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課堂就應讓人聽到瑯瑯的讀書聲,才有“語文味”。因此語文教學要高度重視朗讀,做到“讀你千遍也不厭倦”。朗讀時,講究方法和方式。
【關鍵詞】誦讀;滋味;朗讀教學;方法
說起語文課,我就想起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的一個極為經典的鏡頭:
先生在書房里便大叫起來:——
……
“讀書!”
……
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
在這里,課堂上,老師讀得眉飛色舞,課堂上始終回蕩著瑯瑯的讀書聲。語文課,就其本質意義而言,就是讀書課,讀書,才能上出“語文味”來。
“語文味”的積極倡導者程少堂老師說,“讀”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也是語文教學的第一學法。
當然,如今語文課堂上的朗讀,那與舊時代的學堂比,它不是盲目地朗讀,它要讀出情感,讀出形象,讀出韻味,讀出思想。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朗讀就要指導得法。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
下面就朗讀教學談幾點本人膚淺的看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讀出情感
“情由景生”,一個人情感的調動,有時往往需要觸發(fā)點。而且因為有了觸發(fā)點,人們很快就能進入這樣或那樣的狀態(tài)之中。我想,演員扮演一個角色,有時很需要到生活中去體驗一下,原因正是如此吧。碰到描寫山水景物的優(yōu)美文章,如《三峽》,我們大可以讓學生看一小段三峽風光的視頻或圖片,讓學生充分領略三峽壯美的景色,由此學生的心中會升起陶醉于三峽的自然風光之情。當然面對那樣的美文,那心中的熱愛祖國山水之情不由而然地噴發(fā)出來了。遇到濃濃親情的文章,如《散步》,我們可以在課前播放一段音樂《愛的禮贊》,帶領學生走進溫馨、和諧、幸福的氛圍之中,為朗讀課文定下了感情基調。
二、示范啟發(fā),感染學生
漸入佳境,又能對文章感情正確把握,并能讀得很到位。對學生來說,這很難。作為我們老師,就需要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精心地指導學生的朗讀,使師生的朗讀具有聲情并茂的節(jié)奏,和諧婉轉的韻律,呈現出作品的聲音美、神韻美,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這時,我們老師憑著自身的朗讀水平,“該出手時就出手”,進行范讀指導。我在教光未然的詩歌《黃河頌》時,就先示范朗讀,那激情澎湃的朗讀聲使學生深深感染,他們馬上產生了朗讀的熱情,情不自禁地讀起來,從而自然而然地進入詩歌的境界中去。但范讀只能起到“示范啟發(fā)”的作用,不是讓學生機械模仿。因為“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要盡可能多地留些時間讓學生自己讀。
三、靈活多樣,讀出形象
就文體來說,在教材中有詩歌、散文、小說、童話、寓言、說明文等。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在指導朗讀時,就應要根據不同的文體進行朗讀指導。像何其芳的《秋天》,情感濃郁,文字凝練優(yōu)美,要讓學生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基礎上,用恰當的語調、語速,有感情地朗讀,如“震落了清晨滿披著的露珠,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要正確地停頓;二是要讀出重音。通過這樣的朗讀指導,走進了詩歌美的韻律世界中,體驗了詩人的情感,漸漸步入了詩歌的意境中。下面重點談談散文朗讀的指導,以親情類散文《背影》為例。
這篇文章的朗讀指導重在對情感基調的把握。教師可以先進行總的指導,然后讓學生自由朗讀。也可以選擇重點段落,一段一段地朗讀體味。本文的感情基調是懷念,應深沉、舒緩地進行。朗讀第一段:讀得平穩(wěn)而深沉,注意兩句之間的停頓,讀好“最”的重音,舉重若輕地讀好“背影”二字;第二段:注意語調層次的變化,第一個層次讀得低沉而略顯哀傷,第二個層次是“父親”說的話,讀得低沉而堅定。第三段:用敘述的語氣來朗讀;第四段:用敘述的語氣來朗讀,平中有變,突出副詞和動詞,突出“不要緊,他們去不好”這句話的味道。第五段:平中有揚,要讀出當時作者年輕無法理解父親的那種不以為然的語氣,最后一句應用表達出愧悔和自責的感情;第六段:讀出層次,讀出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感情。特別是寫兩次流淚的句子,要讀得深沉而略帶激動和感嘆之情。第七段:讀出感慨、感動、傷感的情感。
四、注重朗讀方式,沉入情境
前文說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為個人的理解、閱歷、感受不一樣,對文章的理解、體驗也各不相同。在這時,我們可以采取多種的朗讀方式,讓學生盡情地體會文章的美感。朗讀方式有很多種,大致有:齊讀、個別讀、男女競讀、分角色朗讀、配樂朗讀、雙聲部朗讀、設計朗讀的腳本等。可以讓學生根據這些朗讀方式,再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選擇合適的朗讀方式。如《端午的鴨蛋》,汪曾祺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我想著“有味”,可理解為有意味,即隱含在句中沒有說出來的意思,就如潛臺詞一樣。怎么讓學生體味“平淡而有味”?
我思忖了好久,就想通過朗讀,給句子加腳本來體味這“味”。課堂中,選擇了這樣幾句:
1.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之處,還不就是個鴨蛋!只是切開之后,里面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嘆不已。(加“感嘆詞”品讀)
2.不過高郵的咸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讀出潛臺詞)但和我家鄉(xiāng)的完全不能相比!
效果還真不錯,這“平淡而有味”的語言特色,通過這一朗讀方式,學生輕而易舉地體會到了。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誦讀,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fā)展語感,加深體驗與感悟”。愿我們的語文課盡快“讀”起來,全面“讀”起來,讀出情感,讀出形象,讀出韻味,讀出思想,讀破語文教學徘徊不前的困局,讀出語文教學明媚的春天!
【參考文獻】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09年4月
《語文教學思維》 10年2月
(作者單位:浙江蒼南縣宜山鎮(zhèn)宜山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