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劉恒是其一。他本庶出,輪不到他當皇帝,由于極其偶然的機會被權(quán)臣選中,成為漢天子。他在位23年,生活相當儉樸,衣食住行幾乎跟當年他小心翼翼當代王時一樣,沒有錦衣玉食,不用豪車良馬,人數(shù)不多的后宮還被他進行了精簡,志愿回家的全給打發(fā)回去了。不僅如此,他還多次下詔,禁止臣屬子民敬獻奇珍異寶,甚至給自己修筑陵墓也很摳門,不允許使用高檔的建筑材料
皇帝帶了頭,大家齊跟上。竇皇后失散多年的弟弟前來認親,竇皇后也只允許他接受少量賞賜,能養(yǎng)活自己就成,不久還拿出自己的金銀首飾彌補文帝賞賜她娘家人造成的虧空。后來,她哥哥又尋上門來,想傍著妹妹享受榮華富貴,結(jié)果失望而歸。
南北朝時候,宋文帝在一次宴會前,打發(fā)人告訴皇子們先不要忙著吃晚飯,靜候賜食即可。沒曾想左等不來右等不到,皇子們一個個餓得前心貼后背。很晚了,宋文帝才告訴他們,你們這些小子,衣食無憂慣了,哪里知道天下蒼生的苦難,人家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餓你們這一回,今后你們就曉得不能奢侈浪費了。
唐朝開元年間,李隆基在皇家園林里辟了自留地種麥,讓皇子們耕種、收割,從中體驗農(nóng)民土里刨食的艱辛,真切地感受“粒粒皆辛苦”。還是有點效果。李亨當了太子以后,還能做到相當節(jié)儉。有個叫韓擇木的大臣目睹了李亨的生活之后,向李隆基間接討好,哪知道李隆基竟然無視,說真沒有特別表揚的必要。
趙匡胤也崇尚節(jié)儉。有一天,他的女兒永慶公主入宮向父皇請安,趙匡胤看到女兒穿著一件非常華麗的短襖,臉拉下來,告訴女兒今后不要穿這么華麗的衣服。女兒哪知老爸的心思,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趙匡胤教訓女兒說:“你怎么這么糊涂啊?!睹献印氛f‘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者矣’,你穿得這么華麗,多少人會效仿你啊,那要耗費多少錢財?你的生活、地位已經(jīng)夠優(yōu)越了,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惫髭s緊認錯,換下了華麗短襖
物質(zhì)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勤儉節(jié)約仍是值得提倡的,“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