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2月7日文章,原題:中國學生支付美國學費——如何支付的?為什么付? 中國的高中生極力爭取到美國大學讀書。令我們不解的是這些學生和他們的家人如何籌措在美讀書的費用。美國學生可以借債,但助學貸款在中國鮮有耳聞。
“中國父母對(高昂)學費的漠然總令我驚訝不已”,幫學生制訂留學計劃的北大附中副校長江學勤說,“大多數(shù)父母擁有良好社會關(guān)系和財富……北京一名政府官員月工資也就5000元,但這絕不是說他們只掙這么多錢?!焙芏嗉彝ビ绕涫仟毶优彝?,是把多年積蓄拿出來支付大學學費。若還不夠,他們可能會賣掉房子,大家庭的其他成員也會幫忙籌錢。
在美國預算吃緊的公立大學,外國留學生頗受歡迎,因為他們要支付比本州學生高得多的學費。比如在密歇根大學,來自上海的一名新生每年學雜費接近3.8萬美元,而本地孩子只需不到1.3萬。加上課本費、旅行費、食宿費等,中國留學生每年的花費超過5萬美元。
江說,“當?shù)厝苏J為中國人是富裕的外國人,中國人則認為他們在為懶惰的當?shù)厝酥Ц秾W費。這種差異導致中國學生普遍形成這樣一種心理:他們在‘購買美國大學的文憑。”
那中國父母為何愿意花這么多錢呢?江認為,“只有少數(shù)中國父母認為美國教育出眾,大多數(shù)家長是把美國大學學位視為一件奢侈商品——他們想要的是孩子在美國接受教育的臉面。這種到海外留學的現(xiàn)象也源自從眾心理?!?/p>
在中國國內(nèi),人們?nèi)找嫘纬梢粋€共識:回國的留學生正成為一個社會問題。他們回國時英語水平一般,市場技能一般,卻抱有很高的期望值。江提到一個新趨勢,“盡管他們并未真的融入美國,卻養(yǎng)成了美國式習慣和思維方式,這令他們難以輕易地重新融入回中國社會?!薄ㄗ髡唏R克·麥克唐納,陳一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