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來自于“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驗創(chuàng)造的歡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最根本辦法就是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體驗到課堂的樂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一些簡單而實際的問題留給成績較差的學生,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課堂的樂趣,產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課堂上充滿民主和諧的氣氛,這是利用成功帶來的積極體驗促進學生學習的結果。從學生關注的興趣出發(fā)進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通過學習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新課標》的核心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失時機地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變學生消極被動的“要我學”為熱情主動的“我要學”,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率。
一、導入新課的“開門紅”
新課的導入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傲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是否成功,決定著一堂課的成敗。新課導入得好,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學習變成學習的需要,在接下來的新課學習中,學生就能主動地學習;相反,如果導入得不好,學生就喪失了學習的興趣,那么在新課學習中,學生的學習就是被動的。正如布魯納所說“學習的最好動機就是對所學東西的興趣”。新課導入能否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整堂課的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導入新課的教學中,若給學生適度的、備受學生關注的、文體方面信息的刺激,就能夠起到引起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用好初中政治教材中的“小欄目”
據(jù)統(tǒng)計,魯教版初中政治教材中的“相關鏈接”“讀一讀”“名人名言”“想一想”“議一議”等小欄目就有接近300個,這些“小欄目”的設置具有針對性、典型性、思想性、科學性等特點,集啟發(fā)性、趣味性、思想性、知識性于一體,有機地拓展了教材的內容,彌補了正文表達的不足,能把教師新授的知識點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教師的教學,又可以增強學生上課的積極參與能力,開發(fā)學生的多向性思維。因此,利用“小欄目”這一教學手段來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爭取處理好教材中的“閱讀與思考”
“閱讀與思考”所選用的材料都是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事例或社會熱點問題,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參與的熱情比較高。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材料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不拘一格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多角度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結局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閱讀與思考”材料的思想教育性,是由思想政治課的性質決定的,它的教育形式是“顯性”的?,F(xiàn)在的中學生比較關心社會熱點問題,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真理,但由于他們的年齡和受教育程度的局限,往往缺乏對事物的全面了解,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難免以偏概全,加上社會上不良思想的誤導,他們看問題容易步入誤區(qū),走向極端。對此,教師應及時引導,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同時,向學生傳授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四、跟著學生關注的問題走
由于教師和學生在知識背景、興趣愛好、思考問題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了師生對同一問題的關注點截然不同。多年來我們的課堂教學一直習慣于學生跟著老師走,跟著老師關注的問題走。我認為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打破這一常規(guī),讓老師跟著學生走,跟著學生關注的生活實際問題走,讓學生在課堂上對自己關注的問題暢所欲言,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課堂回歸現(xiàn)實生活。例如:在講“堅持走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道路”這一課中的我國資源短缺的原因這一問題時,我讓學生說說家庭、社會上浪費水資源的現(xiàn)象時就有學生說到“洗一回臉用兩盆水”“把喝剩下的水隨手倒掉”“洗完手不關好水龍頭”“用很多水洗車”等等。最后,師生很容易就總結出這一問題的原因:由于我們的資源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嚴重;再加上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步伐加快,需求量不斷增加。同時又引出了要合理利用資源、保護資源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五、讓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成為“亮點”
學生在學習中常常出現(xiàn)錯誤,錯誤意味著學生的思路出現(xiàn)偏差,或方法選擇不當,或認知結構不完善等等。但我們又要看到,出錯并非就只是壞事,如果教師處置得當,引導有方,錯誤也能閃現(xiàn)亮點,能綻放出美麗的花朵,成為學生知識、能力的增長點,情感、態(tài)度的轉折點,能轉化成有效的課程資源。要出現(xiàn)這樣的效果,教師就要在學生出現(xiàn)錯誤時,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教學機智與應變能力,準確地把握時機加以引導,事實轉化活動。因為學生的錯誤正是學生的疑惑所在,因而學生隨之而來的思考、探究活動就積極主動,其討論、爭辯得就十分熱烈,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因為學生的錯誤反映了學生對知識理解的膚淺、模糊,使學生需要探究,獲得正確答案之所在,利用它來設置問題的情境就有較強的針對性,能切合學生需要,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錯誤成為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探究的誘因與問題。
?。ㄗ髡邌挝?山東高唐縣第二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