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振 卜玉林 徐 龍 伍 春 鄭 科
(江蘇省宿遷市工人醫(yī)院普外科,江蘇 宿遷 223800)
結腸癌合并腸梗阻屬于最典型的閉袢型腸梗阻。在傳統(tǒng)的方法上就是進行減壓、沖洗、單純性腫瘤切除、腸外置的操作。如果患者的情況允許??梢栽?~2月后再進行Ⅱ期的腸吻合手術。在2007年5月~2012年5月期間我院對17例結腸并發(fā)急性腸梗阻的患者實施了術中腸道灌洗后行Ⅰ期切除吻合術,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現(xiàn)將手術的報道如下。
在本研究中的17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是女性,有13例患者是男性,年齡在47~76歲,平均65歲,60歲以上15例。腫瘤位于結腸肝區(qū)4例,結腸脾區(qū)2例,降結腸3例,乙狀結腸 6例,直乙交界處2例。本組患者均有腹痛,腹脹,便閉。追問病史皆有大便習慣改變、黏液血便或血便。腹部X線平片可見升結腸和降結腸明顯擴張并有氣液平面者14例。對患者進行病理檢查:1例未分化癌患者,3例黏液腺癌患者,13例腺癌患者。
在進行手術之前在患者的體內(nèi)放置鼻胃管,最大可能糾正電解質(zhì)紊亂、低蛋白血癥、貧血。術前1h常規(guī)頭孢曲松2.0靜滴。采用連續(xù)硬膜外阻滯的方法對患者進行麻醉,一般的切口在正中繞臍部位,在患者的腹腔探查以便確認腹中的腫瘤沒有廣泛轉(zhuǎn)移后,先游離腫瘤,確定腫瘤能切除后,在距腫瘤約6cm處縱向切開插入已消毒的螺紋管到達腸道的近端約5cm處的部位。然后用醫(yī)用的粗線將患者的腸管與螺管進行捆扎,防止患者積糞漏到外面。遠端放手術床下吸引器引流瓶內(nèi)。切除闌尾,荷包縫合固定插入24號氣囊導尿管。氣囊注水后,將導尿管與粗輸血器連接后,用大量溫生理鹽水持續(xù)沖洗腸管,流出清亮液體后再用甲硝唑液、稀碘伏液、氟尿嘧啶灌洗。灌洗完成后,拔除氣囊尿管、螺紋管,荷包縫合造瘺口,然后行標準腫瘤切除術,腸管行端端Ⅰ期吻合。腹腔大量生理鹽水、甲硝唑順序沖洗后吻合口處、盆腔置管引流,關腹。術畢,擴肛。
對本組的17例患者全部實施結腸Ⅰ期切除吻合術。在手術完成后1例患者發(fā)生了切口感染,經(jīng)過換藥后愈合;未發(fā)生吻合口瘺。
結腸癌合并急性梗阻是老年人群急性腸梗阻常見原因[1],因其病程長,病期晚,常合并貧血,低蛋白血癥,電解質(zhì)紊亂。結腸癌導致的腸梗阻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出現(xiàn)的形式是閉襻式腸梗阻,特別容易造成結腸壁發(fā)生缺血、缺氧、壞死和穿孔的現(xiàn)象,有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腹膜炎,對腹腔的污染極為嚴重,最終造成患者因為發(fā)生感染中毒性休克出現(xiàn)死亡。所以,應急診手術。本組17例患者術中充分腸道灌洗后行Ⅰ期切除吻合,效果滿意,有的文獻資料表明,大腸癌分期切除的5年生存率是21%~21.43%;大腸癌Ⅰ期切除的5年生存率為30%~48%,有顯著性差異[2]。二次手術,不但對患者身體造成極大影響,同時對患者心理也是一個沉重的壓力[3],也加大了體內(nèi)的腫瘤細胞發(fā)生擴散的可能性,甚至是有些患者還很可能就此失去了進行根治性治療疾病的機會。Ⅰ期切除吻合的風險最主要的是在于并發(fā)吻合口瘺,吻合口瘺的發(fā)生率可以高達5%~10%,如過對于結腸癌并腸梗阻的情況下在腸道準備不充分的情況時而倉促的進行手術吻合口瘺的發(fā)生率就可以達到74.1%[4]。術中使用生理鹽水、甲硝唑液、稀碘伏液、氟尿嘧啶腸道灌洗,為結腸癌合并腸梗阻急診手術Ⅰ期切除吻合術提供有利的保障,不但清潔腸道而且滅菌、殺腫瘤。術后合理抗生素應用,營養(yǎng)支持,定時擴肛,保持大便通暢等也是一期切除吻合成功的保證。
[1]袁暉,黃波,李偉明,等.結腸癌和并急性腸梗阻226例治療體會[J].廣東醫(yī)學,2010,31(7):874-875.
[2]張延齢.梗阻性左半結腸癌的治療進展[J].國外醫(yī)學:外科學分冊,1995,22(3):133-135.
[3]李好朝,王成義,馮書梅,等.急性腫瘤性結腸梗阻的治療[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5,14(10):766-768.
[4]方國思,薛緒潮.結腸癌術后并發(fā)癥處理[J].中國實用外科學雜志,1998,18(11):658-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