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人們獲得各種信息最迅捷的途徑之一,也是人們學習、工作、生活中獲得信息從而進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說明了閱讀的重要性。如何盡快地使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果呢?下面談談我個人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點看法。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就能被極大地激發(fā)起來,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表現(xiàn)出超常的勇氣、毅力和智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諸如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競賽、巧設問題、電教手段的使用等。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對學生進行閱讀目的教育,不能讓其松懈,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效果。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著重要的作用。這種閱讀,既能在主動、愉悅的氣氛中進行,又能在遇到問題時排除困難,堅持達到閱讀的目標。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yǎng)成,便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身受用。
在小學階段,就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主動克服閱讀困難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及勤于閱讀的習慣等等。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自己去讀書并大有所獲。
三、培養(yǎng)學生質疑釋疑的能力
閱讀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質疑釋疑,教師可以清楚地知道學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難點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針對性地教學,減少無效勞動。對于學生來說,能夠起到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激活學生思維及激發(fā)求知欲的作用等等。語文學習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認真尋疑、大膽質疑、積極解疑,讓“疑”成為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動力。
教師要教給學生在何處質疑。一般來說,應在難點處、困惑處、關鍵處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比如課文《奇怪的大石頭》一課,學習過程中,學生提問:“什么是隕石?”“第四季冰川活動的遺跡指什么?”等等。學生提出問題,誰來解疑呢?教師應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帶著這些問題去讀書、去思考,想辦法解決。同時要注意發(fā)動學生互助解疑,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四、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上的精神負擔,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地學,主動地去探索。在閱讀教學中,師生應處于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研究、爭論,教師應是一名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并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學生也正是在互相問答、探討的活動中成為能動的學習主體。
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傾聽同學們的意見,使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愛說,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這種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中來學習,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發(fā)揮出來,同時也獲得了精神上的愉悅。
五、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大規(guī)律。讀可豐富詞匯、積累語言,為寫作奠定基礎;反之,寫對讀又有促進作用,能提高讀的自覺性、積極性,能提高讀的質量。為此,每學期我都要求學生做一定數(shù)量的讀書筆記,摘錄課外閱讀中自己喜歡的詞、句、斷,甚至篇。同時指導學生出黑板報、手抄報,要求主題突出,內容豐富,這就勢必讓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廣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
總之,教師要指導學生閱讀,讓其將動手、動口、動腦相結合。教師在這方面予以足夠的重視,采用最佳的閱讀方法,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ㄗ髡邌挝?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太平山鎮(zhèn)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