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的動力。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睂W生有了興趣,才能從內(nèi)心深處對所學的知識產(chǎn)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必須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正確引導,樹立責任心和責任感
有些學生認為寫文章是作家的事,自己不想當作家,就可以不要學習寫作,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我們應該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作文,了解作文,通過實例說明作文教學的目的、意義和實用價值。如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要寫工作計劃、總結(jié)、報告;農(nóng)村有時貸款要寫申請報告,工廠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要寫廣告詞;就是我們?nèi)粘I钪幸步?jīng)常要給親友寫信等。寫作可以說是我們?nèi)粘I?、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技能。教育學生作為新世紀的少年兒童應該明確時代賦予的重任,從小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當然離不開寫作知識),長大才能為建設祖國作出更大的貢獻,從而樹立起學生學習寫作的責任心和責任感。
二、“通阻開源”,逐步克服畏難心理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任何文章都是社會生活在作者頭腦中的產(chǎn)物。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習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信心?!币虼?,我平時注意了解學生,從日常接觸中、從語文教學中、從學生的作文中,了解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心理,從他們喜聞樂見的事物中選擇作文的內(nèi)容,讓他們先說再寫。這樣他們要說的內(nèi)容就多了,有的說“捉泥鰍”,有的說“采野果”,有的說“過家家”,有的說“捉迷藏”……我引導他們把自己參加這些活動的經(jīng)過和感受寫下來,讓他們用“我手寫我口,我口說我心”。這樣貼近他們生活,他們就覺得有話可說,有話可寫,逐步消除畏懼心理。
三、分層要求,樹立信心,培養(yǎng)寫作興趣
1.教師要先降低對學生的作文要求:先求“通”,再求“好”,逐步提高。在作文指導時,從內(nèi)容入手,教師要引導學生先考慮“寫什么”,再考慮“怎么寫”。在語言表達上,教師要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習慣,寫一個句子就問問自己:這個句子“通”嗎?在寫得“通”的基礎上,再逐步要求寫得“好”。
2.“成功是成功之母”。常言道:“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我們的學生總是經(jīng)歷失敗,從未嘗試成功的喜悅,他們就有可能喪失信心,永遠得不到成功。因此教師要經(jīng)常表揚、鼓勵學生,特別是要鼓勵那些學困生,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有表現(xiàn)自己和展示自己的機會,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用成功的體驗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激勵他們繼續(xù)走向成功。
四、勤積累、多觀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作文要厚積薄發(fā),要寫出好文章,學生就要像蜜蜂“采蜜”一樣辛勤積累。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到:
1.加強閱讀。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币虼宋覀冮_展了讀書、讀報活動,發(fā)動學生把他們讀到的好書向全班同學推薦,并做好讀書筆記和讀書心得交流。我們還在黑板上留出一角,讓學生輪流抄寫自己讀到的好的句子或成語。
2.留心觀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觀察和思維是打開作文素材寶庫的金鑰匙,沒有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作文能力。因此,我們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維的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思維習慣,為積累作文素材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巧訓練、多實踐,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克服了學生畏難情緒后,教師還要由易到難地進行訓練,逐步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1.童話引路,增強興趣。針對小學生富于幻想,喜愛童話的特點,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聽童話、說童話、讀童話、寫童話,從而把學生引上愛聽、愛說、愛讀、愛寫之路。開始,可先聽教師講童話故事,再讓學生自己講一講,最后寫下來,或者讓學生看圖寫童話,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采用素描作文教學解決作文時有可寫的內(nèi)容。對日常生活和各個局部,如文具盒、書包、老師、同學、教室一角進行分項素描,從說到寫進行片段訓練,然后逐步擴大觀察范圍。
3.加強語文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寫作能力。如讓學生自編手抄報、為紅領巾廣播站寫稿,“元旦”送賀年片,給同學、親友寫信,開會做記錄等,不僅能促進學生語文素質(zhì)的發(fā)展,還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實踐證明:作文教學是一種思想和文字的綜合訓練,是語文教學的中心,非一日之功。小學生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只要教師善于挖掘、正確引導,課內(nèi)課外、校內(nèi)校外緊密聯(lián)系,互相促進,作文教學的成效必將更加顯著。
【作者單位:吉林省遼源市實驗小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