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是來源于生活而作用于生活的。數(shù)學問題與現(xiàn)實生活互相依存,互相融合,現(xiàn)實生活中處處涉及數(shù)學知識,我們應該教會學生把數(shù)學與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助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中的現(xiàn)象來理解新的知識。數(shù)學課堂教學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情,提出有關的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體驗和理解數(shù)學,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數(shù)學無處不在,生活處處有數(shù)學。
在一次教研活動中,我校一位教師上了“長方體表面積”的練習課,課中利用學生學具中的襯衫包裝盒,讓學生練習,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F(xiàn)把此教學片斷摘錄如下:
首先,教師出示一個襯衫包裝盒,讓學生觀察后回答,要求出襯衫包裝盒表面積需要知道哪些條件。指名上臺測量出襯衫包裝盒的長、寬、高分別為38厘米,25厘米,5厘米。然后讓學生列出求襯衫包裝盒表面積的算式。學生列出了兩種算式,并說出了算式意義。
然后,教師抽出襯衫包裝盒的內匣問:“如果襯衫包裝盒外殼厚度不計,怎樣求這個內匣至少需要多少簿紙片呢?”學生紛紛舉手回答:要求內匣至少需要多少簿紙片就是求5個面的總面積。列出如下三種算式:①38×5×2+25×5×2+38×25,②(38×5+25×5)×2+38×25,③(38×5+25×5+38×25)×2-38×25。
接著,教師出示襯衫包裝盒的外殼問:怎樣求做這個外殼至少要多少簿紙片呢?學生紛紛動筆列出三種算式:①38×5×2+38×25×2;②(38×5+38×25)×2;③38×5+25×5+38×25)×2-25×5×2,并說出算式意義。問題到此已解決了,但教師并未就此結束:“還有更簡單的方法嗎?”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學生通過觀察、思索尚無結果。為此教師從包著的外殼的上面和前面相交的棱剪開,啟發(fā)學生思考。不一會兒,學生又列出了兩種算式:①38×(25×2+5×2);②38×(25+5)×2,并上臺演示,說出列式理由:沿外殼相接的棱剪開展平,這個外殼就成了一個長方形。并通過多媒體演示得知它的長就是原襯衫包裝盒的長是38厘米,寬是襯衫包裝盒的兩條高與兩條寬的和。使學生探究問題的欲望得到有效激發(fā),促使他們思考、討論并仔細閱讀教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最后,教師出示數(shù)學課本并讓學生自己量出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高,請用自己認為最簡單的方法算出數(shù)學課本的表面積。同學興趣濃厚,情緒高超,完全從枯燥無味的計算中擺脫出來了。整個練習過程氣氛熱烈,學生思維積極,不但鞏固了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發(fā)展了空間觀念,而且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因此,數(shù)學教學要重視挖掘教材中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因素,盡可能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這樣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練習效率。
(作者單位 江西省宜春市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