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愛勤
(河南省平頂山市直機關醫(yī)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潰瘍性結腸炎 (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種病因不明的結腸黏膜和黏膜下層的慢性炎癥[1]。一種目前還沒有查明病因的腸道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性疾病,多發(fā)生與于直腸和結腸,因此稱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在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醫(yī)院共收治潰瘍性結腸炎患者26例,采用給患者實施中西藥結合保留灌腸的治療方法,同時配合細致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F將總結護理體會如下。
選擇我醫(yī)院住院患者35例為觀察對象,其中男性患者15例,平均45.7歲。女20例,平均46.5歲。35例患者均經結腸鏡檢查確診,都符合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標準[2]。
1.2.1 灌腸藥物準備
首先制備中藥灌腸湯劑:黃連10g,黃芩10g,白頭翁10g,白芍10g,蒼術10g,白術10g,黃柏10g,三七粉10g,白及粉10g,葛根粉10g,甘草5g。濃煎后去藥渣取湯汁100mL備用;取思密達粉3g放入100mL的中藥湯劑中調勻,再加熱至35~40℃?zhèn)溆谩?/p>
1.2.2 灌腸方法
給患者灌腸前,首先讓患者去衛(wèi)生間排大小便,然后用溫水沖洗會陰部及肛門,指導患者取舒適的左側臥位。選擇使用適合型號的一次性導尿管,以代替肛管,并且與一次性輸液器相連接,準備插灌腸管前,要應用石蠟油潤滑一下導尿管的前端,然后插入肛門深度約15~20cm[3],如果肛門深度淺不易使灌腸的藥物保留,如果肛門深度太深,患者會有不舒適感。灌腸過程保持灌腸液平面距肛門高度不超過30cm。灌腸液量適中,一次性灌入量約120mL左右,滴速要慢,40~50滴/min,25~30min滴完。每天1次,10d 1個療程,灌腸2個療程為一個觀察周期。
本組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35例患者經過精心中西藥結合保留灌腸治療與細致護理,總有效率91.43%。顯效19例,占54.29%;有效13例,占37.14%;無效3例,占8.57%。效果滿意。
灌腸治療期間,指導患者合理安排休息與活動,避免精神緊張、過度勞累。攝入足夠的營養(yǎng),避免多纖維及刺激性食物,忌生冷,忌飲酒。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潰瘍性結腸炎疾病有關知識,了解潰瘍性結腸炎的長期性、反復性;向患者說明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及正確的自我護理對緩解本病癥狀、控制病情發(fā)展、預防復發(fā)的重要意義。指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自覺地進行自我照護,自我調節(jié)好心理狀態(tài),使他(她)們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重新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吩咐患者一定要堅持治療,按照醫(yī)囑用藥,切莫按照自己意愿隨便更換藥物或擅自停藥;向患者說明藥物應用的注意事項,有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反應,教會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識別藥物的不良反應,如果在服藥過程中出現異常情況,例如頭痛、疲乏、發(fā)熱等應報告醫(yī)生,出現手腳發(fā)麻、排尿不暢等癥狀要立即就診。指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進行病情觀察,并且定期門診復診。教育患者及家屬潰瘍性結腸炎的并發(fā)癥有腸梗阻、腸穿孔、中毒性結腸擴張、大出血等,讓患者時刻注意有否并發(fā)癥出現,如果發(fā)現異常馬上就診。
觀察并記錄大便的次數、量和性狀;觀察飲食、定期測體質量,監(jiān)測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等,了解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觀察皮膚黏膜的彈性及電解質檢查結果以判斷有無脫水表現;觀察腹痛的部位、性質、程度及生命體征的變化,指導患者食用細軟、易消化、富含營養(yǎng)、富含維生素、少纖維素的飲食,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飲咖啡,禁煙酒,忌食牛乳或乳制品,因其可能是本病的致敏食物。急性發(fā)作期患者應進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病情嚴重者應暫禁食,遵醫(yī)囑給予靜脈高營養(yǎng)以改善全身狀況,使腸道得以休息,有利于減輕炎癥和控制癥狀。為患者提供良好的進餐環(huán)境。避免不良刺激,以促進患者食欲。
潰瘍性結腸炎疾病大多數起病緩慢,疾病進展呈慢性經過,臨床上表現為發(fā)作期與緩解期交替出現,少部分患者表現為癥狀持續(xù)并且逐漸的加重。在疾病緩解期大部分患者可因飲食失調、精神刺激、或者勞累、身體感染等因素誘發(fā)而致本病加重[4]。臨床上患者的癥狀表現與發(fā)生病變的部位、病變范圍、病變類型以及病程長短等有關。病變大多數發(fā)生在直腸、乙狀結腸,也可擴展至降結腸、橫結腸,也有少數患者可累及全結腸,少見累及回腸末端的,呈連續(xù)性非節(jié)段分布。早期表現為黏膜彌漫性炎癥,可見腸黏膜水腫充血與灶性出血,局部由于炎性細胞的持續(xù)浸潤,可導致腸黏膜廣泛淺小不規(guī)則潰瘍,隨著病情進展?jié)兠婵芍饾u擴大。后期表現為病變一般局限于腸道黏膜與黏膜下層,少數患者病變可累及腸道肌層,常出現炎性息肉。由于腸道黏膜不斷破壞和修復,導致喪失正常結構,即使在潰瘍愈合也形成瘢痕及增生,黏膜與肌層增厚,最后結腸變形縮短,結腸袋也消失,主要者甚至腸腔狹窄。
中醫(yī)藥醫(yī)學認為潰瘍性結腸炎屬于腸癖、臟毒等范疇,主要的病變部位在脾胃、大腸,病邪主要是濕邪,兼熱毒有之[5]。臨床上我們選用中藥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其藥配方中的黃芩、黃連等性苦寒燥濕,以解患者腸中熱毒,大黃苦寒與黃芩、黃連共湊瀉火燥濕之功;白頭翁、黃柏有清熱解毒涼血的功效;自及、赤芍起到化瘀止血、通經活絡的功效,消腫生肌而不留瘀滯,有利于結腸炎潰瘍面修復。護理人員正確嚴格的灌腸操作,保證導尿管插入的足夠長度,中藥達到患處即可迅速減輕患者癥狀,提高臨床上本病的治愈率。臨床實踐我們觀察中發(fā)現,中西藥結合灌腸療法對輕度瘍性結腸炎和中度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效果比較滿意,所以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應早期診斷,及早應用灌腸治療,對阻止疾病的發(fā)展、減少并發(fā)癥和預防復發(fā)等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
[1] 秦化珍.中藥灌腸并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療潰瘍性結腸炎[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生,2001,17(4):41.
[2] 王風,張紅.艾迪沙保留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護理[J].遼寧中醫(yī)學院學報,2005,7(1):44.
[3] 馮麗娟,段艷萍,王云,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藥保留灌腸方法的改進[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20(4):20-21.
[4] 趙啟香,莊慧.中藥保留灌腸治療23例潰瘍性結腸炎的護理體會[J].黑龍江中醫(yī)藥,2005,34(7):439-440.
[5] 陳治水,危北海,張萬岱,等.潰瘍性結腸炎中西醫(yī)結合診治方案(草案)[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05,13(2):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