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尚朝
(珠海華泰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廣東 珠海 519000)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yè)的迅猛發(fā)展,高層建筑大量涌現(xiàn)。其基礎埋置深度較深,往往在5 m及以上,并且有較厚的淤泥層的不利地質條件?;A埋置深度深了,地下結構的施工,需挖除相應的土方而形成的基坑工程呈現(xiàn)出緊、近(毗鄰建構筑物及地下設施近)、深、大等特點。如何保證基坑的穩(wěn)定、進行支護結構的驗收和基坑監(jiān)測成為基坑工程設計、施工以及監(jiān)理的難點和重點。
關于深基坑支護方面的強制性條文(房屋建筑部分)主要包括《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02)中第9.1.3、9.1.6、9.2.8條,《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JGJ120-99)第3.1.4、3.1.5、3.1.6條,《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規(guī)程》(GB50086-2001)第 1.0.3、4.1.11、4.3.3條,《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02)第3.2.2、3.3.3、3.3.6、3.4.2、3.4.9條共十四部相關規(guī)范。
檢查方案的編制、審核、審批手續(xù)是否齊全?是否經(jīng)過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審批簽字,并加蓋公司一級圖章?檢查支護方案設計審查是否合格?檢查是否有書面基坑支護專項施工方案專家論證意見書以及專家論證意見書提出的問題是否有對論證的回復?是否在方案中得到修改?
基坑支護結構施工的質量控制點描述是否清楚、準確地表水控制要求、地下水控制施工工藝及質量標準;土釘墻、護坡樁、錨桿等工藝流程及質量標準;材料質量及其控制措施;人員、機械設備的組織管理;季節(jié)性施工的技術措施;需特殊處理的工藝及技術措施。
《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DB11/489-2007)第3.8.1條的強制性規(guī)定:“基坑開挖應制定系統(tǒng)的開挖監(jiān)測方案。監(jiān)測方案應包括監(jiān)控目的、監(jiān)測項目、監(jiān)控報警值與控制值、監(jiān)測方法及精度要求、監(jiān)測點的布置、監(jiān)測周期、工序管理和記錄制度以及信息反饋系統(tǒng)等?!?/p>
應急措施是方案中及其重要的部分,方案中要有對危險源的辨識,可能發(fā)生的險情以及針對各種險情采取的應急措施。還應有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名單及分工,應急搶險材料、物質、機械設備的準備要求等。
方案應詳細說明土方開挖的平面流向;分層分段情況;出土口的布置;機械設備的配備;對工程樁及支護結構的保護措施及深淺基坑高低跨處的處理;出口坡道處的處理等。
灌注樁的排樁宜采用隔樁施工的成樁順序,并應在灌注樁混凝土24 h后進行臨樁成孔施工。
當不承受垂直荷載時,要求樁底沉渣厚度不宜超過200 mm,當兼作承重結構時,樁底沉渣按《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94的有關要求執(zhí)行。
非均勻配筋排樁的鋼筋籠在綁扎、吊裝和埋設時,應保證鋼筋籠的安裝方向和設計方向一致。
冠梁施工前,應將支護柱柱頂浮漿鑿除并清理干凈,樁頂上露出的鋼筋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錨固段強度應大于15 MPa并達到設計強度的75%后方可進行張拉。
錨桿張拉順序應考慮對鄰近錨桿的影響。
上層土釘注漿體及噴射混凝土面層達到設計強度的70%后方可開挖下層土方及進行下層土釘施工。
基坑開挖和土釘墻的施工應按設計要求自上而下分段分層進行。在機械開挖后,應輔以人工修整坡面,坡面平整度的允許偏差宜為±20 mm,在坡面噴射混凝土前,應清除坡面虛土。
土釘鋼筋應在孔內居中設置,定位器間距不應大于2 m。
鋼筋網(wǎng)與土坡坡面凈距不應小于30 mm,鋼筋網(wǎng)搭接長度應大于300 mm。
注漿時,注漿管應插至距孔底250~500 mm處,在孔口部位宜設置止?jié){塞及排氣管,并應及時補漿。
噴射作業(yè)時,應分段分片依次進行,同一分段內噴射順序應自下而上,一次噴射厚度宜為40~70 mm。
噴射混凝土終凝2 h后,應噴水養(yǎng)護,養(yǎng)護時間一般為3~7 d。
開挖前,要注意保護測量坐標、水準點以及監(jiān)測埋設的儀器與元件,嚴禁在開挖過程中碰撞、損壞支護結構、工程樁和止水帷幕、降排水設施。對周圍的電訊、電纜、煤氣、供排水管道等地下設施,必須采取可靠的保護措施,防止碰撞而造成事故。
開挖前應先做好降水、排水施工,且進行試運轉正常后方可挖土。開挖過程中應隨時做好坑內明排水,并經(jīng)常檢查降水是否正常,水位是否達到設計要求,盡量避開雨季和冬季開挖土方。
支護體系混凝土未達到70 %設計強度前,不得開始基坑土方開挖。
根據(jù)工程樁的斷面、配筋與場地土質等因素,嚴格限制開挖平臺間高差,以防土的側壓力導致工程樁的傾斜。
4.1.1 監(jiān)理驗收資料
錨桿或土釘墻竣工圖;錨桿或土釘鎖定力測試報告;錨桿或土釘注漿漿體強度試驗報告;錨桿或土釘墻施工記錄(錨桿或土釘位置、鉆桿直徑、深度和角度、錨桿或土釘插入長度、注漿配比、壓力及注漿量、噴錨墻面厚度等)。
4.1.2 監(jiān)理驗收要求
(1)主控項目。錨桿(土釘)長度:材料進場時用鋼尺量,全數(shù)檢查,合格標準為不應小于設計長度。
錨桿鎖定力:現(xiàn)場用千斤頂做拉拔試驗,試驗數(shù)量:土釘不宜少于土釘總數(shù)的1 %,且不少于3根;錨桿為錨桿總數(shù)的5 %,且不少于3根。合格標準:極限承載力平均值應不小于設計采用值,最小值應大于設計值的0.9倍。
(2)一般項目。錨桿或土釘位置:每排錨桿或土釘抽驗10 %,現(xiàn)場拉線后用鋼尺量,控制在±100 mm范圍內。
鉆孔傾斜度:測鉆機傾角或測土釘臺座與墻面傾角,定位時全數(shù)測,合格標準為傾斜角度誤差為±2 °。漿體強度:每天留一組試塊,試樣送檢,查試塊試驗報告。注漿量:檢查壓漿泵流量計,每孔注漿量應大于理論計算漿量。
土釘墻面厚度:鉆孔檢查,數(shù)量宜為每100 mm2取一組,每組不少于3個點。
合格條件:全部檢查孔處厚度的平均值應大于設計厚度,最小厚度不小于設計厚度的80 %,并不應小于50 mm。
4.2.1 監(jiān)理驗收資料
排樁的竣工圖、樁體混凝土強度試驗報告、樁的原材料(水泥、砂石、鋼筋)檢驗報告、排樁的施工記錄(樁位置、直徑、深度、混凝土澆筑)。
樁體完整性檢測報告:宜采用低應變動測法檢測,檢測數(shù)量不宜少于總樁數(shù)的10 %,且不少于5根。當根據(jù)低應變動測法判定的樁缺陷可能影響樁的水平承載力時,應采用鉆芯法補充檢測,檢測數(shù)量不宜少于總樁數(shù)的2 %,且不得少于3根。
4.2.2 監(jiān)理驗收的要求
(1)主控項目。樁位:定位驗收時要求樁位偏差不宜大于50 mm。孔深:成孔后驗收,要求不少于設計樁長。樁體質量檢驗:查檢測報告。混凝土強度:查試驗報告。
(2)一般項目。按混凝土灌注樁質量檢驗標準執(zhí)行。
基坑開挖必定會引起臨近基坑周圍土體的變形,而且土體的變形是不均勻的,愈接近基坑中心的位置變形愈大,可明顯觀測到基坑開挖影響的范圍約為開挖深度的1.5~2.0倍。監(jiān)測的周期應從基坑開挖開始,至地下室施工結束止。
監(jiān)測的主要目的:通過監(jiān)測成果分析,預估基坑支護體系本身的安全度,保證施工過程中支護體系的安全;通過監(jiān)測成果預估基坑開挖對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對于監(jiān)測成果分析,檢驗支護體系設計理論和方法的可靠性,為進一步改進設計計算方法提供依據(jù)。
在支護結構施工、基坑開挖期間以及支護結構使用期間,應對支護結構和周邊環(huán)境的狀況隨時進行巡檢。現(xiàn)場巡檢時應檢查有無下列現(xiàn)象及其發(fā)展情況:基坑周邊超堆荷載;基坑外地面和道路開裂、沉陷;基坑周邊建筑物開裂、傾斜;基坑周邊水管漏水,破裂、燃氣管漏氣;擋土構件表面開裂;錨桿錨頭松動,錨桿桿件滑動,腰梁和錨桿支座變形,連接破損等;支撐構件變形、開裂;土釘墻土釘滑脫,土釘墻面層開裂和錯動;基坑側壁和止水帷幕滲水、漏水、流砂等;降水井抽水不正常,基坑坡頂、坡面、坡腳排水不通暢。
現(xiàn)場每日的巡檢結果要有記錄。
應委托具有資質的專業(yè)化單位作為第三方,進行基坑監(jiān)測。
總之,深基坑支護的質量安全以及基坑周邊環(huán)境的安全已引起了社會以及參與建設的各方主體高度重視。深基坑支護雖是臨時性工程,但它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其危險性大、影響大,技術含量高,深基坑施工是高層和超高層建筑施工中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而深基坑的施工監(jiān)理無疑對保證深基坑質量安全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 程文華、吳浩.談深基坑支護工程的監(jiān)理[J].福建建筑,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