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圖書館承載著傳播知識、繼承和收藏的職責,確立公共圖書館是完全公益性事業(yè)單位,其前提是由政府根據(jù)需求,通過加強圖書館的軟、硬件建設,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大眾的需求,實現(xiàn)社會公共文化的均等化。公共圖書館免費服務是時代進步的一個象征,也是我國邁向現(xiàn)代化的一個標志。但在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中,免費開放政策在管理上還存在一些問題。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政策;公益性
[中圖分類號]G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1)010-0100-02
我國自從改革開放后,經濟持續(xù)發(fā)展,人民生活得到實質改善。隨之,推進文化惠民的呼聲日益高漲,讓群眾享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文化成果,既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需要,又是維護、實現(xiàn)和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具體體現(xiàn)。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的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免費開放圖書館、博物館、藝術館和文化館,積極建立文化信息網,推動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據(jù)統(tǒng)計,我國公共圖書館已進入全免費時代。在這股免費熱潮中,標志著我國公共圖書館從過去的傳統(tǒng)型服務理念,向現(xiàn)代型服務理念的改變。
一、 公共圖書館的公益性地位
文化是人類之根,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公共圖書館承載著傳播知識、繼承和收藏的職責,在這個精神家園里,政府一定要承擔起這個任務,因為公共事業(yè)的圖書館既要服務于社會,又要考慮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還要關注公眾個體利益與整體利益的統(tǒng)一。
關于圖書館的作用,或者說圖書館的社會職能,1975年國際圖聯(lián)在法國里昂召開的圖書館職能科學討論會上,一致認為主要有四種:首先,保存人類文化遺產。圖書館的產生是保存人類文化遺產的需要。因為有了圖書館這一機構,人類的社會實踐所取得的經驗、文化、知識者得以系統(tǒng)地保存并流傳下來,成為今天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其次,開展社會教育。近代,資本主義大工業(yè)的產生,要求工人有較多的知識和勞動技能,圖書館從而真正走入平民百姓當中,擔負起了對工人的科學文化知識教育的任務。現(xiàn)代社會,圖書館成為繼續(xù)教育、終身教育的基地,擔負了更多的教育職能。其三,傳遞科學情報。傳遞科學情報是現(xiàn)代圖書館的一個重要職能。圖書館豐富、系統(tǒng)、全面的圖書信息資料,成為圖書館從事科學情報傳遞工作的物質條件。在信息社會里,圖書館的科學情報功能將得到加強。其四,開發(fā)智力資源。圖書館收藏的圖書資料是人類長期積累的一種智力資源,圖書館對這些資源的加工、處理,是對這種智力資源的開發(fā)。同時,圖書館將這些圖書資料提供利用,是開發(fā)圖書館用戶的腦力資源。換言之,圖書館承擔有人才培養(yǎng)的職能。另外,圖書館作為一個文化教育機構,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還為人民群眾提供了第五種功能——提供文化娛樂。圖書館提供的服務,滿足了社會對文化娛樂的需要,豐富和活躍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在精神文明建設當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分別在1949年、1972年和1994年以20多種語言發(fā)表了《公共圖書館宣言》,由政府制定法規(guī),確立公共圖書館是完全公益性事業(yè)單位,其前提是由政府根據(jù)需求,通過加強圖書館的軟、硬件建設,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大眾的需求,完全解決公共圖書館的經費和人員問題,免除圖書館的后顧之憂。
二、 公共圖書館的發(fā)展趨勢
我國經濟的騰飛,使人民擺脫了貧窮落后,如果想進一步發(fā)展生產力,創(chuàng)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必須尊重知識,依靠科技。加強公共圖書館建設,構造公共文化體系很有必要?!秶摇笆晃濉睍r期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中指出,在當前和未來相當長時間內,中國文化發(fā)展的根本任務,首先是構建起新時代的民族和文化精神,要采取政府購買、補貼等方式,向基層、低收入和特殊群體提供免費文化服務?!毒V要》里明確表示,免費讓公共圖書館還原回到公益本來面,給廣大人民以“文化低保”,實施公益性的服務是勢所趨,也大這是讀者的希望,更是政府政策進步的具體體現(xiàn)。
首先,在20世紀80年代初,國家開始實行市場經濟,圖書館也曾一度出現(xiàn)“以文養(yǎng)文”的局面,開展有償服務活動,各地公共圖書館紛紛出現(xiàn)創(chuàng)收活動,如年度借閱費、圖書證工本費、年檢驗證費、文獻復印費、文獻檢索、光碟刻錄費、講座門票費、古典古籍特別借閱費等一系列名目繁多費用。當然,給舉步維艱、政府投入不足的圖書館工作人員帶來了一些福利外,但受到最大傷害的是政府形象,即納稅人已交了費,現(xiàn)在又要重新交錢,扭曲了公共圖書館公共文化的性質。同時,對一些弱勢群體,尤其是下崗、低收入和殘疾人等群體,無法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文化服務。國家設立的公共圖書館,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是公共圖書館的重要職能之一,它降低門檻,讓所有人能夠平等、無障礙地享受公共文化。
其次,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質、文明程度,構建和諧社會,推動人類向前發(fā)展,實現(xiàn)知識民主化和全社會知識共享是圖書館的任務。圖書館建設是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一部分,我國實行先進文化建設,包括圖書館本身軟、硬件的建設和發(fā)展。第一,公共圖書館是一種文化福利,其作用是一個專門收集、整理、保存、傳播文獻并提供利用的科學、文化、教育和科研機構。它負責向社會提供學習科學技術的方便,加強知識的傳播,提高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從而促使人類進步。第二,公共圖書館是政府信息公開的重要平臺,只有在體現(xiàn)社會公開、公平的具體實踐,只有在沒有任何門檻的情況是下,使群眾免費獲取政府信息, 及時掌握和得到政府服務資信,達到社會平等、民主,才能構造真正的和諧社會。第三,公共圖書館消除門檻全免費。近年來,我國發(fā)達地區(qū)已實行公共圖書館全免費服務,它們有政府強大的財政力量支撐,當然是輕易如舉。但作為欠發(fā)達地區(qū),經濟環(huán)境還是“吃財政飯”,就顯得無能為力了。如我市雖屬欠發(fā)達地區(qū),但由于政府重視,近年來投資近2000多萬建起新的公共圖書館,僅收50元按金,其他費用,如年檢、工本等一切費用全免,對于一些弱勢群體,殘疾、低保則連按金也不收,真正回歸到公共圖書館的本質屬性,體現(xiàn)了人的文化權利和知識權利。
其三,公共圖書館免費服務是時勢所趨,也政府任務和民眾要求。免費享用公共文化資源,其內涵是一種知識權利和文化權利,在世界上把這種權利歸回到基本人權,是一個民主政府的一項責任。由于受客觀條件制約,圖書館面臨“創(chuàng)收”的“以文養(yǎng)文”誤區(qū)。近年來,在我國經濟總量已經是世界第二大國,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日益提高,各地政府對公共文化加大投入,發(fā)達地區(qū)公共圖書館率先實施免費服務,現(xiàn)在欠發(fā)達地區(qū)已逐漸加大公共文化設施投入,公共文也邁進免費時代,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經費來源主要依靠政府拔款,即依靠納稅人支持運行,就必須提供相應的普及知識和傳播知識免費服務,實際上是市民因其已通過納稅,政府實際購買了服務,即是免費公共圖書為市民服務。
我國公共圖書館免費服務是大勢所趨,從經濟意義上來說,國家興辦的一切公共設施,都是用納稅人的錢興建,這些公共設施和服務,理應為每個公民提供基本和無償?shù)墓卜?,這就是圖書館的公共性、無償性法理與制度的依據(jù)。
三、 免費服務帶來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公共圖書館免費服務是時代進步的象征,也是中國邁向現(xiàn)代的一個縮影,但在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中,在管理上難免會出現(xiàn)和產生一些問題,必須靈活把握,盡快予以解決。
首先,把握好免費不能無極限。免費只是提供給公民的基本文化權益,并不是無限地獲取任何資信和技術,甚至獲取危害國家安全的信息,同時也不能認為公共圖書是國家資源,就任意占有或肆意毀壞,避免對公共資源的濫用,使別人失去了享受基本文化的權利,公共圖書館要把握一個原則是盡量使公益性服務達到均等化,對社會一些弱勢群體實施傾斜政策,使他們更好地享受社會資源。。
其次,處理好免費與收費之間的矛盾。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是純公益性,如借閱、閱覽室開放、一些基本學術知識講座等,它應是全免費的。但如一些復印,就有一定成本核算,紙張、機器折舊、人工等這些成本需少,但也是公共資源,不應由個人占有公共圖書館不可能完全承擔起在公共圖書館不應支出所需費用。
最后,實行免費服務必然會加大圖書、文獻的流量,在產生良好社會效益的時候,也會帶來一定問題。其一是讀者增加,流通量肯定增加工作量,管理人員不夠,特別是一線窗口及公世區(qū)域管理的服務范疇擴大,工作強度增加,管理難道增大,容易造成服務不到位,在增加人手的前提下,要求管理者科學合理分配人力資源,以免好事辦成壞事。其二是運營成本增加,圖書館的經費來自于財政支付,政府作為公共圖書館財務的支撐者,在費用免除的情況下,增加投放資源,作為公共圖書館,加大經費投入,對于發(fā)達地區(qū)也許不是問題,但欠發(fā)達地區(qū),只是吃飯財政就顯得捉襟見肘。
因此,針對全面免費開放所出現(xiàn)問題,需要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完善各項規(guī)章制度,實行制度管人和事,形成制度管理的局面;二是,實行崗位津貼,對于每個崗位根據(jù)其工作量,定下量化考核標準;三整合內部科學工資源,提高工作效率,讓想干事、能干事的充分發(fā)揮個人潛能;四是提高管理者的水平和能力;五是發(fā)揮社會力量,共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