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說過:“人的創(chuàng)造力,主要是靠發(fā)散性思維,它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主要成分?!弊兪椒椒ㄓ欣诩ぐl(fā)學生探索問題的積極性和思維的多樣化。
一、常見的變式方法
變式是對問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出發(fā),變換問題或事物的非本質特征,在各種表現形式中突出問題的本質特征,揭示其核心內容。它主要有仿造、綜合、引申、演繹、組合、開放型等幾種變式方法,現就仿造、綜合、引申、演繹變式方法予以說明。
仿造變式是指模仿某一類題目的特點,將某些數據作適當變化,最常用的是模仿某一典型例題,變形后用以鞏固例題的解題方法。綜合變式是直接改變問題的已知條件,或直接改變問題所求結論,或把條件與結論互換。這種方法靈活性較大,非常適合調動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和積極性。引申變式是在不改變原問題條件的前提下,拓展并引發(fā)出多個結論或較高層次問題的要求,教學中常稱之為一題多變。演繹變式是將一般問題的題目特殊化,例如將字母、式子、數字特殊化,再如使圖形由一般位置變化為特殊位置。這種方法有益于探索出解決問題的特殊方法,從中概括出一般解題規(guī)律甚至發(fā)現超常獨到的解題思路。
二、用變式方法進行教學的策略
就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而言,教師要實施有效變式方法訓練,催生學生的探索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并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揭示概念的多樣性
數學概念具有高度的簡潔性和嚴謹性,教學中要常用變式語言和不同形式(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揭示概念的本質屬性,促進學生全方位認識概念。
2.認識圖形的全面性
學生對圖形的認識往往存在著以特殊掩蓋一般或僅僅從位置構圖放置去認識圖形的直覺定式。在教學中必須要用變式圖形幫助學生從圖形本質去認識圖形。例如,兩直線垂直,改變一條直線水平放置的構圖,使學生從中抓住“相交成直角”的實質,培養(yǎng)學生認識圖形、思考問題的全面性。
3.一題多變的發(fā)散性
發(fā)散思維表現在對已知信息進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使學生思維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和某一固定模式,從而提出新問題的條件和結論,進而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
4.尊重規(guī)律的科學性
“變”中有規(guī)律,通過探索變化的一組問題使知識融會貫通,達到舉一反三之效果,給學生留下更多探索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空間和時間,真正使減負落到實處。
5.解決問題的新穎性
在變式結構中,培養(yǎng)學生能從問題的實質中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從多種不同方法中挑選出新穎的、超常的解決方案,對問題能提出獨特的理解和突發(fā)的猜想,在問題解決中實現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
?。ㄗ髡邌挝?河南省內鄉(xiāng)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