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曉燕
韓茶掠影
■ 姚曉燕
寶城觀光茶園
麗春的五月韓國氣候溫暖,景色宜人,我開始了一段難忘的茶文化之旅,途經(jīng)寶城、大邱、首爾等地,近距離感受了韓國茶文化,韓國茶人那種對茶文化的專注和熱愛,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茶文化是兩國源遠(yuǎn)流長的文化交流內(nèi)容之一,以茶為媒的中韓文化交流,一直起著重要作用。
中韓兩國由于地理位置相近,歷史文化交流頻繁,起源于中國的茶文化也較早地傳入了朝鮮半島。早在新羅時代(公元前57年~公元935年),茶就以僧侶往來的方式傳到韓國。其實對茶文化傳入韓國的時機有眾多不同的說法。其中新羅善德女王時期傳入這一說法是有史料記載,最具說服力的。據(jù)《三國史記》記載,興德王三年(公元828年)使臣大廉帶回茶籽,王令植于智異山。也就是說,在唐代初期,茶葉已傳入新羅。由于佛教的影響,許多韓國僧侶紛紛赴唐和天竺留學(xué),回國時也喜歡攜帶茶葉或茶籽,飲茶首先在宮廷貴族、僧侶中傳播并流行,由此接受、輸入中國的茶文化,開始了本土化的發(fā)展。
高麗王朝時期(918年~1392年),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逐漸形成了韓國茶禮,并普及于各個階層之中,飲茶達(dá)到全盛時期,無論是王室貴族、僧侶、平民百姓都會在各種節(jié)日慶典中行茶禮,飲茶風(fēng)氣極為普遍。由于高麗時期整個跨度是從我國五代至明朝,因此也經(jīng)歷了唐煮宋點明沖泡的飲茶過程。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徐兢奉命出使高麗,回國后第二年(1124年),便撰寫了《宣和奉使高麗圖經(jīng)》一書,詳細(xì)記錄了自己在高麗的所見所聞,并在三十二卷《器皿》三“茶俎”條中記載了高麗時期的一些茶事情況:“土產(chǎn)茶,味苦澀不可入口,惟貴中國臘茶并龍鳳賜團(tuán)。自錫賚之外,商賈亦通販。故邇來頗喜飲茶。益治茶具,金花烏盞、翡色小甌、銀爐湯鼎,皆竊效中國制度……。”從中,我們還能看出當(dāng)時韓國有土產(chǎn)茶和進(jìn)口茶之分,以及所用的茶具類型,如黑釉盞、青瓷小甌、銀制茶具等等,其中青瓷小甌是高麗時代較為推崇的茶具,頻繁出現(xiàn)在各種茶禮之中,直到現(xiàn)在人們對高麗青瓷還是記憶猶新。
朝鮮時期,受明朝茶文化的影響,飲茶方式流行散茶壺泡法,韓國茶禮也進(jìn)一步得到了規(guī)范。但到朝鮮后期,由于佛教的衰退以及茶葉價格昂貴等一系列原因,茶文化開始衰落。幸得高僧草衣禪師、學(xué)者丁若鏞和金正喜等人的大力提倡,才再度復(fù)興了韓國茶道。
日俄戰(zhàn)爭時期,日本人在朝鮮推行日式教育,給韓國茶文化造成嚴(yán)重的不利影響。戰(zhàn)后,茶文化又開始復(fù)蘇,之后韓國成立了茶人聯(lián)合會等一系列茶文化組織,并開始再度發(fā)展韓國茶文化。
寶城是韓國最西南的城市,全羅南道寶城郡是韓國最大的綠茶生產(chǎn)地。由于寶城作為山、海、湖水融為一體的地區(qū),位于海洋性氣候與大陸性氣候交匯之處,晝夜溫差大,對茶的氨基酸形成影響較大,因此茶湯較為鮮爽。
寶城茶的歷史在朝鮮初期的《世宗實錄地理志》、《東國輿地勝攬》、《舊郡志》等書籍中均將寶城綠茶作為土特產(chǎn)進(jìn)行了記載。特別是從設(shè)有茶所上推斷,高麗時代寶城茶極有可能為貢品。從 1960年代開始大規(guī)模擴建茶園,寶城成了產(chǎn)量占韓國總產(chǎn)量40%以上最大的綠茶產(chǎn)地。
寶城綠茶的制作遵循嚴(yán)格的步驟:1、采摘茶葉:茶葉開出 5葉前,在每個芽上采摘 2-3葉。采摘時期分:雨前(谷雨以前)、谷雨(谷雨之際)、細(xì)雀(4月下旬~5月上旬)、中雀(5月上旬~5月中旬)、大雀(5月中旬~5月下旬)。2、炒青:在250~300℃中翻炒8~10分鐘后,攤開晾涼。3、揉捻:揉捻5~10分鐘,解塊分散后再重復(fù)揉捻2-3次,使成分充分揉出。4、干燥 :在80~90℃鍋溫中干燥,使茶葉的水分含量達(dá)到4-7%。
炒青
揉捻
室外茶席
韓果
茶食
隨著中國的茶文化傳到韓國,并溶入了韓國自身文化特點,從而形成的韓國茶禮。茶禮作為一種為祭祀而進(jìn)行的儀式,糕餅則是祭品中不可或缺的茶點,其外觀比較精致,品種十分豐富。作為韓國傳統(tǒng)美食之一的茶點,每逢節(jié)日或特殊日子則是招待客人或是飯后甜點的必備糕點,看似簡單,但制作精細(xì)。
年糕:以糯米制成,切成小塊,外蘸豆面。吃起來口感類似于中國的“驢打滾”。
韓果:是有著鮮艷的色澤和各種形狀的韓國甜點的總稱,可以品茶時作為茶點的健康甜點,外形十分精美。據(jù)當(dāng)?shù)厝私榻B,這種茶點是榨取各種蔬果汁作為原料調(diào)色,再與糯米制成各種好看的形狀,制作過程較為精細(xì)。
茶食:將栗子粉,茶葉,松黃粉和蜂蜜等混在一起搗碎后再放在多種模子里做成各種形狀,最后烘烤而成。
通過茶葉這個媒介,讓我們感受了別樣的韓茶文化,了解當(dāng)?shù)氐娘L(fēng)土人情。各種茶事活動的組織舉辦,加強了兩國茶文化的交流,增近了兩國茶人的友誼,促進(jìn)了茶文化的發(fā)展。茶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最佳飲品,它的精神境界是祥和的,使我們跨越了國界,成為人類文明共同的文化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