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作為中國詩壇上的一朵奇葩,它獨特的構思方法,千百年來一直散發(fā)著迷人的魅力。本文將就唐詩在構思方面的特點做如下淺析。
一、景入理勢
讀者在唐詩中最??吹降氖侵苯舆\用由景抒情,情中寓理的構思方式創(chuàng)作的詩歌。例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這首詩的構思即由“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的景物入手,構成雄渾壯闊的氣勢。詩人身在鸛雀樓上,不可能望見黃河入海,句中寫的是詩人目送黃河遠去而產生的意中之景。首句中詩人將現實之景與自己意念中的想象之景巧妙地融合,增添了詩歌所構筑意境的廣度與深度,大有“縮萬里于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在這樣的構思中,詩人筆鋒一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笔乖姼栌删吧?,將構思推向更高的境界。如果說前兩句的寫景在視覺構思上為我們展現了一種壯闊的詩歌意境,那么這后兩句的構思則是一種意念對于視覺的突破,在形象化的構思中,表達出詩人對無極境界的追求和對抽象的哲學思想的探索??梢哉f這首詩的構思正是日本僧人空海在《文鏡秘府論》中所提到的“景入理勢”的表現形式。
二、題外達意
我國古典詩歌從《楚辭》開始便出現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寫作手法。唐詩構思在其藝術實踐中,更是將這一技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這是唐代詩人朱慶馀寫的《閨意獻張水部》。從詩歌所描寫的內容上來看,它表現的是一位新婚女子,在洞房花燭夜之后的清晨,將要去拜見公婆時的心理狀態(tài)。詩中對“停紅燭”“拜舅姑”風俗的描寫和“低聲”“深淺入時無”的神態(tài)與語言刻畫得都很形象傳神。語言描摹精致、刻畫入微。那新婚女子仿佛就嬌羞地站在我們面前。然而作者的本意卻是要通過這一典型的現實生活中夫妻間的問話來表達自己作為一名應試舉子,在面臨關系到自己前途的一場考試前所特有的不安與期待的心情。應進士科舉,對當時的知識分子來說,是和女孩子出嫁一樣重要的終身大事,如果考取了前途廣闊,反之則會蹉跎一生。這也正如女子嫁到夫家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歡,她的地位就穩(wěn)定了,否則,日子就不好過了。詩人正是通過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相似的生活化比擬構思來巧妙地傳遞自己的心情。
朱慶馀的這首詩也同樣獲得了詩中張水部——張籍(當時的主考官)的明確回答,在《酬朱慶馀》中他寫道:“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睘榱隧槼兄鞈c馀詩的比體形式,張的答詩構思模式也是以此體展開:詩的前兩句寫了一位相貌美、歌喉好的越州采菱姑娘,雖然形象已經光彩照人,但因過分愛好,卻又沉吟起來。朱慶馀是越州人,越州出美女,鏡湖是當地的名勝。所以張籍在巧妙的構思中,將朱比為越女,而且詩中出現了鏡心,這兩句是與朱詩的后面兩句相對。即“新裝”對“畫眉”,“更沉吟”對“入時無”。后兩句將越女和其他姑娘作對比,進一步肯定了越女的才藝出眾。張籍這樣寫意在進一步打消朱“入時無”的顧慮,所以特別用“時人”與之相對。這首答詩通過對越女進行高度評價,明確地暗示朱不必為這次考試擔心。朱的詩寫得好,張的回答也很巧妙。兩人題外達意的構思,可謂珠聯璧合,不得不讓人嘆服他們手法的高妙!
三、側面著筆
詩歌構思的過程,其實是感知和思維的深化過程。古代詩人就以其卓越的創(chuàng)作,向我們展示出詩歌構思的精髓。中唐詩人杜牧在《赤壁》中寫道:“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卑l(fā)生于漢獻帝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戰(zhàn),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詩人經過赤壁這個著名的戰(zhàn)場時,寫下了這首詩。詩的開頭借一件古物引起作者對前朝人物和事跡的感嘆,如果說這樣的開頭還是正面直接描繪構思的話,那么最后的兩句議論,則是通過側面描摹東風如何幫助周郎取得了勝利,從側面?zhèn)鬟f出作者對這段歷史獨特的遐想:假使那次東風不給周郎行方便的話,那么勝敗則要易位了。詩人在這一遐想的基礎上仍舊沒有直接鋪敘三國政治軍事形勢的變遷,而是通過東吳兩個美女將要承受的命運,從側面描繪了歷史將會重寫的觀點。在這里,我們不得不嘆服作者僅取“二喬”從側面著筆的藝術構思;這既與前面的“周郎”形成美人與英雄的襯托呼應,又增添了詩歌的情趣,同時還暗示出政權的變更。
此外,這首詩在懷古詠史中似乎特別強調東風的作用,但又不從正面歌頌周郎的勝利,而是從反面遐想其失敗后的結局。這與詩人當時所處的中央與藩鎮(zhèn)、漢族與吐蕃的斗爭形勢有關,杜牧有經邦濟世之才,通曉政治、軍事,就該詩的創(chuàng)作來看,其用意恐怕還在于自負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氣。其中也暗含阮籍登古戰(zhàn)場時所發(fā)出的“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憤懣之情,不過作者用語非常含蓄。正是由于作者采取側面著筆,借物抒懷的構思,才使得這首詩至今讀來仍耐人尋味。
【作者單位:陜西省寶雞市斗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