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霞 匡彥兵
大黃醋外敷治療闌尾周圍膿腫120例臨床體會
李宗霞①匡彥兵①
目的:探討大黃醋外敷治療闌尾周圍膿腫的效果。方法:在禁食、抗感染、對癥支持治療等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應用大黃醋外敷右下腹,大黃醋圓餅每1~2天更換一次,直至痊愈。結果:本組中113例在用藥后右下腹疼痛逐漸緩解,發(fā)熱者體溫降至正常。總有效率為94.17%。結論:應用大黃醋外敷,可起到活血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利于促進膿腫的吸收、消散,縮短了病程,降低了需行手術的風險,減輕了患者的醫(yī)藥負擔。
大黃醋; 圓餅; 外敷; 闌尾周圍膿腫
急性或慢性闌尾炎形成闌尾周圍膿腫后,在臨床上比較常見,但治療較困難,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各有利弊,且手術治療難度較大,術后并發(fā)癥較多,現在已經不再作為第一治療措施,多在保守治愈后3個月左右擇期手術切除闌尾,比急診手術效果好。筆者所在醫(yī)院于1993年2月-2011年6月用大黃醋外敷加抗生素治療闌尾周圍膿腫共計120例,取得了一些臨床經驗,現將臨床治療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男63例,女57例。年齡 <5歲2例,<10歲5例,10~20歲14例,20~40歲25例,40~60歲43例,60~80歲24例,80~90歲6例,>90歲1例。急性闌尾炎形成闌尾周圍膿腫68例,病程4~38 d。慢性闌尾炎形成闌尾周圍膿腫52例,病程0.5~19年。
1.2 臨床表現和診斷 本組病例均有右下腹痛,有典型轉移性右下腹痛者54例,伴有發(fā)熱者106例,無發(fā)熱者14例。伴惡心嘔吐者113例,伴腹瀉6例(每日大便在3~6次不等,無水樣便),伴黏液便22例。查血常規(guī)示白細胞計數總數升高者98例,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者114例。入院時均行彩超檢查示:右下腹部探及腫塊圖像,輪廓模糊,內部回聲實質不均,闌尾呈“臘腸”樣腫大。行腹部CT者27例,CT報告為闌尾周圍膿腫。
1.3 方法 在禁飲食、抗感染、對癥支持治療等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應用大黃醋外敷右下腹。具體方法為大黃200~300 g,用溫火烤干,研成粉末,加用適量食用米醋(不用白醋),調成糊狀(注意不宜太稀),做成圓餅狀,直徑大小以略大于膿腫直徑為準(通常8~12 cm),厚度0.5~1 cm為宜,敷在右下腹處。再于其上面敷一方便袋,以防止污染衣被。大黃醋圓餅每1~2天更換1次,直至痊愈。
本組中113例在用藥后右下腹疼痛逐漸緩解,發(fā)熱者體溫降至正常。療程6~15 d天不等,平均8.3 d。有7例患者右下腹疼痛未緩解,且漸加重,保守治療無效后行切開引流手術治療,總有效率為94.17%。
闌尾位于右髂窩部,外形呈蚯蚓狀,長約5~10 cm,直徑0.5~0.7 cm。闌尾起于盲腸根部,附于盲腸后內側壁,三條結腸帶的會合點。其體表投影約在臍與右髂前上棘連線中外1/3交界處,稱為麥氏點。絕大多數闌尾屬腹膜內器官,其位置多變,由于闌尾基底部與盲腸的關系恒定,因此闌尾的位置也隨著盲腸的位置而變異,一般在右下腹部,但也可高到肝下方,低至盆腔內,甚而越過中線至左側。闌尾的解剖位置可以其基底部為中心,猶如時針在360°范圍內的任何位置。闌尾尖端指向有六種類型:(1)回腸前位,相當于0~3點位,尖端指向左上。(2)盆位,相當于3~6點位,尖端指向盆腔。(3)盲腸后位,相當于9~12點位,尖端向上,位于腹膜后。此種闌尾炎易誤診,手術顯露及切除有一定難度。(4)盲腸下位,相當于6~9點,尖端向右下。(5)盲腸外側位,相當于9~10點,位于腹腔內,盲腸外側。(6)回腸后位,相當于0~3點,但在回腸后方[1]。
闌尾是一個細長的管狀結構,近端開口于盲腸,位于回盲瓣下方2~3 cm處。闌尾的遠端是盲端,管腔狹小,且闌尾壁富于神經裝置(如肌神經叢等),闌尾根部并有類似括約肌的結構,受刺激時易于收縮使管腔更為狹窄,所以發(fā)生阻塞時遠端的死腔很容易發(fā)生感染。有50%~80%的闌尾炎病例伴有闌尾腔阻塞,闌尾腔可因糞石、寄生蟲等造成機械性阻塞,也可因各種刺激引起闌尾攣縮,致使闌尾壁的血液循環(huán)障礙造成黏膜損害,有利于細菌感染而引起闌尾炎[2]。急性闌尾炎的組織學改變是被梗阻部黏膜充血、水腫,白細胞浸潤等急性炎癥的一般表現。闌尾有滲出、壞死、穿孔時,大網膜與附近小腸會趨向闌尾形成包圍。如闌尾壞死、穿孔過程進展較慢,大網膜將闌尾包裹并形成粘連,形成炎性腫塊或闌尾周圍膿腫。膿腫并不總是一個腔的積膿,常是一個炎性團塊的網膜和小腸,間有顯微鏡下散在的小膿腫,此類膿腫較易吸收[3]。
大黃(《本經》),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的根及根莖。掌葉大黃和唐古特大黃藥材稱北大黃,主產于青海、甘肅等地。藥用大黃藥材稱南大黃,主產于四川。于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fā)芽前采挖。除去須根,刮去外皮切塊干。生用或酒炒,酒蒸,炒炭用。味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經。功效: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4]。
醋,苦酒(弘景曰),醋酒為用,無所不入,愈久愈良。米醋氣味酸、苦、溫、無毒,主治消癰腫,散水氣,殺邪毒,理諸藥清毒[5]。
處方中大黃有導滯瀉火、涼血逐瘀功效,米醋具有清熱、消腫作用,兩藥配伍,能加強清熱、解毒、消腫功效。在禁食、抗感染、對癥支持治療等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應用大黃和醋制成圓餅外敷于右下腹闌尾區(qū),可起到活血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利于促進膿腫的吸收、消散,縮短了病程,降低了需行手術的風險,減輕了患者的醫(yī)藥負擔。
急性或慢性闌尾炎形成闌尾周圍膿腫后,手術治療的難度加大,且手術后的并發(fā)癥也較多,如腸粘連、腸瘺、形成慢性竇道等,患者術后恢復較慢,生活質量下降。故筆者認為,在急性或慢性闌尾炎尚未形成闌尾周圍膿腫之前,盡早行手術治療是第一選擇;在形成闌尾周圍膿腫之后,行保守治療為宜,待日后再次急性發(fā)作時立即行手術治療。如本文所述應用大黃醋外敷,可起到活血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利于促進膿腫的吸收、消散。本組病例有113例保守治療有效,避免了行膿腫切開引流手術。
[1] 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490.
[2] 李玉林.病理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95.
[3] 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M]. 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2:1232.
[4] 雷載權.普通高等教育中醫(yī)藥類規(guī)劃教材中藥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4:98.
[5] 呂廣振.中醫(yī)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74.
10.3969/j.issn.1674-4985.2012.23.078
①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qū)河山醫(yī)院 山東 日照 276823
李宗霞
2012-03-12) (本文編輯: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