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教學中,作文課型單調,一般都是“寫”與“評”兩條直線周而復始,學生寫作文與教師批改講評機械循環(huán)。學生提不起寫作的興趣,甚至厭惡寫作,以致學生寫作能力提高緩慢,把作文當做一門苦差事,影響到整個教學。怎樣才能走出這種困境呢?
一、開展豐富多彩的作文活動,激發(fā)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科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和愛好才能使他們產(chǎn)生最持久最有效的學習動機,而有了積極學習的意愿才能使學生以盼望和期待的心情對待這門課,學習中就會自覺地保持持久的注意力。所以教師要想方設法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興趣,而且要使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在寫作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消除作文是苦差事的畏難情緒。教師首先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知識基礎,因材施教。平時,教師應指導學生互評作文。作文本交上來后,教師先把每個學生的作文都看一遍,但不作點評,然后選擇其中寫得較好的或某一方面有亮點的作文,讓習作者本人在班上朗讀,然后全班學生再對習作進行評優(yōu)說劣,最后教師總評。這不但可以讓其他學生從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讓習作者本人體驗到寫作的成就感,從而對寫作產(chǎn)生濃厚興趣。其次,教師還可以在班上開展讀書談體會、朗讀演講比賽、手抄報競賽等活動。
二、作文訓練既寫書面作文,也練口頭作文
要打破作文中的“一貫制”,就要結合閱讀教學和課外活動,在最有利的情況下開展形式多樣的寫作訓練。在寫作上教師首先要放開手腳,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馳騁的空間,作文時可以讓學生自己選題、選材、立意,不論體裁、文體、表達方式,不規(guī)定字數(shù),學生愛寫什么就寫什么,愛怎么寫就怎么寫,留給學生一方自由的天空。其次,針對當代中學生思想活躍的特點,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在讓學生寫作前,給出一個具體的命題,讓學生自由地討論,該題目怎樣去立意,怎樣去選材,要表達一個怎樣的中心思想,在發(fā)言中,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一種亢奮的狀態(tài),產(chǎn)生了非辯不明、非吐不快的強有力寫作態(tài)勢,在這種態(tài)勢的支配下,去探索、去爭論、去構思、去表達。然后以學生口頭作文為載體,促進書面作文的提高。
三、科學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教師應科學地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并合理教授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如:做好讀書筆記,摘抄文中優(yōu)美詞語或句段,寫讀后感等等。通過這種訓練,日積月累,努力擴大學生的生活面和知識面,這樣,就能夠積累學生的寫作素材,從而提高寫作的水平。
總之,教無定法,教學有法,這就需要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不斷地探索,去尋找一條能真正體現(xiàn)本人教學風格,而又卓有成效的方法,實踐教書育人的總體目標,使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ㄗ髡邌挝?貴州省桐梓縣容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