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現(xiàn)代經濟學有三大塊組成: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及計量經濟學。其中微觀經濟學又是基礎。掌握好微觀經濟學就能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后課程打下扎實的基礎。因此微觀經濟學學得好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后繼課程的學習效果,本文結合我的多年授課經驗,針對現(xiàn)實微觀經濟學教學中的突出問題,談一談改進微觀經濟學教學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 微觀經濟學 經驗 建議
經濟學是一門科學,也是現(xiàn)代人必須掌握的知識。因為無論你將來做什么,都會遇到經濟問題——理性選擇問題。經濟學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非經濟類學生的選修課程,但對很多選學經濟學的學生來說,經濟學普遍感覺比較抽象,不太好學。
一、現(xiàn)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 微觀經濟學教學的層次定位不準
經濟學一般有三個層次的教學:入門層次、中級層次水平和高級層次。三個層次除數(shù)學的應用水平越來越高外,還有涉及內容的寬度不同,如:初級層次很少涉及博弈論、信息經濟學等內容。對大多數(shù)非經濟學職業(yè)就業(yè)傾向的學生來說,能夠學好前面兩者就是個比較好的選擇,當然對非經濟管理類學生來說,僅學點入門級的經濟學原理也是一種選擇,這樣至少能夠使他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看待一些問題,或者處理一些問題,能夠起碼有一個經濟學的視角。
而現(xiàn)在我們的實際的經濟學教育時,是忽略入門層次和中級層次差別的。往往缺乏入門層次的教授,就直接進入中級層次的教授,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的學生在首次接觸經濟學時會覺得很唐突及感到經濟學那么抽象錯覺的原因之一。
2 經濟學教材的選用不當
教材的可讀性、有趣性和權威性,是衡量一本基礎性經濟學教材的三個起碼標準。現(xiàn)在教材市場上微觀經濟學的教材汗牛充棟,真正能夠達到這樣標準的很少,無論是所謂的國家統(tǒng)編教材、推薦教材和規(guī)劃教材,基本上是國外(尤其是美國的)教材的改編版或者縮編版,而且原理層次的教材很少,介于初級和中級的教材太多,對經濟學基本原理介紹得不透徹,囫圇吞棗的解釋多?,F(xiàn)在一開始就直接開始教授介于初級、中級之間的知識,或者中級分析工具應用的知識,學生難免覺得抽象。另外再加上我們的教材可讀性和趣味性不夠。學生課前及課后的閱讀教材的興趣均不高,這就更減弱了講授的效果。
3 講授重點不突出,系統(tǒng)性把握不住
可能因為課時安排的原因,講授內容面面俱到,重點不突出,系統(tǒng)性把握不住。對微觀經濟學的最基本的原理解釋不到位,或者沒有時間講授到位。如:供求分析及其擴展,從學理上講實際上整個微觀經濟學基礎部分都可以是看成是供求分析的拓展:消費行為理論實際上是把需求曲線為什么是一條負斜率的原因講清楚;生產行為理論是說清楚為什么供給曲線是正斜率,成本理論是為說清楚供給曲線服務的。這就是學科內容內在邏輯一致性的最直接體現(xiàn)。
現(xiàn)在往往是沒有把供求講清楚,就講兩個行為理論,結果使學生不能在整體上把握知識,理解知識間的有機聯(lián)系。
再者,經濟學的另一個基本分析工具——最優(yōu)分析,也就是邊際分析,數(shù)學上講就是導數(shù),授課時往往僅僅給出求導的公式,沒有一個很好的經濟意義上的理解,就容易使學生產生經濟學就是數(shù)學的應用錯覺。而事實恰恰相反:數(shù)學僅僅是經濟學應用的工具之一,真正的經濟學是思想最重要的,雖然現(xiàn)在經濟學研究離不開數(shù)學,但最終他們是為解釋經濟現(xiàn)象服務的。
作為一門科學,經濟學的各個內容之間是存在內在聯(lián)系的,如果教師自己都沒有把握好這個學科知識間的內在邏輯及知識的系統(tǒng)性,他就很難真正能夠把握住重點,解決好應該講什么的問題的。
4 授課形式過分強調現(xiàn)代手段
傳授知識最重要的是看知識是否被對象創(chuàng)造性地接受,任何形式的傳授方式都是為這個根本目標服務的。PPT、傳統(tǒng)的粉筆加黑板形式、視頻等都應該是為這樣一個根本的目的而展開。我本人在聽現(xiàn)代新產權經濟學大師——哈佛大學經濟系OliverHart講授合約理論時,也未見Hart教授用PPT,整個授課都是用粉筆完成的。
現(xiàn)代化手段要,但關鍵不是采用什么樣的手段,尤其是經濟學,核心一定要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經濟學原理,及學會批判性閱讀和思考習慣。
5 案例教學及學生參與度不夠
結合案例來授課現(xiàn)在提及比較多,但真正能夠做到的不多。出現(xiàn)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好的案例而且能夠有機聯(lián)系整個知識點的案例不多。我一直嘗試能夠結合實際情景構建一個這樣的案例:可以貫穿整個基本的微觀經濟學核心知識點,現(xiàn)在看來遠沒有成功。但缺乏這樣的案例。并不等于不可以用案例,關鍵是老師要用心去感知社會的現(xiàn)實,尋找各個知識點上的案例還是很多的,新聞、媒體及熱點問題都可以作為案例來用,就看你老師能否作適當?shù)募庸?,歸納到經濟學原理上去,這方面張五常老師的書十分值得推薦。
學生參與程度首先是一個學生興趣的調動問題,其次才是個參與程度問題。只要老師能夠結合學生的興趣點來提出問題或者媒體上的實例為切入口,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還是蠻高的,另外一個注意的問題是:學生參與后往往會提出超出原理部分的內容,老師應該作適當?shù)囊龑А绻蠋煂洕鷮W前沿和研究方向把握得比較好的話,可以告訴學生今后會在什么樣的經濟學后繼課里對這樣的問題做出合理的解釋。這樣使學生能夠體會到現(xiàn)在學的知識的缺陷。也有利于促進他們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二、改進微觀經濟學的一些建議
1 結合授課對象選擇合適的教材
鑒于我們目前情況下。對經濟管理類學生除采用主要教材外(建議要選擇國外的教材,選擇以什么樣的教材為基本參考教材是教師的基本權力之一),可以選用一些國外的入門級教材作為輔助讀物。如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原理等。這樣可以較好地解決目前國內教材的層次和學習對象基礎斷層的問題。
2 適度增加微觀經濟學的授課課時
筆者覺得要真正掌握好微觀經濟學最基本的原理,對經濟管理類學生來講,課時至少應該在64以上,就64課時來講,一些前沿性內容,如信息經濟學、行為經濟學等還只能夠點到為止而已。對微觀經濟學為48規(guī)定課時的班級來講,就應該減少授課內容,突出微觀經濟學的核心內容。一般均衡理論應該不講(實際上一般也講不好),另外蛛網理論等拓展內容可以作為課后選讀內容。堅決克服為完成上課規(guī)定內容而講授內容的形而傾向,轉而以寧愿少講但一定要讓學生掌握為原則。否則講得最多,實際效果也等于沒有講。
3 微觀經濟學教研組,應該重視經濟學的案例創(chuàng)作
有沒有案例是案例教學及討論式教學的前提。國外很多教材是很重視案例的,老師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夠借鑒這些教材的經驗編輯出適應我國國情的案例。我們從事微觀經濟學教學的老師,可能研究興趣不同,但我覺應該從組織層次上,構建成一個小組,真正重視起案例采集、創(chuàng)作和更新。這些案例即要是學生能夠見到的社會現(xiàn)象、或學生生活中的實際體驗、或者媒體最近的熱點,又要能夠利用學過的經濟理論很好地去解釋這種現(xiàn)象、體驗或者熱點。這實際上也有利于教師的微觀經濟學功力的積累及今后研究。
筆者相信只要位于教學第一線的微觀經濟學教師,真正用心于教,把自己的經濟學功底打好和研究做好,平時上課時學會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和習慣,注意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根據(jù)判斷動態(tài)調整授課內容。微觀經濟學教學的效果一定能夠得到逐步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