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傳神達意在英譯漢中的探討——基于對同一圖表三個中譯本的對比分析

        2012-01-10 09:01:38
        唐山學院學報 2012年2期
        關鍵詞:英譯漢傳神譯法

        劉 江

        (大連大學 英語學院,遼寧 大連 116622)

        傳神達意在英譯漢中的探討
        ——基于對同一圖表三個中譯本的對比分析

        劉 江

        (大連大學 英語學院,遼寧 大連 116622)

        以傳神達意思想為指導,對比分析圖表“Characteristics of Categories on Three Levels in Experiential Hierarchies”的三個中譯本,并在深入研究和思考基礎上提出新的譯法,進而探討如何在英譯漢中實現(xiàn)傳神達意。

        英譯漢;傳神達意;互文性;語篇意識;漢語特點

        0 引言

        汪榕培教授的學術成就是多方面的,既有語言學方面的也有文學方面的,近年來他主要致力于典籍英譯。蔡華指出,汪榕培教授翻譯中國古典詩歌,定譯與未定之間,譯理已經(jīng)了然于胸,傳神達意遂成為其翻譯追求。[1]蔡華把汪榕培教授的傳神達意這一翻譯思想解讀為,在切近原詩意境的同時兼顧到神韻的再現(xiàn)。根據(jù)筆者掌握的資料,汪榕培教授的傳神達意翻譯思想最早見于《比較與翻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一書,蔡華和劉性峰[2]先后對汪榕培教授的這一思想進行了進一步探討。2011年6月25日-26日由大連大學英語學院承辦的“首屆全國‘傳神達意’翻譯理論研討會”對汪榕培教授提出的傳神達意翻譯思想進行了深入探討,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傳神達意應該是譯者的最高追求,問題在于如何真正實現(xiàn)譯文傳神地達意,它是否可以用來指導英譯漢翻譯實踐。在筆者就拙文相關問題請教汪榕培教授時,他指出所有翻譯必須從語篇入手,考慮到文本各個方面的因素。

        王維東也認為傳神達意應該是筆譯的最高旨趣,盡管他未提及傳神達意思想形成的淵源。他認為:“達意是漢英筆譯(以至一切翻譯)的下限要求……‘傳神’,主要不是指偶得的神來之筆,而是譯者把類似于系統(tǒng)工程的理念貫穿到譯文的每個關節(jié)點,以及由此形成的與原文整體上的靈巧對應。不僅如此,還要讓譯文有一種像英文的感覺……這些關節(jié)點或稱攻關難點,和文章的題材、風格等關系不大,譯者一般都繞不過。翻譯學習者只有做出合理的應對,才能減少走彎路。從根本上說,只有增進語言感知力的前提下,難點攻關意識才有助于實現(xiàn)譯文的傳神……”[3]

        綜合相關學者的研究,傳神達意只是譯者的最高追求,實現(xiàn)傳神達意的可操作性模式還有待于進一步探討。汪榕培教授和王維東的觀點從不同角度為落實譯文的傳神達意指明了方向,但是如何從語篇入手進行相關翻譯,怎樣通過增進語言感知力并將類似于系統(tǒng)工程的理念貫穿到譯文的每個關節(jié)點從而形成與原文的整體對應,依然是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的問題。再有,目前對傳神達意這一翻譯標準的探討主要局限于漢譯英中,如何在英譯漢中實現(xiàn)傳神達意也是有待探討的問題。

        傳神達意思想也應該是英譯漢學者的最高追求,而欲在英譯漢中實現(xiàn)傳神達意,對原文個別信息的理解就必須置于對原文整個語篇的理解中來進行,在傳達原文意在信息時必須將譯文視為完整的語篇同時密切結合漢語特點,使內涵相關的內容既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區(qū)分。本文擬就國內對Ungerer&Schmid一書中圖表“經(jīng)驗層級中三個層次的范疇特征”(Characteristics of categories on three levels in experiential hierarchies)[4]98的三個版本譯文分歧較大的部分①type of category,A譯和C譯為“范疇種類”,B譯為“范疇類型”;basic level categories,A譯為“基本范疇”,B譯為“基本層次”,C譯為“基本層次范疇”;superordinate categories,A譯和C譯為“上位范疇”,B譯為“上義范疇”;subordinate categories,A譯為“下屬范疇”,B譯為“下義范疇”,C譯為“下位范疇”;gestalt,A譯為“完形”,B譯為“完形性”,C譯為“完型”。從達意角度說,各家對上述術語的翻譯都是可以接受的,因此譯例考證部分不再對這些分歧進行探討,但是傳神達意理論探討部分將對這種分歧予以分析(該部分不再分析關于type of category翻譯的分歧,因為無論將type of category譯為“范疇種類”還是“范疇類型”都可以,本文只是為了凸顯不同類型范疇之間的門類關系而采納了“范疇種類”這一譯法)。進行比較分析,旨在以傳神達意思想以及目前對實現(xiàn)譯文傳神達意既有的意見為指導尋求最佳翻譯,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在英譯漢中實現(xiàn)傳神達意的可操作性模式(為了節(jié)省篇幅,圖表原文及本文提出的譯文通過表1一并給出;表2的三個中譯本分別為:A譯本(趙艷芳)[5](下文簡作 A譯),B譯本(王寅)[6](下文簡作 B譯),C譯本(李福?。?](下文簡作C譯)。

        表1 Characteristics of categories on three levels in experiential hierarchies(經(jīng)驗層級中三個層次的范疇特征②A譯和B譯省略了圖表名稱,只有C譯包括圖表名稱,本文采納了C譯對該圖表名稱的翻譯。)及其漢譯

        1 譯例考證

        例1:common gestalt/no common gestalt/almost identical gestalt

        common gestalt指(基本范疇)共有整體形狀,它用于整體感知,可以視為完形感知的重要指標(the common overall shape,which is perceived holistically and can be seen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gestalt perception)。例如“狗”的完形不僅可以把各種“狗”聯(lián)系起來,而且還可以把“狗”與其它基本范疇成員區(qū)別開來[4]68。由此可見,common gestalt既不是“一般完形”也不是“普通完形”,而應該是“共有完形”。

        no common gestalt是指上位范疇成員不存在適用于基本范疇成員的共有形狀(common shape)(同上),所以把no common gestalt譯為“無共有完形”比較準確。

        表2 關于common gestalt/no common gestalt/almost identical gestalt的三家譯法

        almost identical gestal是指下位范疇成員有一個共同的特有形狀(common characteristic shape),它們共有的特有形狀差別很小,不足以把下位范疇成員區(qū)分開來,所以結合A譯和C譯的優(yōu)點,應該譯為“幾乎相同的完形”。B譯“幾乎有相同的完形”中的“有相同的”不僅與almost identical gestalt中的identical在詞性上不對等,而且也不符合漢語習慣,C譯“幾乎一致的完形”不如“幾乎相同的完形”既符合原文所欲傳達的意在信息又符合identical的本意。A譯“相同完形”存在明顯的漏譯問題。

        例2:large number of category-wide attributes

        A譯:多泛范疇屬性

        B譯:許多概括性屬性

        C譯:大量的范疇屬性

        category-wide attributes是指為所有(基本)范疇成員共有的屬性。A譯和B譯旨在分別通過“概括性”和“泛”突出范疇屬性的這一特點,非但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反而令人費解。C譯直接把“范疇屬性”等同于所有范疇成員共有的屬性了,盡管這樣處理在邏輯上沒有問題,但是他沒有凸顯原文所強調的category-wide attributes作為“所有范疇成員共有的屬性”這一特點。我們認為category-wide attributes應該譯為“共有范疇屬性”,與之相應large number of categorywide attributes應該譯為“大量共有范疇屬性”。

        必須指出的是,category-wide attributes本是作者在2.1節(jié)對基本范疇屬性特點的概括,但是category-wide attributes明確定義卻是在1.2節(jié)給出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語篇的角度中來理解category-wide attributes的內涵。

        例3:one or very few category-wide attributes;salient general attribute(s)

        A譯:少泛范疇屬性;概括屬性

        B譯:僅1個或幾個概括性屬性,突顯概括屬性

        C譯:一個或者很少的范疇屬性;凸顯的普遍屬性

        上位范疇屬性是在基本范疇成員共有屬性基礎上進一步抽象凸顯的結果,其對基本范疇成員具有普適性,但是同基本范疇的共有屬性相比,這種屬性在數(shù)量上極少,所以one or very few category-wide attributes應該譯為“一個或少有共有范疇屬性”,而salient general attribute(s)譯為“顯著的一般屬性”比較好。將general譯為“一般”不僅強調了上位范疇屬性的普適性,而且與哲學意義上的“一般”在內涵上相通;將salient譯為“顯著的”不僅在英漢兩種語言中實現(xiàn)了詞性的對等,而且還可以與表1中highlighting的翻譯相區(qū)別,見譯例7。在翻譯salient general attribute(s)時,A譯漏譯了salient;B譯試圖通過“概括”是否帶“性”來區(qū)別categorywide attributes(概括性屬性)和general attributes(概括屬性),事實上“概括性”和“概括”之間的對立是起不到這種作用的;C譯強調了上位范疇屬性的普適性,但是該譯法(“普遍性”)沒有考慮到與specific attribute(s)的譯法(“具體屬性”)在語篇上對應,而且“普遍”與“具體”都不具哲學內涵。

        例4:large number of category-wide attributes;salient specific attribute(s)

        A譯:多泛范疇屬性;突顯個別屬性

        B譯:許多概括性屬性,突顯具體屬性

        C譯:大量的范疇屬性;凸顯的具體屬性

        下位范疇的屬性特點是,其大部分屬性和與之對應的基本范疇的屬性一致,少有獨有的屬性,所以salient specific attribute(s)應該譯為“顯著的個別屬性”,因為這里的specific強調的是使下位范疇成員成為其自身的屬性,而且“個別”還與“一般”(general)對應,二者共同構成了一對哲學上的術語。延續(xù)譯例2的譯法,large number of category-wide attributes譯為“大量共有范疇屬性”。B譯和A譯中的“具體”都沒有反映出使下位范疇成為其自身的屬性這一內涵,而且無論是“具體”與“概括”之間的對應,還是與“普遍”之間的對應,都無法像“個別”與“一般”之間的對應那樣充分反映出上位范疇和下位范疇在屬性這一參數(shù)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差別。

        例5:high degree of homogeneity among category members

        A譯:范疇成員高度一致性

        B譯:范疇成員高度同質一致

        C譯:范疇成員之間高度的同源性

        三個版本的翻譯不盡相同,C譯與A譯和B譯差別最大,到底如何理解這里的“homogeneity”呢?homogeneity本義為同種、同質(quality of being alike)[8]。這里,作者通過high degree of homogeneity among category members想說明的是,每個低層次范疇都包含著與鄰近范疇(neighbouring categories)中的范疇項(category item)十分相似的成員[4]66-67。例如,Ungerer & Schmid指出,現(xiàn)實生活中所有的阿爾薩斯狼狗(alsatian)、柯利牧羊犬(collie)和靈犭是(greyhound)都有一個在高興時用來搖晃的尾巴,都會嗷嗷叫,都喜歡追逐貓和郵遞員,在這種情況下試圖對阿爾薩斯狼狗、柯利牧羊犬和靈犭是這三個范疇進行區(qū)分就近乎迂腐了。所以,應該將high degree of homogeneity among category members譯為“范疇成員之間的高度相似性”?!巴础笔侵甘挛锏膩碓聪嗤恰巴础蔽幢亍跋嗨啤?,所以我們認為還是將homogeneity譯為“相似性”更符合原文的本義。A譯“一致性”和B譯“同質一致”反映了homogeneity所要表達的內涵,但是比較抽象。

        例6:‘natural’access to the world

        A譯:與世界自然對應

        B譯:自然接近世界

        C譯:指向世界的“自然”通路

        在基本層次上,存在著自然關聯(lián)的最大屬性群(largest bundles of naturally correlated attributes),可以直接用于范疇化,這些屬性就好像專門為特定認知范疇成員設定的一樣,使這些范疇與其它范疇區(qū)別開來。例如,椅子和桌子這兩個認知范疇,它們都有分別適于現(xiàn)實中絕大多數(shù)椅子和桌子的屬性群,各種典型椅子/桌子都分別具有“有椅座”“有椅背”和“用于坐”/“有桌面”“用來寫字”“用來吃飯”這些屬性;只有一些屬性是這兩個范疇共享的:“有腿兒”“木制或鐵制的”,而大多數(shù)屬性是各自獨有的;這說明根據(jù)這些屬性很容易把椅子和桌子這兩個范疇區(qū)分開來(同上)。這就是Ungerer &Schmid想通過‘natural’access to the world傳達的信息,而A譯、B譯和C譯都力求做到最大限度的“達意”,卻沒有“傳神”地傳達原文的意在信息,從而讓讀者對“與世界自然對應”“自然接近世界”和“指向世界的自然‘通路’”感到十分困惑。我們認為,為了傳神地達意,可以把‘natural’access to the world譯為“與客體自然對應”。

        例7:highlighting and collecting function

        A譯:概括功能

        B譯:突出和集合功能

        C譯:聚合與凸顯功能

        Ungerer &Schmid[4]78指出,創(chuàng)造上位詞匯范疇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凸顯顯著的概括屬性,主要是功能屬性(the highlighting of salient general,mostly functional,attributes),而collecting fucntion是指把大量的范疇歸于同一標簽(label)下的能力,從而使一系列范疇易于處理。由此可見highlighting function和collecting function應該分別譯為“凸顯功能”和“聚合功能”。很明顯:A譯既沒有做到達意,也沒有做到傳神;C譯的順序與原文不一致。B譯做到了達意,但是相比之下,將highlighting and collecting function譯為“凸顯和聚合功能”更好些。

        例8:specifying function

        A譯:特指功能

        B譯:特殊功能

        C譯:具體指向功能

        Ungerer &Schmid[4]88指出,用于對下位范疇進行直接范疇化(direct categorization)的屬性是具體的(specific),即:這些屬性是用來具體詳細說明所涉及的范疇的(specify the category in question),而其它范疇一般不具備這些屬性,因此specifying function指的是下位范疇屬性具有“具體指向功能”。無論A譯和B譯都沒有準確傳達原文的這種意在信息。

        例9:short,mono-morphemic words

        A譯:短小、單音節(jié)詞

        B譯:短,單詞素詞

        C譯:短小的單語素詞

        short,mono-morphemic words是 Ungerer &Schmid總結的基本范疇名稱在語言表現(xiàn)形式上的特點。實際上,在正文中,Ungerer &Schmid并沒有對基本范疇名稱語言表現(xiàn)形式進行系統(tǒng)探討,只是在不同的場合下提及了基本范疇名稱的語言特點:在經(jīng)驗層級中基本范疇命名的語言形式最短,最為常用([;]theytend to be the shortest names in hierarchies and they are used most frequently);[此外,]在策爾塔爾語中通用范疇的名稱常為短小不可分析的詞位,而典型的低層次范疇的名稱由“形容詞+通用名稱”構成[,其對應的英語譯文也是如此]([In addition,]Tzeltal names for generic categories are often short,unanalysable lexemes,while lower level names typically consist of adjective+generic name[,this is true of our English translation.]);基本層次范疇名稱的形態(tài)結構簡單([,and]their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is simple);用來表達上位范疇的許多詞語,如家具、交通工具和樂器,不像用來表達基本層次范疇的詞語那樣屬于簡單的單音節(jié)類型(Many words for superordinate categories do not belong to the simple one-syllable type which is dominant among basic level terms;this is true of FURNITURE,VEHICLE,MUSICAL INSTRUMENTS,for instance.)。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通過具體的例證來理解作者通過short,mono-morphemic words所欲傳達的信息。

        盡管基本層次范疇的名稱多為簡單的單音節(jié)形式,但是不能把“單語素”等同于“單音節(jié)”,如大象(elephant)屬于單語素詞,但不是單音節(jié)詞,所以A譯不達意。morpheme在語言學中既可以譯為“詞素”又可以譯為“語素”,但是對mono-morphemic words來說,譯為“單語素詞”可以避免“詞”在同一個詞組重復出現(xiàn);另外short譯為三音節(jié)“短小的”做定語比將其譯成單音節(jié)“短”做定語更符合漢語習慣。B譯和C譯相比,C譯更好,這也是本文采用的譯法。

        例10:often longer morphologically complex words

        A譯:長、復雜形態(tài)詞

        B譯:常用較長的、復雜詞素的詞

        C譯:多為較長的復合語素詞

        Ungerer &Schmid[4]76也沒有對上位范疇所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形式特點予以正面論述。結合上下文morphologically complex words應該譯為“復語素詞”,具體分析見譯例11。這里應該強調的是:often不能漏譯,因為上位范疇的語言表現(xiàn)形式并不僅僅局限于形態(tài)復雜語素詞,它還可以表現(xiàn)為詞組,如樂器(musical instruments),或單一形態(tài)的雙音節(jié)詞,如哺乳動物(mammal)。綜合B譯和C譯的優(yōu)點,將often譯為“常為”更能體現(xiàn)不同層次范疇在語言形式上的特點是“自我表現(xiàn)出來的”。longer譯為“較長的”既忠實原文,又能與譯例9中“短小的(short)”對應。事實上,A譯不僅沒有做到達意,而且譯出來的漢語也不是很通順。綜上所述,often longer morphologically complex words應該譯為“常為較長的復語素詞”。

        例11:often morphologically complex words

        A譯:復雜形態(tài)詞

        B譯:常用復雜詞素詞

        C譯:復合語素詞

        下位范疇在語言中不僅像“雛菊”、“(美國、加拿大的)十分錢”那樣表現(xiàn)為簡單形式,(更多時候)還表現(xiàn)為組合形式:包括像“烏鴉”“蘋果汁”和“輪椅”那樣的復合形式,和像“黑豆”“黑發(fā)”那樣的句法詞組([that]subordinate categories are not only rendered by‘simple’words like daisy and dime,but also[and even more often]by composite forms,which include compound forms such as blackbird,apple jucie or wheelchair,and also syntactic groups like black bean or black hair.)。所以,在翻譯often morphologically complex words時必須區(qū)分complex和compound。

        compound在語言學中指由在其它情況下可以獨立使用的語言要素組成的語言單位。例如,compound words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自由語素(free morphemes)構成的單詞,compound sentences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主句(main clauses)構成的句子[9],二者基本上已經(jīng)分別被約定俗成地譯為“復合詞”和“復合句”。很少有語言學詞典對complex和complex words進行系統(tǒng)解釋,但是有對complex sentenses的解釋:廣義上指由不止一個小句(clause)構成的句子;狹義上指由一個主句和至少一個從句(subordinate clause)構成的句子,一般譯為“復句”。綜合相關資料,complex word也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狹義指有一個自由語素和至少一個粘著語素構成的詞;廣義的complex word是與simple word相對應的概念,指可以分析為兩個或多個有意義或可識別的部分(meaningful or recognizable parts)的單詞[10]①關于complex word的理解與翻譯詳見拙文《Complex Word漢譯淺析》(待發(fā)表)。。所以,將morphologically complex words理解為由不止一個語素構成的詞,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是可以的,而且這種理解也符合Ungerer &Schmid的本義;而且將其譯成“形態(tài)復雜詞”或“復雜語素詞”,還可以回避復合詞(compound words)所帶來的困擾。為了與譯例9“單語素詞(mono-morphemic words)”對應,可以將“形態(tài)復雜詞/復雜語素詞”進一步修改為“復語素詞”,often morphologically complex words則可譯為“常為復語素詞”。

        A譯只是基本體現(xiàn)了“morphologically complex words”含義,沒有譯出“often”,實際上無論上位范疇還是下位范疇都還可以用簡單詞或句法詞組來表示。C譯除了漏譯“often”外,還沒有注意對compound和complex的區(qū)分。相比之下,B譯最接近原意,但是根據(jù)上文的分析從傳神角度說,應該將B譯的“常用”和“復雜詞素詞”分別改為“常為”和“復語素詞”。

        2 英譯漢中的傳神達意

        上文分析表明,傳神達意思想同樣可以用來指導英譯漢實踐。達意是傳神的基礎,而欲實現(xiàn)達意必須做到忠實傳達原文意在信息和準確傳達原文意在信息,二者構成了達意的關鍵;傳神地達意是譯者的最高追求,而欲實現(xiàn)傳神地達意,就必須從整個語篇的角度處理相關譯文,并準確把握漢語特點,二者構成了傳神的重要保障。

        2.1 達意的關鍵

        譯者對原文的準確理解并不一定必然導致譯文對原文信息的忠實傳達,所以忠實傳達原文信息應該視為達意的一條獨立原則而予以重視。例如,A譯將almost identical gestalt譯為“相同完形”,將highlighting and collecting function譯為“概括功能”,將short,mono-morphemic words譯為“短小、單音節(jié)詞”,是明顯的誤譯;將salient general attributes、often longer morphologically complex words和often morphologically complex words分別譯為“概括屬性”“長、復雜形態(tài)詞”和“復雜形態(tài)詞”,是明顯的漏譯;C譯將often morphologically complex words直接譯為“復合語素詞”則既存在漏譯又存在誤譯問題。無論是誤譯還是漏譯都沒有做到忠實傳達原文的信息。

        誤譯和漏譯都是比較容易避免的。達意難點在于準確傳達原文意在信息,而準確傳達原文意在信息的關鍵在于通過互文性(intertextuality)來準確解讀原文,因為作者在原文所要傳達的意在信息,并不一定在他所專門論述的章節(jié)予以明確表述,或者只是例證式地予以表述?;ノ男员局?,語篇的生成和理解取決于言語使用者所具有的其它語篇知識[11]。我們借用這一概念意指,通過作者對其它相關問題的論述來理解作者當前論述的問題,即從整個語篇的角度來理解原文所欲傳達的個別信息。例如,category-wide attributes本是作者在2.1節(jié)對基本范疇屬性特點的概括,但是category-wide attributes明確定義卻是在1.2節(jié)給出的。再如,在論述下位范疇結構特點、基本范疇功能和上/下位范疇語言形式特點時,作者只是通過各種例證說明它們的特點分別是high degree of homogeneity among category members,‘natural’access to the world,often longer morphologically complex words/often morphologically complex words。在這種情況下,譯者只能通過上下文的論證和例證來意會作者的意在信息。在翻譯中能否真正做到通過互文性來準確解讀原文,直接影響著對原文意在信息的再現(xiàn)。三種譯本在翻譯上述內容時之所以產生巨大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沒能通過互文性準確解讀原文的意在信息。

        2.2 傳神的保障

        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礎上欲傳神地達意,必須有很強的語篇意識和對漢語特點的準確把握。表1名稱“經(jīng)驗層級中三個層次的范疇特征”和表1的具體內容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語篇,這是翻譯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例如,gestalt,basic level categories,superordinate categories,subordinate categories都是認知語言學基本術語,不難理解,但是各家翻譯依然不盡相同(見注釋①),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沒有結合語篇考慮相關術語的翻譯。B譯將上述術語分別譯為“完形性”“基本層次”“上義范疇”和“下義范疇”,其中“完形性”不僅與attributes,category structure,function和linguistic form的譯法不統(tǒng)一,而且也顯得啰嗦,因為它們都表示在這些參數(shù)上不同種類范疇所表現(xiàn)出來的區(qū)別特征,但是只有B譯單獨在翻譯gestalt的時候把“性”凸顯出來了,盡管“完形性”忠實地傳達了原文的意在信息;“基本層次”譯出的只是定語部分,在語義上是不能與“上義范疇”和“下義范疇”構成并列概念的;既然basic level categories是層級上的范疇,superordinate categories和subordinate categories也不能分別譯為“上義范疇”和“下義范疇”,因為表1的標題“經(jīng)驗層級中三個層次的范疇特征”已經(jīng)明確地顯示出,這三種范疇是三個不同層級上的范疇,盡管它們的層級性源于語義關系的不同。A譯將superordinate categories譯為“上位范疇”,卻將subordinate categories譯為“下屬范疇”。C譯將basic level categories譯為“基本層次范疇”,準確再現(xiàn)了原文意在信息,但是與“上位范疇”和“下位范疇”(見注釋①)的四字格形式不一致,如果把整個表1視為一個語篇,basic level categories譯為“基本范疇”更合適,因為表1的標題就是“經(jīng)驗層級中三個層次的范疇特征”。再有,B譯將category-wide attributes和general attribute(s)分別譯為“概括性屬性”和“概括屬性”;B譯和C譯分別將salient譯為“突顯”和“凸顯”,而又將highlighting分別譯為“突出”和“凸顯”;A譯和B譯將general attribute(s)譯為“概括屬性”,C譯將之譯為“普遍屬性”,而 A譯將specific attribute(s)譯為“個別屬性”,B譯和C譯將之譯為“具體屬性”,三種譯本又將specifying fucntion分別譯為“特指功能”“特殊功能”和“具體指向功能”;所有這些也都是沒有考慮整個語篇結構的結果。

        譯者再現(xiàn)原文意在信息時除了要有很強的語篇意識外,還要對漢語特點有個準確的把握。例如,gestalt本是認知語言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但是C譯將之譯為“完型”,就是沒有考慮到“形”和“型”在漢語中的區(qū)別: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漢英雙語),“型”指“模型”或“類型”,“形”用做名詞指“形狀”或“形體、實體”,而gestalt來自gestalt theory,是心理學研究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把行為作為不可分割的整體進行研究[12],所以只有“完形”才更能傳達原文的意在信息。common gestalt也是認知語言學中的一個重要基本概念,但是A譯將之譯為“一般完形”,C譯將之譯為“普通完型”,二者都沒有能夠通過漢語準確再現(xiàn)原文的意在信息;B譯將almost identical gestalt譯為“幾乎有相同的完形”,把英語形容詞identical譯成“有相同的”也不符合漢語習慣。再有,B譯將general attribute(s)和specific attribute(s)分別譯為“概括屬性”和“具體屬性”,也不如借用哲學術語“一般”和“個別”將之分別譯為“一般屬性”和“個別屬性”更能傳神地傳達原文意在信息。

        A譯、B譯和C譯對不同類型的語言形式特點的翻譯則既沒有照顧到語篇的整體性也沒照顧到漢語特點。B譯將short,mono-morphemic words譯為“短,單詞素詞”,A 譯將often longer morphologically complex words譯為“長、復雜形態(tài)詞”(漏譯問題前文已指出),分別用單音節(jié)詞“短”和“長”修飾“單詞素詞”和“復雜形態(tài)詞”,這在漢語中也是很少見的;此外,B譯將 mono-morphemic words譯成“單詞素詞”,也不符合漢語習慣,不如譯成“單語素詞”。A譯、B譯和C譯分別morphologically complex words譯為“復雜形態(tài)詞”“復雜詞素的詞”和“復合語素詞”,在語篇上也不能與他們各自對 mono-morphemic words的翻譯(“單音節(jié)詞”“單詞素詞”和“單語素詞”)相匹配。實際上morphologically complex words在原文就是指由不止一個語素構成的詞,直接將其譯為“復語素詞”不僅可以與 mono-morphemic words(“單語素詞”)在語篇上對應,而且也符合漢語習慣。

        3 結語

        拙文在傳神達意思想指導下,對表1三種譯本進行了對比分析,并提出了新的譯法。我們旨在把三個版本的譯文做為分析的封閉語料,而不是冒犯相關學者;相反,如果沒有相關學者的前期工作的啟發(fā),也就沒有筆者對表1翻譯的深入思考。拙文對表1相關內容提出的新的譯法也只是一家之言,希望譯界同仁不吝賜教,提出更好譯法。

        經(jīng)過對三個譯本的對比分析,在提出新的譯法的基礎上,我們從翻譯事實出發(fā)反思了如何在英譯漢中實現(xiàn)傳神達意:達意是傳神的基礎,而達意重在理解,其中互文性在解讀原文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傳神地達意是譯者的終極追求,譯者只有密切結合語篇特點和漢語特點,才有可能在達意的基礎上成功地實現(xiàn)傳神。為了敘述方便,我們對三種譯本中的問題進行了分類分析,但是,為了通過漢語傳神地再現(xiàn)英語原文所傳達的意在信息,在翻譯實踐中應注重對原文的理解(尤其是互文性在解讀原文中的作用),準確把握英漢語的語篇特點和漢語的表達特點,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是不能截然分開的。

        [1] 蔡華.傳神達意——讀汪榕培英譯陶淵明〈形影神〉[J].大連大學學報,2009(4):138-140.

        [2] 劉性峰.論詩歌的翻譯標準“傳神達意”[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109-113.

        [3] 王維東.要達意,更要傳神——對“陌生人的責任”英譯隨感[J].中國翻譯,2011(3):92-94.

        [4] Ungerer F,Schmid H J.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5] 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6] 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7] 李福印.認知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8] 霍恩比.牛津高級英漢雙解詞典[M].第四版.李北達,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712.

        [9] Crystal David.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5th edition)[M].Malden MA:Blackwell Publishing,2003:92.

        [10] Akmajian Adrian,Demers Richard A,F(xiàn)armer Ann K,et al.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5th ed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au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16-574.

        [11] Berugrande Robert-Alain de,Dressler Wolfgang.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M].New York:Longman Inc,1988:182.

        [12] Richards,Jack C,Platt,John & Platt,Heide.朗文語言教學與應用語言學辭典(英英·英漢雙解)[M].管燕紅,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195.

        A Probe into the Approaches to Achieving Spirit-Oriented Transference of Meaning in E-C Translation——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ree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Same Figure

        LIU Jiang
        (College of English,Dalian University,Dalian 116622,China)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rinciple of spirit-oriented transference of meaning,a comparative analysis is conducted of three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figure Characteristics of Categories on Three Levels in Experiential Hierarchies and a different translation is given.On that basis,the paper discusses the approaches to achieve spirit-oriented transference of meaning in E-C translation.

        E-C translation;spirit-oriented transference of meaning;intertextuality;discourse consciousness;features of Chinese language

        H315.9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672-349X(2012)02-0087-06

        2011-12-10

        劉江(1972-),男,講師,博士,主要從事理論語言學及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

        book=104,ebook=85

        (責任編校:李聰明)

        猜你喜歡
        英譯漢傳神譯法
        詩中人物貴傳神
        中華詩詞(2021年9期)2021-12-31 08:53:10
        委婉語英譯漢的語用策略研究
        倒譯法在韓漢翻譯中的應用探究
        “第三屆許淵沖翻譯大賽”英譯漢原文
        外語學刊(2019年2期)2019-11-26 19:50:04
        詩筆白描,寫照傳神
        中華詩詞(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38
        數(shù)學文獻英譯漢中的“翻譯腔”問題及對策
        捕捉精彩,描寫傳神
        無才勤補拙 造境意傳神
        對聯(lián)(2011年10期)2011-09-18 02:35:14
        正反譯法及其原則
        海峽科學(2011年10期)2011-03-22 02:45:00
        “好”字譯法種種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九色|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女同| 亚洲中文字幕高清视频| 国产一级黄色录像大片|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色|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app| 第十色丰满无码| 一区二区三区极品少妇| 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在线一区|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在线高清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少妇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18女下面流水不遮图| 亚洲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正在播放东北夫妻内射| 国产免费AV片在线看|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激情| 国产高清a| 宅男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又粗又长又爽做受|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无码免费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新视频 | 国产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乱码卡1卡2卡3免费开放 | 一个人看的在线播放视频| 我和隔壁的少妇人妻hd|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国产午夜激情视频自拍| 中文日本强暴人妻另类视频| 18禁成人黄网站免费观看| 一区二区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色婷婷五月综合| 欧美熟妇色ⅹxxx欧美妇| 高潮社区51视频在线观看|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