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利,張 倩,郭建華,劉利生,王長水,常尚文,李瑞雪,歐陽應(yīng)根,田保生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放射化學研究所,北京 102413
Purex流程是目前世界上研究最廣泛并已實現(xiàn)工業(yè)化的后處理流程[1]。目前Purex先進后處理流程要求盡量采用無鹽試劑或無鹽技術(shù),以降低廢物的處理處置費用。在Purex流程中,利用Pu(Ⅲ)和Pu(Ⅳ)在萃取性能上的差異可以將钚與其它元素分離,所以過程中需對其反復調(diào)價。在Pu的氧化調(diào)價過程中具有代表性、應(yīng)用最廣泛的方法有NaNO2法、N2O4法、電解氧化法等。這些方法中,加入NaNO2將在體系中引入鹽類,廢液處理量較大;加入N2O4的方法雖然不引入鹽類,但會在尾氣排放中產(chǎn)生大量放射性氣溶膠,給廢氣排放凈化系統(tǒng)帶來一定負擔;采用電解氧化技術(shù)不引入外來鹽分,可減少廢物體積,具有一定的經(jīng)濟性,但有可能產(chǎn)生Pu的過氧化問題。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俄羅斯和法國的學者先后發(fā)表了許多關(guān)于Pt催化氧化或還原的文獻[2-9]。該方法不引入其他離子,是一種新型的無鹽氧化還原技術(shù)。本工作擬開展Pu(Ⅲ)的催化氧化調(diào)價研究,旨在通過研究溫度、酸度、支持還原劑肼的濃度等條件對催化氧化調(diào)價的影響,給出Pu(Ⅲ)催化氧化的適宜工藝條件,為我國后處理廠Pu(Ⅲ)氧化環(huán)節(jié)提供技術(shù)儲備。
硝酸、水合肼、對二甲氨基苯甲醛、95%乙醇和鹽酸等試劑,均為分析純,北京化學試劑公司。
催化劑:Ti基鍍Pt材料(以下簡稱Pt-Ti網(wǎng)),環(huán)網(wǎng)狀,廈門新鑫田高技術(shù)材料有限公司制備。制備方法:以TA1鈦作為基體,在配制的鉑絡(luò)鹽中進行鉑的電沉積,鍍層厚度為4~8 μm,鍍鉑前對鈦基體須經(jīng)噴砂表面處理。通過循環(huán)伏安法測定,該材料活性表面積約為幾何面積的3.7倍(以下所述的表面積均為活性表面積)。用掃描電鏡對其表面進行掃描,從放大了2 000倍的掃描電鏡圖上可以觀察到表面的微觀粗糙沉積結(jié)構(gòu),其表面沉積了大量直徑小于10 μm的Pt顆粒,此結(jié)構(gòu)可顯著提高催化劑的活性表面積。Pt-Ti網(wǎng)示于圖1。
硝酸肼:用水合肼經(jīng)濃硝酸中和配制而成,常量肼用溴代丁二酰亞胺滴定法分析濃度,微量肼用對二甲氨基苯甲醛顯色分光光度法分析[10]。
Pu(Ⅲ)溶液:取一定量含有無鹽試劑的Pu(Ⅳ)(239Pu豐度96%~97%)溶液,經(jīng)離子交換柱純化后制得一定濃度的純钚溶液。加入肼溶液使钚溶液中的肼濃度為0.15 mol/L,再用電化學方法進行還原,還原2~3 h后制得含量大于99%的Pu(Ⅲ)儲備溶液,備用。分光光度法測得該溶液剩余肼濃度0.009 mol/L。Pu價態(tài)分析采用PMBP萃取-液體閃爍儀標定法[11]。
LS-6000LL型液體閃爍譜儀,美國Beckman公司;UV-1206型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JSM-6480A型掃描電鏡SEM,日本JEOL電子公司;DH1751A-5型雙路穩(wěn)壓穩(wěn)流電源,北京大華無線電儀器廠。電解制備Pu(Ⅲ)溶液裝置示于圖2。電解條件:陽極為Pt-Ti網(wǎng),面積111 cm2;陰極為Pt-Ti網(wǎng),面積148 cm2;恒電壓0.22 V。
實驗前,升溫使恒溫水浴鍋溫度到達設(shè)定值。向帶磨口塞的反應(yīng)管中按不同的實驗條件加入硝酸、Pu溶液及肼溶液,溶液總體積7 mL。將反應(yīng)管放入水浴鍋,當溫度到達設(shè)定值時,加入催化劑,開始計時。根據(jù)反應(yīng)情況,每隔一定時間取樣50 μL分析溶液中钚價態(tài)變化。實驗條件:ρ(Pu)=0.2~0.5 g/L;c(H+)=2~6 mol/L;θ=50~90 ℃;催化劑活性表面積與溶液體積之比S/V=15.86 cm2/mL;c0(N2H4)=0.009~0.1 mol/L。
圖1 Pt-Ti網(wǎng)催化劑外觀(a)和掃描電鏡圖(b)
圖2 電解實驗裝置示意圖
研究Pu的催化氧化調(diào)價,有必要研究高溫下硝酸體系中催化劑對Pu的氧化是否有催化作用。保持其他條件不變,開展加入與不加入催化劑兩種條件的對比實驗,結(jié)果示于圖3。由圖3可以看出,在90 ℃、2 mol/L酸度條件下,不加入催化劑時,Pu(Ⅲ)比較穩(wěn)定,實驗過程中也沒有觀測到反應(yīng)的跡象。同樣條件下,當加入催化劑時,經(jīng)歷了一段誘導期后,Pu很快發(fā)生氧化,氧化率接近100%。兩個條件的實驗結(jié)果可以看出,Pt催化劑對硝酸體系Pu的氧化調(diào)價具有明顯的催化作用。
圖3 催化劑對钚氧化的影響
由于在钚的還原過程中加入了肼作為支持還原劑,因此在催化實驗中初始Pu溶液中含有10-2mol/L的肼。根據(jù)肼的催化氧化行為可知,即使在較高溫度和酸度條件下,不加催化劑時肼也是非常穩(wěn)定的。因此也可以得出,對于含支持還原劑肼的Pu(Ⅲ)溶液來說,如果支持還原劑沒有被破壞,Pu氧化很難發(fā)生。
為研究硝酸濃度對Pu催化氧化的影響,固定其他實驗條件,只改變酸度(2~6 mol/L),分析反應(yīng)過程中钚價態(tài)隨時間的變化。圖4為70 ℃時不同硝酸濃度對钚催化氧化的影響,其中圖4(a)為整個反應(yīng)時間內(nèi)的钚濃度變化曲線,圖4(b)是將前30 min內(nèi)的钚濃度變化曲線進行了放大。從整個反應(yīng)曲線來看,當c(H+)≤2 mol/L時,钚基本沒有發(fā)生氧化反應(yīng);當c(H+)≥3 mol/L時,不同酸度下Pu的氧化反應(yīng)都很快發(fā)生,并且隨著酸度的增加反應(yīng)加快,約30 min后Pu的氧化率均大于99.9%。因此,硝酸濃度對Pu氧化的影響很明顯,隨著酸度的增加Pu氧化速度加快。
3.5 mol/L和2 mol/L HNO3條件下,不同溫度Pu的催化氧化結(jié)果示于圖5。由圖5可知,溫度對Pu氧化的影響比較明顯,升高溫度有利于Pu的氧化,這也與肼的Pt催化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9]。對于钚的催化氧化,溫度大于70 ℃、且酸度大于3 mol/L時反應(yīng)較快,30 min內(nèi)Pu氧化率就可達到99%以上。當溫度大于90 ℃、酸度大于2 mol/L時反應(yīng)也較快,50 min左右Pu氧化率就可達到99%以上。
圖4 酸度對钚氧化的影響
圖5 溫度對钚氧化的影響
Pt催化的過程首先是要催化分解钚的支持還原劑,因此支持還原劑的濃度對钚的催化氧化也存在很大的影響。實驗中,控制酸度為3.5 mol/L,钚濃度為0.2 g/L,S/V=15.86 cm2/mL,溫度控制在90 ℃,改變肼的濃度從0.009到0.1 mol/L,測定钚的價態(tài)變化,實驗結(jié)果示于圖6。由圖6可知,在實驗條件范圍內(nèi),肼濃度的改變,钚氧化最終都可以實現(xiàn)。但隨著肼濃度的提高,钚氧化反應(yīng)的誘導期則明顯變長。當肼濃度為0.009 mol/L時,在不到40 min的時間內(nèi)钚就開始發(fā)生氧化反應(yīng),而當钚濃度為0.1 mol/L時,將近120 min時才開始發(fā)生钚的氧化反應(yīng)。
圖6 肼濃度對钚氧化的影響
在一定濃度的硝酸體系中,總是存在一定量的亞硝酸,當支持還原劑存在時,支持還原劑將亞硝酸不斷破壞掉,使之保持一個很低的濃度水平。根據(jù)對還原劑和支持還原劑的催化研究,當升高溫度,并加入一定量的催化劑時,還原劑會很快被分解,支持還原劑會很快被催化分解,當支持還原劑的濃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時,由于溶液中的亞硝酸與钚的反應(yīng)是自動催化的,因此會和钚很快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yīng),使钚的價態(tài)很快由三價調(diào)價到四價。在反應(yīng)的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反應(yīng)如下:
水法后處理流程為硝酸體系,體系中必然存在亞硝酸。因此,引入催化劑并控制適宜的溫度和酸度,Pu的催化氧化調(diào)價是很容易實現(xiàn)的。
(1)當體系中θ≥70 ℃且c(H+)≥3 mol/L時,Pu(Ⅲ)可被Pt催化氧化到所需的四價,Pu氧化率最高可以達到99.97%;
(2)升高溫度、加大酸度都有利于Pu(Ⅲ)的氧化;
(3)支持還原劑肼的量對Pu(Ⅲ)的催化氧化存在一定的影響。支持還原劑的濃度升高,Pu(Ⅲ)氧化的誘導期變長。Pu(Ⅲ)的氧化取決于支持還原劑被催化破壞的速度。
[1]吳華武,崔秉懿.核燃料化學工藝學[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9:167-175.
[2]Ananiev A V,Boltoeva M Yu,Sukov N L,et al.Catalytic Decomposition of Hydrazine in Weakly Alkaline Solutions on Platinum Nanoparticles[J].Radiochem,2004,46(6): 531-535.
[3]Ananiev A V,Shilov V P.Catalytic Reduction of Pu(Ⅳ)With Formic Acid in Nitric Acid Solutions[J].Radiochem,2004,46(3): 242-245.
[4]Ananiev A V,Shilov V P,Moisy Ph,et al.Heterogeneous Catalytic Redox Reactions of Neptunium Ions in the Aqueous System HNO3-HCOOH[J].Radiochim Acta,2004,92: 81-88.
[5]Ananiev A V,Shilov V P,Moisy Ph,et al.Heterogeneous Catalytic Oxidation of Neptunium(Ⅳ)in Nitric Acid Solutions[J].Radiochim Acta,2003,91: 499-503.
[6]Ananiev A V,Shilov V P,Brossard Ph.Kinetics of the Platinum Catalyzed Hydrazoic Acid Decomposition in Acidic Media[J].Appl Catal A: General,2004,257: 151-156.
[7]Ananiev A V,Broudic J C,Brossard Ph.The Platinum Catalyzed Hydrazine Decomposition in Non-Nitrate Acidic Media[J].Appl Catal A: General,2003,242: 1-10.
[8]Ananiev A V,Tananaev I G,Brossard Ph,et al.The Pt Catalysed Decomposition of Hydrazine in Acid Media[A].Atalante 2000 Conf,2000.
[9]常利,田保生,李衛(wèi)民.硝酸介質(zhì)中肼的氧化分解[J].核化學與放射化學,2005,27(2):96-98.
[10]孫宏,姜維功,楊清平,等.對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測定水中肼[J].環(huán)境科學,1995,16(1):74-77.
[11]隗秀芳,張清軒.PMBP萃取法分析硝酸介質(zhì)中钚的價態(tài)[J].原子能科學技術(shù),1991,25(3):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