂不歸?”《資治通鑒·漢靈帝中平六年》:“董侯似可,今欲立之,為能勝史侯否?人有小智大癡,亦知復(fù)何如?為當(dāng)且爾。”
(2)卷二121頁:故令知位字有在耳,尋當(dāng)與鄧生俱來,別更委曲,不為遠別。(譯文:我的職位和名字讓你知曉了,想著要與鄧生一起來,再沒有別的事了,因此不會長久分別的。)
按:以“再沒有別的事了”對譯“別更委曲”,此說未當(dāng)?!皩ぎ?dāng)與鄧生俱來,別更委曲”意思是說:不久就會與鄧生一起來,以后再詳細說吧。
“委曲”,指詳述。中古文獻屢有使用,南朝宋鮑照《代升天行》:“備聞十帝事,委曲兩都情?!薄段簳ぶ猩酵跤鳌罚骸埃ㄔt曰)凱旋遲近,不復(fù)委曲。”南朝梁僧祐《弘明集》卷十二:“比獲來示,并諸人所論,并未有以釋其所疑,就而為難殆以流遷。今復(fù)重申前意而委曲之,想足下有以頓白馬之轡知辯制之有耳?!薄吨軙び钗淖o傳》:“汝與吾別之時,年尚幼小,以前家事,或不委曲。”唐《寒山詩》:“寄世是須臾,論錢莫啾唧。孝經(jīng)末后章,委曲陳情畢?!碧苿⒅獛住妒吠āざw》:“《史記》者,紀(jì)以包舉大端,傳以委曲細事,表以譜列年爵,志以總括遺漏?!?/p>
“委曲”本是“彎曲”“曲折”義,為形容詞性的同義復(fù)詞。(《說文》:“委,隨也?!北緸椤半S順”“順從”義,又從“隨順”義引申出“彎曲”義。)到了中古,引申義甚眾:作為形容詞有“細微”“詳盡”“殷勤”“婉轉(zhuǎn)”等義;作為動詞有“遷就”“曲從”義。當(dāng)其用于“細微”“詳盡”義而處于主語或賓語位置時,即發(fā)生語法引申,成為名詞,表“事情的原委”“底細”義,從而又引申出“文書”“手札”義(“文書”“手札”一般是用來傳達一件事的“原委”“底細”的)。[4]鑒于“委曲”一詞在中古文獻習(xí)用,且意義眾多,在解釋時一定要將其放在具體語境中細細體味。
(3)卷四209頁:二十日,夢見司命君。君見令取青□(此一字章漫,永不可識也。) (譯文:這個字用的是章草的書寫體,完全不能識別。)
卷四216頁:二十九日,夢司命三君,云:“前事遣赤城外衛(wèi)軍十人相助,遂不能都□(此字草漫,不可識也。)亦得可可耳?!保ㄗg文:這個字用草體書寫,不可辨認。)
按:將“漫”釋作“書寫”,不確。漫,漫漶;模糊?!兜啦亍酚美缢伟子耋浮短侠暇f常清靜經(jīng)注·是三·應(yīng)現(xiàn)無方章第五》:“大敘嘗獲紫清白真人《分章證誤》,司馬子微《解注》之本,言言造微,句句明理,實乃修真之指歸。切懼斯文之漫滅,輒繡梓以廣其傳?!痹獎⒋蟊颉睹┥街尽肪矶澹骸靶煜壬滔愕茏邮氯幔赀^八十,即崇簡。得西劍州道客任懷一錄先生事,頗為疏略,漫滅過半矣?!逼渌墨I用例再如宋趙彥衛(wèi)《云麓漫鈔》卷九:“碑?dāng)⒐倬?,若永樂少府,悉漢代所有。字古隸與今文相錯,舊隸漫處,則以今文足之?!彼纬恬丁囱莘甭独m(xù)集〉跋》:“先君文簡公嘗著《演繁露》一書,泉南郡博士刊于泮宮,歲久字漫?!?/p>
道經(jīng)中常有關(guān)于文字模糊、涂改,導(dǎo)致不易識別的記載,《周氏冥通記》卷一:“諸記中往往有黵易字,當(dāng)是受旨時匆匆,后更思憶改之?!薄墩嬲a》卷一:“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顏色絕整。以升平三年十一月十日夜降(厶厶) (剪缺此兩字,即應(yīng)是“羊權(quán)”字。)自此往來,一月之中,輒六過來耳。云本姓(厶)(又剪除此一字,應(yīng)是“楊”字。) 贈(此) (此一字本是“權(quán)”字,后人黵作此字。)”
(4)卷一5頁:于時子良年十二,仍求入山伏節(jié)為弟子?!箅S往南霍,及反木溜,旦夕承奉,必盡恭勤。(譯文:那時周子良十二歲,入山成為了(我)的弟子……此后,隨我行于南霍并往返于木溜,時常甜言蜜語,無論做何事均畢恭畢敬,非常認真。)
按:將“承奉”解釋為“甜言蜜語”,未安。從譯文來看,譯者將“承奉”等同于“奉承”,并以今律古,以現(xiàn)在的常用義去臆測其在古文獻中的意義,此乃訓(xùn)詁學(xué)的一大忌諱。
此“承奉”當(dāng)訓(xùn)作“承命奉行”,如《后漢書·和帝紀(jì)》:“宣布以來,出入九年,二千石曾不承奉,恣心從好?!薄稌x書·慕容超載記》:“超亦深達德旨,入則盡歡承奉,出則傾身下士,于是內(nèi)外稱美焉。”歷代道教文獻中,此義多見,東漢《太平經(jīng)》卷一百一十《大功益年書出歲月戒》:“人以此等念恩深厚,不知以何報之,但心思欲進,而有忠誠之信,所為所作,承奉不敢失小差,恐為眾神所白,見過于上?!薄抖葱`寶玉箓簡文三元威儀自然真經(jīng)·被一》:“中元玉箓簡文神仙品曰:詣師威儀,當(dāng)端恭承奉,勿得側(cè)坐,抵臥肘隱?!庇郑骸爸性窕I簡文神仙品曰:奉師威儀,常當(dāng)朝瞑禮問,動靜承奉,溫顏如敬君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