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寫作教學中,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然而,直面學生作文現(xiàn)狀,胡編亂造、抄襲、復制情感等不良現(xiàn)象比比皆是,值得廣大語文教師深思。究其原因,一是學生生活閱歷少,無話可說,作文時只好編造。二是學生思想尚未解放開來,存在羞怯心理。三是教師對學生作文的誤導是學生造假的重要原因。教師的誤導具體表現(xiàn)在:教師有意無意地給學生造成一種“寫作文很難”的印象,主觀上把作文變得神秘了,使學生對作文產(chǎn)生了畏難情緒;教師不注重啟發(fā)引導,一味地逼著學生寫,讓學生覺得作文難而無趣;教師重視寫作技巧的指導,輕視對學生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鼓勵;對學生模仿成功的范文大加贊賞,而對學生敢于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但形式欠佳的習作卻不予肯定和鼓勵;教師對學生模仿作文的指導不夠,導致學生在作文模仿時出現(xiàn)復制情感等歪曲現(xiàn)象,教師卻沒有及時加以糾正;教師對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熱愛生活等教育的缺失,使學生為了寫作文而寫作文,脫離了現(xiàn)實生活的作文自然也就變得虛假了。
針對以上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引導學生在寫作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一、積累作文素材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要想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必須有豐富的生活閱歷和體驗作基礎,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學生的生活閱歷和體驗可從兩個方面積累:一是積累直接經(jīng)驗?!艾F(xiàn)實生活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唯一源泉?!苯處熞⒅匾龑W生觀察現(xiàn)實世界,觀察自己身邊的人和事,親身感受生活,不斷積累生活經(jīng)驗,提高思想認識水平。二是積累間接經(jīng)驗。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即使再豐富多彩,由于受生活條件、年齡特點及心理素質(zhì)等因素的制約,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也難以全面、正確、深刻。因此,要通過閱讀來體驗他人的生活經(jīng)驗來豐富和發(fā)展自己,而閱讀是學習的重要途徑。借助教科書、課外書,網(wǎng)上電子書等多種閱讀材料來豐富學生的生活積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二、營造習作氛圍
1.提供有利條件孕育情感。學校、家庭、社會要為孩子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讓孩子在適宜的生活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從而積累起對生活的感悟,為表達情感打好“腹稿”。比如,要讓學生表達對校園新貌的贊美之情,學校就應創(chuàng)建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校園面貌的“新”,在耳濡目染的影響中表達出來的情感才會真實、感人。要讓學生描寫一處景物,教師組織學生實地觀察一定會比學生閉門造車寫出來的文章真實、細致得多。
2.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激發(fā)情感。情感是需要激發(fā)的,正如一節(jié)課需要導入一樣。一節(jié)好的教學課一定有讓學生聚精會神的導入方式,為全課的成功開好頭,起好步。而如何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花同樣事關(guān)作文成敗,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切不可忽視。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當教師出示作文題目及要求之后就立即讓學生動筆,學生很難寫出感人的文章來,因為學生缺乏醞釀情感的過程,此時硬逼著學生去寫,學生就只能胡編亂造了。如果我們把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作為學生習作的前奏曲加以奏響,讓學生投入到這一情境之后再動筆,勢必水到渠成,事半功倍。我在教學生如何寫新聞報道這一單元時,恰逢我校即將舉行首屆校園讀書節(jié)開幕式,于是我讓學生積極參與開幕式的每一項活動。開幕式結(jié)束后,我又及時組織全班學生回顧活動過程,討論參加開幕式活動時的感受,然后向?qū)W生講解新聞報道的特點并讓學生觀摩例文的寫法,最后我才讓學生動筆寫作,結(jié)果全班學生都達到了寫作要求,部分學生還寫得很有吸引力。
3.促進交流合作升華情感。一個人的思維活動往往是有局限性的。當學生局限于某種思想認識,難以寫出有意義的主題和表達出積極的情感時,我們應該讓學生以合作的方式參與到交流活動中。同時,教師不妨也以平等的一員參與其中,讓心靈與心靈碰撞,使情感與情感交融,從而達到提高認識,升華情感的目的。
4.尊重學生個性抒發(fā)情感。當學生打好情感的“腹稿”想要一吐為快時,教師應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情感,不要給學生太多束縛。特別是對一些社會現(xiàn)象,學生有獨立認識并且有與眾不同的看法時,更需要教師的保護和鼓勵,甚至要順勢進行更深層次地引導,讓學生寫出標新立異的佳作。
三、堅持正面引導
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寫出表達真情實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倡導學生作文實話實說。要讓學生說真話、實話,就要鼓勵學生怎么想就怎么寫。哪怕語言不怎么流暢、通順,也要對學生敢于實話實說給予肯定。這就要求教師把每一位學生看做鮮活、真實的生命個體,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話語權(quán),減少對學生的束縛,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難情緒,讓學生輕松寫作文。
2.鼓勵學生消除羞怯心理。有的學生在作文中之所以不說真話、實話,是怕寫出真話被別人取笑;還有的是寫出真事怕被他人記恨,所以就編假話、套話來應付了事。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還要有在班上弘揚說真話的勇氣,堅決抵制說假話、編假事的不良行為,要讓每一位學生都覺得只有說真話,才會贏得別人真誠的對待。
3.將情感的培養(yǎng)放在作文指導的首位。通常,教師指導學生作文重形式而輕內(nèi)容,總是千方百計、不厭其煩地從方法技巧上下工夫,導致學生作文時總在思考如何寫,卻不知道要寫什么才好。其實,這是作文順序的倒置問題。我們務必要讓學生明白:作文必須先有真實的內(nèi)容、情感,然后才是用得體的形式表達出來這一邏輯順序。因此,教師應該將鼓勵學生作文,表達真情實感放在作文指導的首位,要將作文與做人結(jié)合起來,教會學生作文要從教會學生為人處事做起。
4.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教師要求學生作文說真話、實話,自己在平時生活中或下水作文中也要說真話、抒真情,起到榜樣示范作用。同時,還要在班上樹立說真話、抒真情的先進典型,讓學生有學習的榜樣。
5.注重激勵評價。在課堂或平時生活中,教師要善于激勵那些表達真情實感的學生,不僅要及時給予肯定,還要建立激勵機制,將表達真情實感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要求全班師生一起遵守,并嚴格執(zhí)行獎懲制度,維持學生說真話、抒真情的持久動力。
【作者單位:貴州省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qū)普底鄉(xiāng)龍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