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內涵,是提高學生品德修養(yǎng),幫助他們逐步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學內容。想要滲透感恩教育,就要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教學資源。我想從以下幾方面談起:
一、深入挖掘語文教材
語文教科書中所表現(xiàn)的“恩”是豐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國之恩、社會之恩等。
(一)自然之恩
大自然不僅保證了我們生存的物質條件,還以壯麗秀美的山川哺育我們的精神。
?。ǘ└改钢?br/> “哀哀父母,生我夠勞”,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教科書中多角度表達了父母之恩,有父母對孩子感天動地的故事等。
(三)祖國之恩
祖國是具體的,祖國不僅是疆土,還有文化和她的萬千子女。我們不僅要從描寫祖國各地風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國的地大物博,更要從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國的博大精深和豐富底蘊,從祖國的優(yōu)秀兒女特別是在祖國危難時刻為祖國獻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國的凝聚力和無盡的恩情。
(四)社會之恩
我們不僅要把學生培養(yǎng)為有個性的人,還要把學生培養(yǎng)為社會人,教育學生愛社會、愛人類,培養(yǎng)學生博大的胸懷。
二、感恩教育的價值取向
語文課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感恩的價值觀。
?。ㄒ唬┱湎ё约旱纳?,對大自然、對父母,對祖國、對社會,都是一種感恩的表現(xiàn)
每個人來到人世間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對大自然的最好的回報;父母含辛茹苦養(yǎng)育我們,就是希望我們長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對父母的最好的回報;祖國、社會為我們提供了健康成長的陽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對祖國、對社會最好的回報。珍惜生命,就是要愛惜自己的身體,滋養(yǎng)自己的精氣神,就是要遠離危險。
(二)在感恩教育中要滲透承擔責任的教育
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聽父母的話,不讓父母為自己的成長過分憂心;感念祖國之恩,就要報效祖國,為建設祖國、保衛(wèi)祖國作貢獻,在祖國和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遭受威脅時,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獻出寶貴的生命。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不相互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珍惜生命教育不是茍且偷安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舍生而取義”都是古人早已弄明白的道理。
?。ㄈ└心钭匀恢骱蜕鐣?br/>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要學會和大自然生靈的和諧相處;感念社會之恩,要學會和不同性格的人相處,和不同階層的人相處,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做到人際關系的和諧。
三、感恩教育的策略與方法
?。ㄒ唬└卸鹘逃?,首先要讓學生知恩
要根據(jù)文章特點,引導學生篩選信息,明白要感誰的恩,感什么恩。表現(xiàn)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寫景的記敘文或是說明性質的文章,要引導學生抓住要點,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從景物特點、事物特點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寫人記事的文章,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特點或事情的意義,感知父母之恩、祖國之恩、社會之恩。
(二)沒有情感體驗的感恩教育是膚淺的,要通過情感體驗讓學生對感恩教育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
1.在朗讀中體驗。適宜感恩教育的課文,大多文質兼美,適宜在朗讀中體驗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2.在想象中體驗。表現(xiàn)大自然美景的課文,通過想象深入意境,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更加體驗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和祖國的雄偉壯麗。通過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對人物高尚品質的認識更加深刻。
3.在思維中體驗。對表現(xiàn)事物意義的課文,我們要引導學生深入思維,在思維中深刻認識事物的意義,體驗恩情的深廣。
?。ㄈ┯脙A訴衷腸的方式表達真心
從文本入手,學生已經(jīng)知恩、感恩,還要做適當?shù)耐卣?,讓學生通過表達心聲,把情感升華到報恩和施恩的層面,可以讓自己深入角色,可以讓自己換位傾訴等等。
總之,教師要充分利用教科書中豐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感恩教學。都說有一個健全的人格,才會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我們的教育不正是讓學生有健全的人格,做合格的人嗎?
所以,我覺得我們一定要深入語文課本,將感恩教育進行到底。
(作者單位 青海省格爾木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