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福松
(武漢市新洲區(qū)第四中學 湖北 武漢 430404)
示波管的原理和示波器的操作,歷來被中學教學視為兩大難題,此前大綱版教材對此也是一籌莫展,于是題海戰(zhàn)術普遍存在,但卻幾乎沒有絲毫的收效.師生都花了大量的時間也無濟于事,于是怨聲、指責聲、批評聲一片.但都不外乎是對其內容的難度和合理性的質疑.可是,以筆者之見,問題不在于其內容的難度和合理性,而在于教材的安排邏輯順序和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以及教師的教學掌控技巧上.
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和理解,談一點不成熟的看法、做法和建議與同行共商.
現(xiàn)行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選修3-1)》(以下簡稱“教材”)第一章靜電場第九節(jié)“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陳述“示波管原理”的方式是:在前述例1、例2基礎上,給出示波管原理圖(如圖1)講述示波管的簡單結構;電子槍發(fā)射電子的機理;在XX′、YY′之間都沒有加電壓,電子束打在熒光屏中心.接著通過“思考與討論”的方式,提出在XX′之間、在YY′之間一組不加電壓,另一組加不變電壓,電子束受到哪個方向的作用力?電子將打在什么位置?試著在圖1(b)中標出來;接著又提出:在XX′之間不加電壓,在YY′之間加按圖2(a)所示規(guī)律變化的電壓;在YY′之間仍然加圖2(a)所示電壓,而在XX′之間加不變電壓;在YY′之間仍然加圖2(a)所示電壓,而在XX′之間加圖2(b)所示電壓,分別在熒光屏上看到什么圖形?并試著作出在熒光屏上放大的圖形.這似乎也是在引導學生探究示波管原理.
圖1 示波管原理圖
圖2
但教材按上述方式呈現(xiàn),無法讓學生理解示波管原理.
教材的落腳點還是最后在YY′之間加圖2(a)所示正弦波形電壓,而在XX′之間加圖2(b)所示電壓(實際上是圖3中的鋸齒形電壓),不說學生分析不出正弦波形圖,就是用有關儀器(示波器)實驗得到正弦波形圖,他們也無法理解其緣由.在此之前的大綱版教材已經證實了這一點.
圖3 鋸齒形電壓
這里造成學生理解障礙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教材設計前后邏輯體系顛倒造成障礙
學生要正確理解此正弦波形圖,在他們還沒學習振動和波的知識之前是難以做到的.而振動和波的知識要到對應《教材3-4》中才學到.
(2)教材的分析粗糙造成的障礙
教材最后只是說:“示波管的YY′偏轉電極上加的是待顯示的信號電壓.這個電壓是周期性的,XX′偏轉電極通常接入儀器自身的鋸齒形電壓(圖3),叫做掃描電壓.如果信號電壓是周期性的,并且掃描電壓與信號電壓的周期相同,就可以在熒光屏上得到待測信號在一個周期內隨時間變化的穩(wěn)定圖像了”
以上陳述,即使學生用示波器實驗做出了正弦波形圖,他們還是不能理解.學生不禁要問:為什么掃描電壓與信號電壓的周期相同,就可以在熒光屏上得到信號在一個周期內隨時間變化的穩(wěn)定圖像?信號電壓和掃描電壓各起什么作用?為什么只在YY′之間加圖2(a)所示信號電壓,在XX′之間不加電壓得不到正弦波形圖呢?
其實,在此之前的大綱版教材正是這樣安排教學的,學生都難以理解,更何況教材邏輯體系有些顛倒,學生就更困難了.
方案一:選修3重新按如下排列.
3-1動量守恒定律、機械振動、機械波
3-2靜電場、恒定電流、磁場
3-3電磁感應、交變電流、傳感器
3-4光、波粒二象性、電磁波、相對論簡介、原子結構、原子核
3-5分子動理論、氣體、固體、液體和物態(tài)變化、熱力學定律
這樣,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必備的舊知識準備就較為充分,前后的邏輯較為連貫,有助于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和認知體系.
方案二:選修3部分調整
將“示波管(器)”單列一節(jié)并放入“傳感器”一章后面,而新的“傳感器”一章放在現(xiàn)行《教材3-4》“電磁波”一章之后.這樣,至少學生對示波管原理的理解也就有了基礎了.
或許馬上有人說,方案一的體系就有點像前一版大綱教材了.可大綱教材教學中學生還是理解不了示波管(器)了,學生對示波管原理、示波器的操作,仍然是云里霧里.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和理解,談一談有關處理的做法和建議.
(1)教師靈活處理教材
在現(xiàn)有教材體系下,教師教學中可將“示波管”一段教材單列出專題放在《物理·選修3-4》電磁波一章之后.
(2)示波管原理的教學處理方案
先基本按《物理·選修3-1》方式呈現(xiàn),但在“思考與討論”中可改成學生實驗(由于篇幅所限,有關學生實驗細節(jié)請參看以前人教大綱版對應高中物理教材有關部分).
屏上正弦波形圖是示波管內電子槍發(fā)射出的電子在豎直放置的水平方向偏轉極板XX′和水平放置的豎直方向偏轉極板YY′(如圖1)共同作用下打在屏上發(fā)光的結果.
設開始調節(jié)時亮斑在屏上正中央.電子槍連續(xù)不斷地發(fā)射的電子,好比機槍里連續(xù)不斷地發(fā)射的子彈,電子(相當于“子彈”)在XX′和YY′兩組極板電壓作用下同時參與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運動:
水平方向:極板XX′所加電壓為圖2(b)所示電壓(實際上為圖3掃描電壓);豎直方向:極板YY′所加電壓為圖2(b)所示電壓;此二圖中O,A,B,C,t1,D,E,F(xiàn),t2各點(相鄰兩點之間的距離相等)對應的時刻分別記為t0,tA,tB,…,t2,以此二圖為例,作出各個時刻射入電場區(qū)的電子在屏上的波形圖(也即極板XX′所加電壓為圖3掃描電壓;極板YY′所加電壓為圖2(a)所示電壓,屏上得到的波形圖)如圖4所示.
圖4 屏上顯示的波形
以此類推,t0,tA,tB,tC,各時刻進入電場區(qū)的電子,x方向運動位移為負值,y方向上運動位移為正值;tD,tE,tF,t2各時刻進入電場區(qū)的電子,y方向運動位移為正值,y方向上運動位移為負值.t0,tA,tB,tC,t1,tD,tE,tF,t2各時刻進入電場區(qū)的電子分別打在圖4中的O,A′,B′,C′,t1′,D′,E′,F(xiàn)′,t2′各點上.其實,全過程中每個時刻進入電場區(qū)的電子都類似于他們分別參與水平與豎直兩個分方向的運動,都能打在屏上相應的點,組成屏上的正弦波形圖.
在圖2(b)中分別過A,B,C,D,E,F(xiàn),t各點作t軸的垂線分別交電壓(斜)線于H,I,J,K,L,M,N,電壓線與Ux軸交點為G.對圖2(b)及圖4,由幾何關系可證:
t1G∶t1H∶t1I∶t1J=t1O∶t1A∶t1B∶t1C
而
所以圖4中A′,B′,C′,D′,E′,F(xiàn)′各點在x軸上投影(含交點)O,A″,B″,C″,t1′,D″,E″,F(xiàn)″,t2′等各點每相鄰兩點之間的距離是相等的.所以,此“波”為規(guī)則的正弦波形了,就像正弦波水平方向勻速傳播,豎直方向“質點”按正弦規(guī)律振動.
這樣,學生不但對示波管的原理有一個十分清晰的理解,而且對示波器的操作也能熟練掌握.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人教大綱版教材示波器的操作曾經受到過一些指責和批評.當然,當時受教材、教學設備和師資等方面的限制,教學中的確有些困難,但該儀器的操作還是很有必要且實際教學也是可行的,那就要看教材如何安排和呈現(xiàn),教師如何掌控了.只要能夠做到切合學生的認知實際就行,只是事在人為罷了.
參考文獻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選修3-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