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平 王 杰 王欣昌
河南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 南陽 473000
現將我科收治的腦卒中后并發(fā)肺部感染影響神經功能的情況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象系2008-01—2011-10我科住院的腦卒中患者1 020例,符合1996年中華醫(yī)學會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經頭顱CT或MRI證實。根據《中華醫(yī)院感染學》制定的醫(yī)院感染標準,并發(fā)肺部感染的診斷標準是排除發(fā)病前肺部感染者。凡發(fā)病后出現下述3項以上者則可確立肺部感染診斷:(1)體溫≥37.5℃,伴白細胞計數 ≥10×109/L。(2)出現咳嗽、咳痰、胸悶、氣喘等呼吸系統(tǒng)癥狀。(3)雙肺可聞及干、濕性啰音,呼吸音減弱和(或)不同程度肺實變體征。(4)X線胸片呈炎性改變。(5)痰培養(yǎng)確定有致病菌生長。
1.2 方法 參照1995年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評分標準及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所腦卒中評分(NIHSS),分別對患者入院時、出院時、并發(fā)肺部感染前及并發(fā)肺部感染后進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分析不同時期評分的變化。
2.1 肺部感染率 1 020例腦卒中患者并發(fā)肺部86例,感染率8.43%。
2.2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86例并發(fā)肺部感染前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23.2±4.2)分,感染后評分(32.5±6.4)分,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排除5例死亡患者,并發(fā)肺部感染患者者入院時和出院時評分分別為(24.6±6.7)分、(30.2±7.1)分,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病死率 86例并發(fā)肺部感染患者住院期間死亡5例,病死率5.91%。
腦卒中后各種感染中,肺炎最常見,對腦卒中后神經功能恢復和病死率的影響最大。肺部感染是急性腦卒中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7%~21%[1],并發(fā)肺部感染者的住院時間延長,病死率高,致殘率增高,對社會及家庭造成巨大負擔。
本研究顯示,腦卒中并發(fā)肺部感染后神經功能損害明顯加重,腦梗死并發(fā)肺部感染致殘率、病死率增加,直接影響患者的近期預后。隨著醫(yī)學發(fā)展,近幾年的研究報道顯示,腦卒中后誘發(fā)肺部感染機制、因素以及影響神經功能原因,討論較多的是:(1)急性CNS損傷(包括腦卒中)導致外周免疫反應受損,外周免疫反應受損削弱了機體對入侵病原體的有效防御,導致感染率和病死率增加。T淋巴細胞和INF-γ可加重血栓和腦缺血產生的炎癥,導致缺血和腦損傷進一步加?。?]。(2)老年患者較多,主要以免疫力下降、各種管道及護理工作不到位為主要因素導致感染。(3)發(fā)熱對腦內代謝機制有明顯影響。動物實驗顯示,全腦缺血后ATP、磷酸肌酸以及鈣/鈣依賴性蛋白激酶Ⅱ水平的改變都是體溫依賴性。低體溫可降低腦代謝率,減少缺血引起的乳酸鹽堆積;而高體溫加重了乳酸酸中毒,從而促進了神經元的死亡[3]。
腦卒中后感染逐漸引起神經內科醫(yī)師的高度重視,使該類患者并發(fā)癥減少,縮短了住院時間,減少了住院費用,更重要的是患者神經功能早期康復,減少了致殘率、病死率,提高了生活質量。
[1]王劭晟,盧建華,丁巍 .急性腦卒中并肺部感染64例臨床分析[J].嶺南急診醫(yī)學雜志,2007,12:261-262.
[2]Schwab JM,Prass K.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jury-induc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J].Nat Rev Neurosci,2005,6:775-86.
[3]Ginsberg MD,Busto R.Combating hyperthermia in acute stroke:a significant clinical concern[J].Stroke,1998,29(2):529-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