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對中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基本訓練,培養(yǎng)學生口頭上、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側(cè)重培養(yǎng)閱讀能力?!遍喿x是理解和吸收書面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給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F(xiàn)行初中英語教材中,閱讀課文是各單元教學的核心,容量大、密度高、話題廣、課時緊,但閱讀課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渠道。
一、基本課型
筆者對閱讀課的教學模式進行了積極的探究,其基本思路是:
1.重視每個單元的topic
從話題入手,訓練學生的認知圖式。一是通過討論引導學生調(diào)用自己已有的認知圖式;二是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擴展自己的認知圖式。在此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教師應避免頻頻糾正學生的語言錯誤,要將重點放在對學生思維的引導上,有意引入課文的話題。
2.每個單元中間的閱讀是教學的重點
培養(yǎng)閱讀素質(zhì)應以語言知識為基礎,同時,文化背景知識也舉足輕重,因為在閱讀過程中,讀者不是被動地獲取閱讀材料中的信息,而是運用已經(jīng)具備的背景知識(包括已學過的語言知識和英語國家的文化),根據(jù)上下文去預測和理解意思。語篇知識是培養(yǎng)閱讀素質(zhì)的重要手段,精讀與泛讀應相互結(jié)合。另外,完形填空、短文改錯、寫作等訓練也是培養(yǎng)閱讀素質(zhì)的必要補充。
3.重視課外閱讀
大量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鞏固語言知識,豐富學生的認知圖式。教閱讀的最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閱讀。如果能處理好課外閱讀,就可以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閱讀是一種技能,雖然可以通過培訓學習一些技巧,但要真正獲得技能,畢竟還是要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來完成的。
二、教學策略
1.教師多角色轉(zhuǎn)換
為了保障學生的自主學習能順利、有效地進行,在閱讀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上,教師須擔當一系列重要的角色:
?。?)閱讀前的“導入者”?!皩胝摺钡娜蝿帐窃陂喿x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之具有讀的愿望,同時了解相關的背景信息。同時還應該幫助學生去除部分理解障礙——生詞,使之在閱讀前具有必要的語言基礎。
?。?)閱讀過程中的“協(xié)助者”。在學生閱讀時,教師應給學生設置一定的閱讀任務:選擇標題、回答問題、找主題句等,使學生帶著目的并采用相應的方式去閱讀。教師應從旁做好監(jiān)督調(diào)控、輔導指點的工作。
(3)閱讀后的“分析者”。在學生自主閱讀后,教師應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文章的語言點和文化知識點??刹捎貌糠种v解和集體討論結(jié)合的形式。教師要允許學生說出教師預想以外的答案,尊重學生的思維成果,保護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2.精心設計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使用率最高的一種教學手段。教師設計的問題應當明確具體,要有啟發(fā)性,難易適度,能為學生所理解,符合學生的水平。
?。?)提問要忌直接、簡單。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課堂提問要達到一定的難度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因此,英語教師要設計一些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如果設計問題時過于淺顯,或過于簡單、容易,學生就可以幾乎不動腦筋地回答問題,一哄而上或脫口而出,雖然從表面上看這樣的課堂氣氛十分“積極”與“熱鬧”,實際上這種問題并沒有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價值。
(2)提問設計要層層遞進。教師要從學生興趣所在處切入問題,在聯(lián)系廣泛處設置問題。為了保證學生能順利解決難度較大的問題,教師可把一個難題精心設計成一系列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小問題,使問題間有一定的坡度,根據(jù)學生水平,想方設法化難為易,化繁為簡,逐步突破重點、難點。
?。ㄗ髡邌挝?河北省唐山市灤縣王店子學區(qū)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