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校園安全危機矛盾突出的現(xiàn)實,將安全問題分為校園物理性傷害和校園暴力事故,指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大環(huán)境的缺失是影響初中校園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要做到教育到位、協(xié)作到位、校家教育聯(lián)動到位、管理到位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校園安全危機;家庭教育;社會協(xié)作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1)010-0126-02
學校安全工作是全社會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關系到青少年學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長,關系到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幸福、安寧,甚至還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頻發(fā)的校園安全事故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保護好每一個孩子,使可能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安全事故盡可能減少到最低程度,已成為學校教育和日常管理的重要內容。
校園安全事故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校園物理性傷害,如學生在課余時間相互追逐、戲耍、打鬧時,使用筆、石子、小刀、玩具等器械造成的不當活動事故傷害,校園踩踏事故,校內交通事故,體育活動或課上活動隨意造成的事故傷害,體育器械使用時不得要領而造成的體育活動事故傷害,在勞動或社會實踐中造成的勞動或社會實踐事故傷害,消防事故,因學生特殊疾病、特殊身體素質、異常心理狀態(tài)受到意外沖擊而造成的學生身體特殊事故傷害,自然災害事故,衛(wèi)生事故,校園基礎設施造成的事故等;另一類則是各種校園暴力事故,如斗嘴、辱罵、毆斗、群毆等有可能傷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行為等。
一、造成校園物理性傷害的原因
(一)學校安全防護基礎設施不到位
一方面,校園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布局不合理、檢查不及時,導致校園內存在許多安全隱患。如學校走廊內欄桿的高度設計不合理,或欄桿材質、質量低下容易變形;樓房過道、出口及樓梯的設計不符合消防規(guī)定;校園內設有深水池、水井且沒有欄桿、池蓋、警示牌等防護和警示措施;體育設施和器材不能定期檢查、維修和更換;校園危房仍在“帶病”使用;老化的供電線路沒有及時更換;實驗室通風不暢,器材破損、漏失、接觸不良或過期實驗藥品未及時更換等。
另一方面,學校防校園突發(fā)事件意識淡薄,宣傳不到位。以校園消防事件為例,大多教師消防知識缺乏,很多師生分不清滅火器屬于哪種類型,甚至不會使用滅火器;消防器材嚴重不足,或有缺損未及時修補和完善,或長期處于閉鎖狀態(tài);有的學校開設了消防課但經常被占用;有的學校很少開展諸如消防演練等逃生實踐活動,一旦發(fā)生火情,沒有處理經驗,師生不知如何應對等。
另外,還表現(xiàn)在學校對校園安全管理重視不到位,預防和處理突發(fā)事件等工作機制不健全。如學校沒有專門的應急和處理突發(fā)事件的管理和協(xié)調機構,或大多是其他管理部門兼任;大多學校都設有預防和處理校園安全事故的具體辦法和實施細則,但這些辦法和細則大都形同虛設,落實不到位;處理突發(fā)事件的預案、設計不合理,更沒有經過實踐演練,實施起來大多空洞無效果,有的甚至連安全預案都沒有;尤其是一些城市偏遠學校,大多屬“領導不看、經費不撥、校長不管、家長不問”的“四不管地區(qū)”,校園安全更是無從談起。
(二)初中學生的安全意識薄弱
介于小學與高中之間的初中生,年齡大部分在13~15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體質與智力發(fā)展不協(xié)調,容易導致安全事故發(fā)生。如在課余時間相互追逐、戲耍、打鬧,圖一時高興而無法正確把握交往分寸從而“鬧出”很多校園安全事故;交通意識淡薄,不走人行道,隨意橫穿馬路,強行超道,高速騎車,騎車帶人;自我防護意識淡薄,體育活動不遵守紀律或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隨意,體育器械使用時不得要領;在勞動或社會實踐中安全意識差,操作不熟練或不按要求操作等。
此外,學生缺乏應有的安全常識,尤其是自救自護能力差也是造成校園安全事故頻發(fā)的重要因素。如遇到暴風雨、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無法有效逃生,不注意食品衛(wèi)生安全,經常光顧校園周邊“三無”小吃攤等。
二、校園暴力事故頻發(fā)的原因
(一)德育教育缺陷
首先,學校學生德育教育缺陷的原因是應試教育。孩子接受的九年義務教育中,小學有看似很充分的德育教育活動,比如主題班會、思想品德課,少先隊組織的隊會;初中德育教育安排也不錯,有共青團組織、德育工作計劃、德育征文、參觀愛國教育基地等形形色色的德育教育活動。但各種校園安全危機的不斷出現(xiàn)證明這種德育教育的效果微乎其微。筆者認為,在成績壓倒一切的評價制度面前,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將教育的重點放在提高學生成績上。在這種情況下,很少有教師真正重視學生的品行教育,甚至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只是機械地完成任務。
其次,學校德育教育如此尷尬,是因為缺少有力的政策支持。國家要求面對新的形勢和要求,必須解放思想,事實求是,努力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但同時又缺乏相應具體的政策來保障這一原則的實施,從而使得學校德育教育成為一紙空文。
再次,對不同年齡學生德育目標定位缺乏合理的層次性。學校往往把對成人的德育目標簡單化套在中小學生身上,使德育目標有成人化傾向。教師往往用對待成人的標準要求中小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具有“共產主義理想”等,教育最終要使學生具有“熱愛社會主義”的品質,具有“共產主義理想”,但是如果不顧學生年齡和認識發(fā)展規(guī)律、道德判斷能力而把這種標準強加于學生身上,其教育效果必將低效。現(xiàn)代社會所必需的文明禮貌習慣、好公民觀念教育等,只是利用課堂政治課講述,而不去從行業(yè)規(guī)范要求和檢查入手,不去抓養(yǎng)成教育,這只是要求學生知道,不要求學生做到,這根本達不到中學生基本道德素質的要求。
最后,對學生缺乏有效的心理引導。當代的學生正處于變革的社會大背景下,面臨著一系列的選擇與競爭;初中階段又恰逢心理波動較大的年齡,各種心理活動異常活躍,還伴隨著種種復雜的人際關系和學習壓力,常會因為受到挫折、困擾而產生情緒波動。所以會產生很多的心理問題,他們往往會選擇自認為合理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體質的迅速變化使他們最終選擇暴力手段,從而發(fā)生校園暴力事件。
(二)家庭教育缺陷
家庭教育缺陷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環(huán)境的缺陷,如家庭父母文化素質偏低,教育孩子時又不講究方式、方法,經常用一些不妥當?shù)暮唵蔚姆椒▉硖幚砗⒆拥母鞣N問題,要么溺愛,要么粗暴,使孩子深受影響;另一方面是家庭離異對孩子造成很大傷害,使孩子對愛失去了信心,對生活產生了反感和排斥,從而產生厭學,甚至出現(xiàn)破罐子破摔的抵觸情緒。筆者跟蹤觀察發(fā)現(xiàn),初中學生表現(xiàn)不好,無心學習,抽煙、打架、早戀很大程度與學生的家庭教育分不開。
(三)社會大環(huán)境的缺失
網絡在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也夾雜著各種有害的信息,缺乏判別能力的青少年無法抵制這種網絡毒瘤的攻擊,而走上歧途。在各種不良信息中,網絡游戲與色情網站坑害了一大批天真可愛的青少年。青少年癡迷網絡游戲和色情網站好像成年人染上毒癮一樣可怕。這些惡習不僅搞垮了孩子們的身體,更搞垮了孩子們的精神,會毀掉孩子們的一生。如今孩子們身上出現(xiàn)的很多問題的確是網絡惹的禍。網絡游戲讓這些只有十三四歲、還沒有足夠的自制力的學生癡迷,他們逃學、騙人只為了多闖幾關;一些網站讓這些心智還沒有成熟的孩子誤入歧途,出現(xiàn)早戀等問題。
除了學校、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的缺失外,還有很多因素會誘發(fā)初中生產生校園暴力事件。校園安全好壞牽動者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幸福,影響著社會的和諧。因此,近來從中央到地方都下工夫去保護學生的安全。
三、 應對校園安全危機的策略
(一)教育到位
學校應該每學期開展三到五次法制、安全教育講座。班級可以利用主題班會,開展戶外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救能力。同時,教育學生遵紀守法、文明有禮、不瘋狂打鬧、不擁擠、不完危險游戲、不以身涉險等。
另外,建立并逐步完善心理咨詢室,根據(jù)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咨詢和輔導活動,幫助學生克服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心理與行為問題,增強調試能力和社會活動適應能力,幫助他們處理好環(huán)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人格發(fā)展和情緒調節(jié)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其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
(二)管理到位
成立學校、班主任、家長和學生四位一體的安全管理網絡。一級對一級負責,制定安全預案,加強安全管理。讓師生樹立“安全無小事”、“安全責任大于天”的思想;抓好后勤管理,監(jiān)控學生飲用水和食品安全,杜絕“三無”食品進入校園。
(三)校家教育聯(lián)動到位
教師要做好后進生的工作,及時家訪,多與后進生溝通,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同時,指導家長用恰當?shù)姆绞浇逃⒆印?/p>
(四)協(xié)作到位
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加強與公安、安監(jiān)、衛(wèi)生、文化、建設等有關部門的聯(lián)系,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及時溝通情況,解決重點問題,共同做好中學安全管理工作,把學校及周邊環(huán)境綜合治理、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等各項任務和措施落到實處;要會同衛(wèi)生部門切實做好學校傳染病防控與食品衛(wèi)生安全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有效控制學校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