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4年深圳的課改全面鋪開,其中科學課程的綜合性教學給教師們帶來了壓力,如何在短時間內迅速讓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知識豐富起來以彌補學科之間的知識不足呢?從地理教學知識與技能成長的背景、前提和關鍵三方面闡述合作的重要性。
關鍵詞:合作;地理;知識與技能
2004年秋季開始,新課程體系在廣東省義務教育階段各起始年級全面實施,掀起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浪潮。深圳作為經濟改革的前沿地帶,同樣也擔當起了課程體系改革的排頭兵。由此,科學課程應運而生,它綜合了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理四科的知識,而原來非中考的“雞肋”科目——地理從此也“轉正”成為中考科目。新課程、新理念,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由過去的主導者變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和促進者。特別是在綜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如何讓自己很快投入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去,教師既面臨著教學的機遇——“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用自己的個性去影響學生,又面臨著壓力——單一專業(yè)知識向綜合專業(yè)知識的轉變,特別是被視為“豆芽”的地理知識在科學課中如何向學生傳授,成為科學課程教師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那么如何讓自己快速地成長起來呢?經過五年的科學課的教學,筆者認為教師合作是科學教師地理教學知識與技能成長的捷徑。
一、專業(yè)知識是合作的背景
什么叫合作?合作是個人或群體之間為達到某一確定目標,通過彼此協(xié)調而形成的聯(lián)合行動。深圳是一個快節(jié)奏的城市,曾經人們用“深圳速度”來形容中國內地建設速度非???,參與新課程改革的深圳教師,也必須以“深圳速度”成長起來,不然就會被淘汰。原來的物理、化學和生物老師就必須向地理老師請教,因為非自己原本的專業(yè),所以在知識的儲備和嚴謹性等方面肯定不如專業(yè)教師。有的時候課程的要求不容你花大量的時間看相關的書籍、上網(wǎng)搜索或認真鉆研,另外,個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特別是對那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師來講,容易出現(xiàn)費力不討好的結果。反之,非地理教師的教學方法或特點也會對地理專業(yè)教師的課產生許多積極的影響,帶來在地理教學中的教學新局面。
二、了解學科的特點是合作的前提
科學課程是學科教學的一個新事物,在教學前期,必須要了解相關地理教學的特點。從2004年起,筆者所在的區(qū)教育局連續(xù)三年暑期對綜合課程的教師進行培訓,目的就是為了讓科學教師系統(tǒng)了解教材地理知識體系。筆者兩年作為主講教師,讓教師了解到科學課程的地理知識主要是自然地理知識,從學生最熟悉的地球開始到與地球相關大氣知識的實際應用,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發(fā)展性的要求??傮w來講,針對初中生的思維特點,科學課中的地理知識呈現(xiàn)是從具體到抽象再回到具體的過程,即:圖表、文字材料等的感性認識→理性分析處理它們之間的關系→形成結論相關的知識體系→知識的檢驗和應用,特別關注圖像的認知與處理。
教師只有了解學科特點才具備學習合作的前提,不了解學科特點將無異于盲人摸象。
三、合作環(huán)節(jié)多樣性是合作的關鍵
科學新課程標準對知識掌握的要求雖然沒有大綱那樣具體、系統(tǒng),但它體現(xiàn)的發(fā)展性更需要教師通過跨學科的通力合作才能解決。合作是雙贏的,筆者認為科學科中的地理知識教學應該在備課、聽課、評課和反思中多方面的合作,這樣科學教師的成長會更快。
首先,進行集體備課,由地理專業(yè)的老師對一個學期的地理知識進行分析,讓非專業(yè)的老師明確課本講的是什么樣的知識、重點和難點、采取哪些教學手段等。有了預備知識,非專業(yè)老師心里就形成一個比較清晰的知識框架。
其次,非專業(yè)教師要虛心地聽取地理教師在課堂上是如何引導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學習這些地理知識的,畢竟“隔科如隔山”。在此過程中非專業(yè)老師模仿他人的教材處理方法,比如教師以地球儀為太陽,以自己為地球演示地球自轉的同時在公轉,既形象又直觀,但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這樣做的理由是什么?可以怎么改進?
接下來就是評課,在此過程中非地理專業(yè)老師可以對地理專業(yè)的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疑問和自己的看法。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授課教師認真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在這種合作中不但自己可以進步,而且可以讓非地理專業(yè)的教師能夠在同樣的課型上得到極大的改進。另外,老師之間也可以個別評課,但要毫無保留、一針見血。筆者覺得這種交流可以使非專業(yè)教師的地理知識與技能得到提高。
最后要反思教學,在地理知識的教學中,自己首先要保證知識的正確性,然后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并與專業(yè)的教師探討改進的想法和措施。比如演示影子與太陽高度角的關系可以用手電筒模擬太陽照射粘在黑板上的火柴,這個活動涉及光的直線傳播,如何給學生講光的直線傳播呢?這又是物理專業(yè)的問題,物理專業(yè)老師把自己的想法與地理教學方法相比較、改進、整合,這樣又可以促使地理專業(yè)教師的成長。通過這樣的合作可以做到“教學相長”,使自己在非地理知識的教學能夠快速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通過上述的幾個過程,經過筆者學校近五年的實踐,非地理專業(yè)的科學教師都能夠將地理教學知識與技能充分發(fā)揮,這無不得益于學??茖W科組教師的合作,它成為非地理專業(yè)教師在科學教學上成功的捷徑,也促成了“大家搭臺,好戲連臺”的教學新局面。
教育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合作性的事業(yè),而教師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合作性的職業(yè)。“一個組織若能持續(xù)不斷地進行合作學習,運用系統(tǒng)思考模式嘗試各種不同問題的解決方案,便可強化及擴充個人的知識和經驗,并改變整體組織行為,增進組織的適應及革新能力?!痹诂F(xiàn)代教育教學中,合作有改善教學系統(tǒng)中的社會心理氣氛、促進人們非認知品質的發(fā)展、提升教育教學的效能、促成教師更快專業(yè)化的功能。
教師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過程就是與同事進行共同合作。合作可以發(fā)揮教師群體的力量,開發(fā)教學資源。這成為新課程改革科學課程教師專業(yè)快速成長的捷徑,這個捷徑不僅僅在地理教學知識與技能成長方面有效,而且在其他專業(yè)上也是行得通的。
參考文獻: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哈爾濱師范大學,2007(3).
?。?]肖樹忠.適應新課改,教師要注重自身的轉變.中學時光雜志出版社,2007(1).
?。ㄗ髡邌挝?深圳市寶安區(qū)海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