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爛漫的兒童,他們眼中有著廣闊的世界。面對抽象的題目或乏味的內(nèi)容,讓他們挖掘記憶的形象或“調(diào)準”所表現(xiàn)內(nèi)容的情感文化的頻率,并自我排除干擾,克服分心,保持一定時間的注意,這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在這里,我想把教學中的一些音樂引入美術(shù)教學的情況介紹一下:
一、《動物拼剪》課中音樂的使用
《動物拼剪》要求同學們利用一張方形或圓形的紙,按照書上所提示的幾何圖形進行剪裁,重新組合拼貼成有小雞或小狗等幾何形象的課。在以往的教學中,同學們也是以飽滿的熱情創(chuàng)作、拼擺組合小動物的,也時常可從同學們臉上看到開心的笑容和一種拼擺成功的喜悅??梢惶谜n上下來,意想中的課堂活躍氛圍并沒有出現(xiàn),我也總覺得課堂是在學生情感表層和課業(yè)形式表層進行,未能充分調(diào)動同學們的童趣,而且生動的教學場面并沒有因教師的演示表述、學生制作而出現(xiàn)。自從引入音樂教學法后,氣氛的烘托,聲音的加入,增添了許多生機與活力。每當同學們拼擺出一種小動物,就配以該種動物的聲音,此時請同學上講臺前來,在動物奏鳴曲中模仿小動物姿態(tài),看誰模仿的惟妙惟肖,他們似乎充滿了情緒。而音樂在此節(jié)課中的運用,裝飾點綴了氣氛、生動了形象,更把學生沉睡的童趣引發(fā)了出來。
二、《國畫》課中音樂的使用
中國畫是中國獨有的藝術(shù),它與西方油畫并稱為世界繪畫領(lǐng)域的兩座高峰。它們有著不同的觀察透視法及審美標準,并以不同的民族思想哲學作為指導并為之反映。而小學生相應(yīng)的知識修養(yǎng)是比較欠缺的,他們對中國畫的意境所反映的美學傾向了解更少。學習領(lǐng)悟起來很困難。音樂欣賞的引入使其有了很大進步。古琴和箏是我國古老的樂器,那跳動的旋律恰恰對國畫符號起了詮釋作用。畫面上點、線、形、色的構(gòu)成與音樂中“造型”音符形成的節(jié)奏、旋律之間存在著極為相似的邏輯規(guī)律。中國古琴那遼闊蒼遠、大地平沉的自然之音,箏那如高山流水般的律動,使同學們在老師朗誦散文似的剖析下,體會到了中國人特有的美學觀念中的境界、意味,在思想上產(chǎn)生了共鳴與震撼,對國畫有了更深的了解。
三、《京劇臉譜》課中音樂的使用
《京劇臉譜》課是讓學生學畫京劇臉譜,增加對京劇臉譜藝術(shù)的了解,培養(yǎng)對京劇臉譜的欣賞能力。講課中如按以往的教程進行,很容易流入形式技巧練習,難有對京劇的深切感受,同學們印象不是很深刻。在講課中我引入了京劇曲牌配樂,并用浮雕般的石膏面相臉譜讓同學們親自勾畫,這大大刺激了同學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在京胡地道的韻味中、鏗鏘的節(jié)奏下出示幾張勾描好的臉譜范作。面對臉譜根據(jù)角色演唱的情緒及唱腔裝飾,給同學們分析角色性格,讓每個臉譜對號入座。在學生勾畫下配合京劇精粹演唱錄音,使學生的注意力處于一定的氛圍之中,精神集中、興趣濃厚地進行制作。不但使學生在立體的形象勾畫下,掌握了京劇臉譜知識,而且對他們京劇興趣的培養(yǎng)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可愛的孩子們對于繪畫不是沒有感情,他們不是不想把心中的“歌曲”唱出來,他們更需要的是一種激發(fā),是一種氛圍。借鑒音樂,在教學中加以運用,能起到四兩拔千斤的效果。在各種藝術(shù)形式的相互作用下使教學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ㄗ髡邌挝?河南省濮陽市華龍區(q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