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鑒賞是高中美術教育中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一模塊的教學關系對學生對美術課程的認識。在教學中,教師要提高自己業(yè)務素質,注重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的教學規(guī)律。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
美術鑒賞是運用感知、經驗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 “美術鑒賞”是普通高中階段美術科目的學習模塊之一,是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中“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基礎上更高層次的拓展與延伸。它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活動和主體性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欣賞、鑒別與評價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審美能力,熱愛本民族文化,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在實施了新課程以后,國家要求普通高中大力實施素質教育,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完善學生的人格,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展現,而高中的藝術類課程正好給學生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平臺,其中的美術課程在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涵養(yǎng)美感,豐富生活情趣和終身愛好美術的情感,培養(yǎng)人文精神,完善人格等方面都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高中的美術鑒賞是美術的起始課程,美術教師在這一模塊的教學直接關系到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認識,因此在新課程下務必要抓好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
一、教師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美術藝術修養(yǎng),豐富美術鑒賞的知識
美術藝術修養(yǎng)是一個美術教師必須具備的,而且需要在長期的美術教學或者在長期的學習中形成的一種藝術氣質,這是藝術類課程與其它文化課程有所區(qū)別的地方。教師要提升自己的美術鑒賞能力是當好美術教師的條件之一。
1.理論是實踐的基礎,沒有理論的教學是空中樓閣,理論聯系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理論必須放到實踐中才能發(fā)揮作用,實踐必須要有理論支撐,教師要在教學上取得突出的教學成績,沒有過硬的理論知識,僅靠膚淺的美術知識是無法勝任教學工作的。作為美術教師,理論知識主要是有關美術史,美學著作和美術論文,還有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教師要廣泛的閱讀古今中外的各種美學書籍,形成自己的心得體會,并創(chuàng)造性的在實踐中運用。經過反復的教學實踐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在實施新課程以后,教師還要學習有關新課程理論方面的知識。新課程的教育理念是時代發(fā)展的產物,是教育規(guī)律的直接體現,它反映了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因此新課程理論的學習也是必須的,很多教師輕視新課程改革,認為沒有必要,于是在教學中還是按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學,這是觀念問題,需要改變。
2.教師要經常開展同行之間的交流活動,廣泛的接受各種美術教學方面的信息,同行之間的教學交流活動,可以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教師還要多參觀美術展覽,關注一些經典的美術作品,學會鑒賞美術作品,發(fā)表評論,還要了解當今美術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
二、行校本課程的開發(fā)
在我國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成了新課程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校本課程”的含義簡單的說就是學校開發(fā)適合本校的課程內容,它是建立在學校的實際情況基礎之上的課程。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主要是教師去完成,校本課程的開發(fā)需要綜合國家教材,綜合學校、學生、家長的意見,然后共同參與決策的過程。由于我國各地的經濟發(fā)展水平不一樣,地方與地方之間的教育發(fā)展也不均衡,因此實施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是必要的,特別是高中美術課程需要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的進行課程開發(fā),對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的提升是有益的。例如農村學校的美術課程的開發(fā)可以與當地的鄉(xiāng)村文化和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民間勞動成果結合在一起,可以大大的豐富校本課程的魅力,可以展現地方特色,通過學生的學習,有一些民間的文化成果可以走向世界。這也是高中美術教師開發(fā)地方課程的意義所在,在美術鑒賞這一方面的課程的開發(fā),由于都是一些經典的美術作品的展現,因此開發(fā)的難度可能有點大,但只要教師多努力,應該是可行的。
三、鑒賞的教學要注意以下問題
1.多種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美術鑒賞是對美術作品進行聯想和想象,進而發(fā)現美術作品獨特的藝術個性,以達到提升自己的美術鑒賞能力的目的。要讓學生有興趣,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實物模型等手段進行教學,教師也可以挑選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作品,例如《開國大典》,在教學中再配上相關的音樂,學生學習才不會枯燥。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己用文字的方式描述對作品的理解,用表演的方式對作品進行解讀,在《開國大典》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扮演畫中的各個角色,通過自己的表演達到對作品的真正理解。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課外收集資料,通過學生相互的交流,發(fā)表自己看法,教師要充分的尊重學生意見,但要做好指導,美術鑒賞的學習如果不注意加以引導,就會偏離方向。有的教師認為美術鑒賞課教師要盡量少講,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學生的看法都是對的,如果學生對作品的解釋違背了作者的基本意圖,這說明學生對鑒賞的基本知識還欠缺,這時,需要教師加以指導。因此教師在進行美術鑒賞的教學時,要向學生介紹一些基本的鑒賞方法,在鑒賞每一部作品時,要讓學生了解這部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以及作者的背景等,這樣在鑒賞時,就不會偏離方向。
總之,高中美術鑒賞的教學,要讓學生積極的參與,讓學生多接觸到古今中外一些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同時教師的教學方式的改變,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的提升及知識的儲備也是很重要的,只有多在實踐中反思、創(chuàng)新,才能實現新課程的教學要求,才能真正的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縣團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