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鑒賞詩歌形象,是高考詩歌鑒賞內(nèi)容之一。詩歌中的“形象”,也是詩歌抒情達意的的重要載體。詩歌中的“形象”主要有“人”“景”“物”三種,對這三者的鑒賞雖有難度,但也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本文旨在探討詩歌形象鑒賞中的簡約格式化,為高三備考提供一種思考方向。
【關(guān)鍵詞】詩歌 形象 格式化
詩歌中的“形象”,也可稱作“意象”。形象就是“形”之“象”,意象也可稱作“意”之“象”。詩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作品中生動具體的蘊含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藝術(shù)形象。詩歌中的形象,我們可以分成三類,人之象,景之象,物之象。
一、詩歌中的人(人之象)
詩歌中的人,既可以是詩人自己,也可以是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不管是哪種,它的答題格式大致可以按照下面的格式,三個部分:①什么形象,②形象的主要特征,③形象的意義(或作者寄寓的感情)。
(一)抒情主人公形象
秋 浦 歌
(唐)李 白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析:這是一首抒憤詩。詩人以浪漫主義的藝術(shù)手法,塑造了自我形象,把積蘊極深的怨憤的抑郁宣泄出來。
問:詩歌塑造了一個怎樣的抒情主人公?試作簡要賞析。
答:①詩歌塑造了自己已經(jīng)衰老,但壯志未酬,內(nèi)心非常痛苦的自我形象。(什么形象)||②愁生白發(fā),人所共曉,而長達三千丈,愁思多么深重,秋霜色白,憂傷憔悴,“得”字直貫到詩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擠壓抑,所志不遂,因此愁生白發(fā)。(形象的特征)||③詩人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表達了非常憤激的情緒。(形象的意義)||
(二)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訴 衷 情
(宋)陸 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guān)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析:這首詞前兩句回憶當年在抗金前線的戰(zhàn)斗生活:“關(guān)河夢斷何處”是說一覺醒來,關(guān)河要塞不知在何處。下片主要表達了敵人尚未消滅,自己已經(jīng)衰老的感慨。
問:簡析陸游《訴衷情》的人物形象。
答:①詩歌描寫了一個空有一腔報國之志卻無報國之門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②詩中人物曾經(jīng)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現(xiàn)在雖被棄置不用,但仍胸懷報國之志,心系抗金前線。(形象的特征)||③詩歌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感慨。(形象的意義)||
二、詩歌中的景(景之象)
中國古代的詩歌,非常講究“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言情”,即作者內(nèi)心的解剖,以寫景的方式來達到“言情”的目的,這是一種“藝術(shù)”。鑒賞這類形象,應(yīng)以所寫景物的自然屬性為依據(jù),分析理解作者借以抒發(fā)的情感。它的答題格式也可分為三個部分:①什么形象,②形象的主要特征,③形象的意義(或作者寄寓的感情)。
田 園 樂
(唐)王 維
桃紅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析:這首詩描寫了春天夜雨過后,清晨美麗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悠閑的心情。詩中的描寫繪形繪色,由景生情,詩中有畫?!疤壹t”、“柳綠”、“花落”、“鶯啼”,詩人抓住了春天的特征,描畫出一幅柳暗花明、清新幽寂的春之圖。全詩對仗工整,音韻鏗鏘,詩歌以動襯靜、靜中有動。詩中那些搖曳多姿的靜美之境,表現(xiàn)出了自然景物和田園生活中某種特別的情趣和意蘊。王維山水詩中的“動”,只是一種藝術(shù)手段,而描寫和表現(xiàn)大自然中田林山水的靜美境界,才是其山水詩中主旨所在。
問:這首詩在寫景方面有哪些特點?
答:①這首詩描寫了春天夜雨后清晨美麗的景象。||②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的第一、二句是一幅帶露披煙的桃紅綠柳圖:桃紅、柳綠、落花是靜景,鶯啼是動景。||③表達了主人閑適恬靜的心境。||
三、詩歌中的物(物之象)
物象,是作者人格化了的具體的事物。詩人通過對這種對象征性的對象的描寫,可以曲折地表現(xiàn)詩人內(nèi)在品質(zhì)或人格情操。物象是意象的基礎(chǔ),物象加上了詩人的主觀色彩就可以言志、言情了。這種題的答題的格式還是可以這樣:①什么形象,②形象的主要特征,③形象的意義(或作者寄寓的感情)。
北 陂 杏 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注:陂(bēi),池。這里指的是池邊或池中小洲。這首詩系王安石晚年所作。詩人原先積極推行新法,晚年被迫閑居江寧,眼看著自己親手制定的新法被一一廢止。
析:一、二句寫景狀物,描繪杏花臨水照影之嬌媚。首句點明杏花所處地理位置?!摆椤保颂幨侵赋靥?。一池碧綠的春水環(huán)繞著杏樹,預(yù)示著勃發(fā)的生機?!袄@”字用得精巧,既寫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勢,又寫水花之相依相親。次句從花與影兩個方面寫杏花的綽約風姿。滿樹繁花競相開放,滿池花影搖曳迷離。“妖嬈”二字本用于寫人,這里移用于杏花,展現(xiàn)了杏花爭奇斗妍的照人光彩。一個“各”字,表明在詩人眼中,花與影一樣地美艷、多情,一樣令人流連忘返、沉迷自失。
三四句議論抒情,褒揚北陂杏花品性之美。這兩句托物言志,耐人玩味。“東風吹作雪”,這一筆淋漓地描繪出風吹杏樹,落英繽紛,似漫天飛雪,而隨波逐流的凄美景象,比喻生動,浮想聯(lián)翩。這一對比啟人深思:“南陌”在此詩中與“北陂”相對立,這兩個背景意象包含著一種空間的隱喻。一“縱”,一“絕”,呼應(yīng)緊密,激濁揚清,擲地有聲地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與人生操守。
問:詩中的杏花是怎樣的形象?
答:①詩中的杏花是妖嬈美麗、高潔堅貞的形象。||②詩人以“作雪”和“成塵”作喻,用“縱被”和“絕勝”來強調(diào),深沉而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悲壯情懷。||③擲地有聲地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場和人生操守。||
作者單位:四川省武勝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