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宜黃官員復出不能讓民意“自焚”
近日,有報道稱,“宜黃拆遷自焚事件”中被免職的宜黃縣委書記邱建國將出任撫州金巢經開區(qū)管委會主任,宜黃縣長蘇建國出任撫州公路局局長。此事引起廣泛質疑:免職官員,何以能在一年后即復出,復出的具體依據是什么?
對問題官員的問責,是一種制度性懲罰,問題官員的復出也需要一個制度性出口。官員復出,尤其是重大公共事件中的被問責官員復出,必須要經過民意監(jiān)督這道關,宜黃官員復出不能讓民意“自焚”。
事件
有多少公司靠政府“哺養(yǎng)”
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發(fā)布的2010年年報審計情況快報顯示,已披露年報的1570家上市公司中,1454家收到政府補貼,占比高達92.61%,涉及總金額高達464.4億,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獲補貼3187.09萬元。
歷數多年來的政府補貼,其名目之繁多,令人眼花繚亂。最主要的補貼方式分為三種:稅收返還、財政撥款和補償性收入。
業(yè)內人士指出,地方官員在決定補貼對象和金額時就存在很大的自由裁量權,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現(xiàn)行法律沒有針對政府補貼發(fā)放的硬性指標和明確的指引性條款,同時也缺乏明確的約束和限定。
關注
多地出重拳整治保障房
四級審核、14部門聯(lián)查、強制騰退、造假終身禁入……隨著今年1000萬套保障房任務即將收官,北京、上海、河南、河北等地近期密集出臺保障房管理新政,瞄準保障房資格造假、騙購騙租分配亂象重拳出擊。
對違規(guī)者懲處力度的不斷加碼,顯示出政府維護保障房公平分配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