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兵 劉洪濤 許本柯
長江大學醫(yī)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隨著醫(yī)學影像檢查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醫(yī)學影像專業(yè)在當今醫(yī)學領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保證我校培養(yǎng)出更具實用型的醫(yī)學影像專業(yè)人材,將醫(yī)學影像專業(yè)的兩門重要課程-斷層解剖學和影像解剖學教學整合為二合一的教學模式。對整合后相應的實驗教學模式,我們在多年的教學中始終在探索,并在實踐中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它,逐步取得了良好的實驗教學效果。我們對實驗教學過程主要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革。
實驗教學是本門課程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效果更理想,達到教學目的,必須建立完善的斷層影像解剖學實驗室。由于本課程所研究的三維立體斷面的復雜性和抽象性,有別于系統(tǒng)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的教學,使醫(yī)學生的學習課程體系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因此,光靠單一的理論教學是不夠的,必須配備完善的實驗教學,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實驗教學不僅要開展,而且還要重視和加強。開展好實驗教學的前提是建立一個符合斷層解剖學特點的現(xiàn)代化實驗室,只有建立高質量的實驗室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我校組建了兩個斷層影像解剖實驗室,并配備先進的計算機多媒體設備,結合斷層標本展示,從多角度、多方位進行斷層影像解剖學實驗教學,運用聲、光、電等多種感官,系統(tǒng)地對抽象、復雜的斷層影像解剖學進行講解,效果良好。建立完善的影像閱片實驗室,使斷層標本和影像圖片有機統(tǒng)一。X線、CT、MRI膠片是斷層解剖和影像解剖實驗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素材,建立完善的影像閱片實驗室,在教學中使用現(xiàn)代的多媒體技術和數(shù)字化人體,在本課程的實驗教學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為了便于學生學習,要定期開放實驗室和陳列室,開放中應注意的問題同文獻[1]。
輔助教材是實驗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我們在學習同行科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參考國內外相關資料,結合解剖教研室和影像系老師們多年的研究及教學,參編了《人體斷層解剖學》教材、《人體斷層影像解剖學圖譜》、編寫了《人體斷層影像解剖實驗學指導》,購買了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等出版的人體斷層影像解剖學方面的視聽教材。這些輔助教材保證了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加強了局部與整體的聯(lián)系、理論與實踐的聯(lián)系、前后解剖知識的聯(lián)系、解剖基礎與后續(xù)學科的聯(lián)系,促進了實驗教學效果的提高和斷層影像解剖學科的發(fā)展。
斷層影像解剖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通過實驗教學可以使學生更直觀、形象、準確地理解理論課所未能理解的知識點。由于斷層影像解剖學比其它傳統(tǒng)解剖學更具抽象性和應用性,因此教學方法也與其他解剖課程有所區(qū)別。比如實驗課的課時安排及教學內容,各個學校條件和課時數(shù)不同,實驗教學內容也沒有統(tǒng)一模式。多媒體技術對于提高解剖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2]。我校的斷層影像解剖學實驗教學指導思想是理論聯(lián)系臨床、從斷層標本向臨床影像過渡、從尸體向活體過渡,使學生把基礎知識和臨床影像聯(lián)系起來,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斷層影像解剖學實驗以頭部、頸部、胸部、腹部、盆部、會陰、脊柱、四肢的三維斷層標本為主要實習內容,配備相應的 CT、MRI膠片,以便對照學習[3]。具體方法是:①分組學習法:培養(yǎng)學生動眼、動手、動腦能力,在實驗課上把3-4名學生分成1小組,每位老師同時負責4~5小組,觀察標本、辨認結構、互相討論,最后由教師講解標本,學生由此驗證辨認結構是否準確,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②討論學習法:每次實驗課開始,教師提出一些思考題,同學分組討論,最后由教師分析和講述答案,增強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③鞏固學習法:斷層實驗室配備多媒體和觀片燈等設備,利用多媒體在實驗課上放映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電教片軟件,使學生更接近臨床,加強他們對斷層解剖學的認識,了解學習本門課程的重要性。利用觀片燈能方便的觀察CT、MRI等膠片,對照斷層標本,使學生的感受更真實,增強了他們對臨床的了解和熟悉,確保以后進入臨床有一個扎實的基礎。④建立資料庫:資料庫由斷層標本圖片、X線、CT、MRI膠片組成,學生先參照參考書仔細辨認結構,最后由教師講解,也可學生講解,老師點評學生講解,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臨床實踐能力。⑤早期臨床見習法:在整個授課期間,組織學生到附屬醫(yī)院影像中心去見習,其他院校的一些教學方法也值得我們借鑒[4],比如邀請臨床影像診斷醫(yī)師和我們一起授課,重點突出某些臨床針對性較強的內容,真正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合理的實驗教學考核體系對同學的平時學習有較強的指導性,為促使學生對斷層影像解剖學知識的復雜性和應用性有更好的掌握,我們采用實物標本考核和多媒體圖片考核兩種方法。實物考核是讓學生在斷層標本上辨認一些結構并說出各器官的毗鄰關系,多媒體圖片考核是讓學生們在多媒體上觀看CT、MRI圖片,寫出圖片上所標箭頭的名稱。我們考查的都是與臨床知識緊密結合的重點層面,如含有腦室系統(tǒng)顱腦水平斷面,胸部經(jīng)主動脈弓、主動脈肺動脈窗水平斷面,腹部經(jīng)第1、2肝門斷面等水平斷面,使學生能初步了解臨床重要層面,也為他們從基礎理論向臨床實踐過渡打下堅實基礎。
斷層解剖學和影像解剖學整合后實驗教學效果要求學生能夠很容易的將斷面結構與CT、MRI膠片圖像正確對應。人體標本陳列館是人體解剖學實驗室的一部分,是一個巨大的實驗教學資源庫。充分利用教研室的現(xiàn)有資源,將人體解剖標本、斷面解剖標本和CT、MRI膠片三者相結合,豐富實習內容,擴展實習空間。在實驗課中強調“欲學斷層,先修整體”的學習思路,徹底改變從上向下觀片的錯誤習慣,反復強調“上、下、左、右”的立體方位,做到局部解剖學、斷層解剖學和影像解剖學三課程相結合[5],使學生明白堅實的系統(tǒng)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知識是學好斷層解剖學的基礎,將斷層解剖學和影像解剖學結合學習是解剖學知識向臨床影像的有機過度。在實習過程中鼓勵學生相互提問答疑,培養(yǎng)自學能力,學生通過自己獨立觀察辨認,和小組討論,加深理解,鞏固知識,增強記憶,拓寬了獲取知識的途徑,提高了學習的整合能力,能潛移默化地建立三維斷層影像思維,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我們認為斷層解剖學和影像解剖學整合后的實驗教學是成功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對整合后的實驗課程興趣濃厚,每次教學測評中,滿意度均達到95%以上。因此,將兩門課程有機地銜接和融合,不僅有利于各門課程之間相關學科專業(yè)知識的交叉滲透,也有利于實驗教學內容的整合、更新,促進了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進。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
[1]劉兵,歐微.提高人體解剖學教學效果的探討[J].中外醫(yī)療,2009,28(25):104.
[2]鄭善友.把多媒體技術應用與斷層解剖教學中[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5,18(8):990.
[3]李松峰,勞明,黃紹明,等.人體斷面解剖學的教學探討陰[J].廣西醫(yī)科大學報.2007.24(2):232-233.
[4]畢振宇,黃文華,趙衛(wèi)東.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完善斷層解剖學教學[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1,13(6):517.
[5]付升旗,苗瑩瑩,等.斷層解剖學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解剖學研究,2010,32(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