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币l(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就必須以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為前提。尤其是語文教學中的寫作更是離不開想象。學生有了豐富的想象力,就能使文思縱橫馳騁,凌空翱翔,從而使寫出來的人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景物描寫生動形象、有聲有色。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呢?
一、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不斷豐富學生的表象積累
想象是人腦對過去形成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產(chǎn)生新形象的心理過程。表象是想象的基本材料,表象越多、越高,想象的內(nèi)容也就越豐富、越正確。語文教材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開闊視野、豐富表象的重要途徑之一。
1.閱讀教學,讓學生有目的地感知情境。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把閱讀的思路和作者的文章創(chuàng)作思路統(tǒng)一起來,并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認真地感知文章所再現(xiàn)出來的具體情境,把著力點放在創(chuàng)設畫面、感知情境、體味意境上。如在閱讀《三峽》一文時,再現(xiàn)三峽夏季“沿溯阻絕”、春冬“清榮峻茂”、秋至“林寒澗肅,高猿長嘯、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的不同景象,并領悟作者蘊涵其中的情感。這樣,學生在閱讀之中便會有仿佛與作者一起進入三峽的極妙境地,喚起了自身的生活體驗,從而形成了自己生活表象的積累。
2.朗讀,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語文教材中精選了許多語言生動、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的課文。教學時,可借助于聲情并茂的朗讀,喚起學生內(nèi)心的想象,從而豐富學生的表象積累。如:在學習散文《秋魂》這一課中“秋實”時,要讓學生明白這段文字通過擬人手法寫“秋實”的謙虛;在朗讀時告訴學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株“成熟的麥穗”等,并把握好朗讀技巧,要重c61296ef2a1379d6e29deec77bebd52bc636ebf19caa58889c14aa8231cd178c讀“不是”“更不是”“早已”等詞語。邊讀邊想象領悟“秋實”的虛懷若谷。
3.利用“意義空白”開啟學生的想象。齊白石在畫“蛙聲十里出山泉”時,用泉水中的小蝌蚪來代表“十里蛙聲”,給賞畫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這種技法稱為“空白藝術”,應用到文學作品中,就形成了作品的“意義空白”,在語文教學中,就可以利用“意義空白”來開啟學生的想象。如魯迅的《故鄉(xiāng)》結尾寫到:“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苯處煈龑W生想象“路”的形成離不開人們的開辟、行走,從而把握小說的主旨。
二、加強語言表達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想象力就豐富;語言表達能力差的學生,其想象的描述便枯燥乏味。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必須加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訓練,努力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不然學生僅僅有豐富的表象而無豐富的語言,他們的想象力就只會停留在直觀、形象的水平上,而不能上升到詞的思維水平上,其想象力的廣闊性、深刻性和邏輯性也就無從談起。
在語文教學中,可以用成語接龍、造句、詞語連綴成段、仿寫句子等方法進行這方面的訓練。
三、豐富學生的生活閱歷,為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
閱歷豐富的人,表象儲備才豐富,才能通過黏合、夸張和聯(lián)想等方式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想象。因此,要引導學生利用各種機會走進大自然,去觀察山川河流草木魚蟲;引導他們接觸社會,去體驗人間冷暖;引導他們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積累表象,讓學生為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
除此而外,還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不要抑制自己的想象。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就必須最大限度地營造出一種積極、民主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廣闊的思維空間之中,調(diào)動已有的生活知識和閱歷,很好地發(fā)展自己的想象力。
?。ㄗ髡邌挝?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