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民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人民經(jīng)濟能力、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家庭獨生子女化,使如今的青少年一代從中學時代就開始有獨立的消費行為,隨之其消費觀也呈現(xiàn)多樣化、多面化、多彩化。
一、中學生典型的消費觀
1.“從眾”消費觀
身在周圍都是同齡人的環(huán)境中,加之有不少學生的家境不錯,特別容易出現(xiàn)從眾的風氣。這便使許多人產(chǎn)生“別人有什么,我也要什么”的想法,加之時下的某些時尚主題,促進了這種心理的形成,使中學生產(chǎn)生了跟進流行大軍的從眾觀念。
2.“求異”消費觀
中學生處于求新求異、富有好奇心的年齡階段,對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別強。于是在社會許多新鮮玩意的吸引下,“試一試”的想法成了這種心理的源泉。
3.“攀比”消費觀
由于有的學生是“追星族”,于是他們便將每月開支中的大部分用在購買自己偶像的磁帶或衣服上等等??偟膩碚f,主要消費對象都和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關,換言之,興趣愛好越廣泛,所花費的款項也就可能同比例增長,更何況現(xiàn)在的學生,興趣廣泛是普遍的事。多媒體播放中學生消費狀況的調查,特別指出:中學生在穿戴上的講究名牌,在電子產(chǎn)品上的不斷升級,并且這種攀比之風還有進一步蔓延的趨勢。
二、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十幾歲的中學生對一些社會現(xiàn)象的辨析能力不強,在一些變味的“人際關系”的影響下,他們難免會模仿。因此,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消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消費心理,對于青少年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1.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需要適度消費,不要盲目從眾和攀比
購買日常學習、生活必需品,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而定。自己需要的才是合理的。如是非必要用品卻購買,買了也只能閑置一旁。因此,買東西要有自己的主見、要有計劃,保持頭腦冷靜,避免盲目性。
2.在衣食住行方面有正確的認識,才能保證正確合理的消費
著裝應保持學生的本色:樸素、純潔、大方。應量力而行,不應刻意追求名牌,過于奢侈,過分追求時尚。
3.控制同學間交往應酬的消費
如同學生日,可以送張賀卡,寫上祝福的話,無需非得送昂貴的禮物。一個懂事的孩子,是不會也不應該亂花父母辛勤勞動賺來的錢的。何況同學之間真正的友誼也不是靠金錢來維持和衡量的。
有位經(jīng)濟學家說:“你省下來的一塊錢,大于你賺進的一塊錢”,其實儉樸的人生也是富裕的人生。
中學生作為社會成員的一部分,應該牢記歷史的使命,發(fā)揚中華民族艱苦樸素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超前消費、攀比、追名牌、變味的“人情消費”等多彩消費觀,只會無節(jié)制、無計劃地把錢揮霍掉,試問這些學生在他們享受金錢的“樂趣”時,是否想到了受窮苦的人們。中國消費水平尚不高,勤儉節(jié)約之風絕不能丟。同時錢要花得有意義,真正做到物有所值。面對一些不良消費現(xiàn)象,學校應對學生加強教育,努力宣傳樸素的生活作風,引導適度消費、健康消費,家長應該積極配合學校教育,不能一味縱容,而應量入而出。社會機構也應對一些消費歪風與不正常的輿論進行糾正,規(guī)范中學生消費行為,使中學生消費觀走入正軌。
(作者單位 湖南省漣源市伏口鎮(zhèn)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