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鞎?,彭福?/p>
(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醫(yī)院,廣東 東莞 523843)
中國是乙肝大國,乙肝病毒感染是造成肝功能損害、肝臟炎癥反復發(fā)作、機體免疫功能紊亂的主要因素,也是導致肝臟纖維化的原因,同時是慢性肝病和肝癌的重要致病因素。其病情復雜、病程長、費用高、治療難度大[1]。本文采用阿德福韋酯聯(lián)合苦參素片治療64例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診斷依據(jù)均符合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修訂的標準,丙氨酸轉氨酶(ALT)值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治療前3個月內未用任何抗病毒藥物。均排除丙肝、肝癌等。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4例,觀察組(阿德福韋酯和苦參素片聯(lián)合應用組)男46例,女18例,年齡29-65歲,平均41.5歲;對照組(阿德福韋酯組)男50例,女14例,年齡28-67歲,平均42.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用藥方法:對照組:應用阿德福韋酯(北京雙鷺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10mg口服,每天1次,療程一年。觀察組:給予阿德福韋酯(北京雙鷺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10mg口服,每日1次,療程一年;同時予苦參素片(山東齊都藥業(yè)有限公司產品)0.2g口服,每天3次,療程一年。
1.3 觀察指標:每月隨訪記錄癥狀、體征、不良反應及治療前及治療3、6、12個月血清病毒指標 HBsAg、HBeAg、HBV-DNA、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不良反應觀察癥狀、體征、腎功能、血象為主。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 HBeAg-HBeAb血清轉換比較:觀察組HBeAg轉陰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e抗體陽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HBeAg-HBeAb血清轉換比較 n(%)
2.2 兩組HBV-DNA、ALT變化比較:觀察組HBVDNA轉陰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ALT轉正常的復常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HBV-DNA、ALT變化比較 n(%)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兩組均未見過敏反應和腎功能損害。觀察組1例(1.56%)、對照組2例(3.13%)出現(xiàn)頭暈、腹部不適等,均不影響治療,未停藥。兩組不良反應率比較無明顯差異(X2=0.00,P>0.05)。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國較大規(guī)模人群的一種傳染病,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影響生活質量。乙型肝炎病毒的活躍復制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情進展的根本原因,由于乙肝病毒感染后持續(xù)復制,在機體免疫清除的同時又致肝臟損害,常引起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的總體目標在于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或消除HBV,阻止病程進展,減輕肝細胞炎癥壞死及肝纖維化,從而改善生活質量和延長存活時間[2]。其治療方案主要有抗病毒和抗肝纖維化,目前抗病毒藥物主要有干擾素和核苷類似物。阿德福韋酯是阿德福韋的前體,一種單磷酸腺苷的類似物,在體內水解為阿德福韋發(fā)揮抗病毒作用,被磷酸化為二磷酸阿德福韋,通過對脫氧腺苷三磷酸底物的競爭,主要作用為終止病毒DNA鏈延長,抑制HBV-DNA,從而改善肝臟生化功能,常用于需長期用藥或已發(fā)生拉米夫定耐藥者[4]。然而臨床上單用阿得福韋酯治療乙肝病毒攜帶效果欠佳,本資料聯(lián)用苦參素片,以增強療效,苦參素是從苦豆子及苦參根中提取的生物堿,有抗炎、免疫調節(jié)、穩(wěn)定細胞膜、激活細胞膜腺苷環(huán)化酶、升高白細胞、誘導肝細胞線粒體藥物代謝酶活性、抗肝纖維化、清除自由基等作用。不但可抑制病毒復制,還對感染后免疫系統(tǒng)具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從而減輕肝損程度,本資料中采用阿得福韋酯與苦參素片聯(lián)用的觀察組HBeAg轉陰率、e抗體陽轉率、HBV-DNA轉陰率、ALT復常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說明阿得福韋酯與苦參素片聯(lián)合治療有一定的協(xié)同作用,且不良反應比較無明顯差異,兩組均未見過敏反應和腎功能損害。觀察組1例(1.56%)、對照組2例(3.13%)出現(xiàn)頭暈、腹部不適等,均不影響治療,未停藥。兩組不良反應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結果與唐捷等人報告相似[5]。
[1]楊詩杰,吳進軍,王娜,等.慢性乙肝3種治療方案療效及成本—效果分析[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6,27(4):5-7.
[2]中華醫(yī)學會病毒性肝炎防治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5,23(1):425.
[3]劉林華,陳新月.阿德福韋酯抗乙肝治療進展[J].國外醫(yī)學病毒分冊,2005,12(5):154-157.
[4]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華內科雜志,2006,45(1):162-170.
[5]唐捷,曾友志.兩種阿德福韋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療效比較[J].醫(yī)藥導報,2009,3(28):332.
[6]徐道振,主編.病毒性肝炎臨床實踐[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