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之后,蘋果公司終于在10月25日拿到了美國專利商標局頒發(fā)的“滑動解鎖”專利。這意味著,其他設備制造商不能擅自在其產品中使用這種人們已司空見慣的解鎖設計。
任何使用預先定義的軌跡來解鎖的觸控方式,都將構成對蘋果的侵權行為,谷歌的Android移動操作系統(tǒng)很可能首當其沖。在剛剛出版的《史蒂夫·喬布斯傳》中,喬布斯表達了其對谷歌的某種情緒:“如有必要,我會用盡最后一口氣,花光蘋果400億美元的積蓄,摧毀Android,因為那是偷來的產品。”
實際上,今年以來,圍繞專利的巨資競標和收購可謂此起彼伏。7月,一個由蘋果、EMC、愛立信、微軟、RIM(黑莓手機制造商)和索尼六巨頭組成的臨時聯盟,以45億美元的天價“團購”了北電網絡(Nortel Networks),一舉擁有了這家公司的6000多項專利,從而將競標對手谷歌排除局外。
失落的谷歌一個月后宣稱,將以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旨在將該公司的1.7萬多項專利收入囊中。
這場專利收購戰(zhàn)博弈正酣,10月6日,摩托羅拉移動因專利侵權成為被告,原告美國高智發(fā)明公司(Intellectual Ventures 下稱高智)訴稱,摩托羅拉移動侵犯了自己的六項專利,并且拒絕購買技術專利使用許可。高智的出場,隨即在知識產權界激蕩起新一輪波瀾。
這家全球最大的非專利使用實體(NPE)專業(yè)從事發(fā)明與發(fā)明投資,2000年成立以來十年未有專利訴訟,直到2010年12月,首次向包括賽門鐵克和趨勢科技在內的九家科技公司提起侵權訴訟,但其后11個月,高智陸續(xù)發(fā)起了六起專利侵權訴訟案,《華爾街日報》形容其“令部分科技公司膽寒”。
密集的專利訴訟、收購背后,以專利許可、轉讓、經營為核心的知識產權運營業(yè)務正在發(fā)生的深刻變化,其新的運營模式亦應引起亞洲國家的關注。
高智模式
時下甲骨文在起訴谷歌,蘋果公司同時起訴了HTC 和三星公司。摩托羅拉和Barnes & Noble(全美第二大網上書店)正受到微軟的起訴。但不幸的是,摩托羅拉移動被高智起訴了。與其他進行訴訟的公司不同的是,高智并不生產任何產品,這意味著被它訴訟的對手不太可能通過反訴其專利侵權打贏官司,或者達成庭外和解。
高智成立于2000年,正值互聯網泡沫破裂,許多新興科技公司相繼破產,破產的公司會以低廉的價格出售自己的專利。而專利投機者(Patent Troll,屬于NPE的一種)專門收購這些專利。
高智只交易一樣東西——專利。其業(yè)務模式為通過研發(fā)、購買專利所有權或使用權,并以專利組合的形式對外授權,提供防御訴訟服務和賺取授權使用費。高智稱其專利組合能幫助技術公司保護自己不受知識產權侵權案的干擾。
坐擁50億美元資金,高智目前掌握了3萬多項專利,覆蓋通訊、電信、計算機、新能源、材料學、食品加工和安全、醫(yī)療器械等多個領域。
高智中國區(qū)總裁嚴圣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訴訟是最后的選擇?!澳承┌讣婕暗墓?,我們已經與之談判了好幾年,在長時間努力卻無法得到合適協議的情況下,才采取訴訟。”
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曉東說,高智大規(guī)模啟動訴訟,也是為其后續(xù)談判增加籌碼,使各大科技公司能與其合作。一旦美國相關法院認定被告系惡意侵權,被告將面臨諸如3倍賠償甚至禁令的“滅頂之災”。
在美國,對高智模式不乏抨擊者,大量技術依賴型企業(yè)害怕成為它的訴訟對象。
美國的專利侵權訴訟案在逐年增加,涉案金額少則上百萬美元,多則上億美元。根據研究機構Patent Freedom在今年初發(fā)表的報告,過去十年,全球380個主要NPE提起訴訟的數量持續(xù)上升。迄今為止,它們一共發(fā)起或參與了4000多件訴訟,贏得巨額賠償金。其中斬獲最多的一起訴訟獲賠6.12億美元,由NTP公司起訴黑莓手機制造商RIM的案件創(chuàng)造。
盡管高智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執(zhí)行官內森·梅爾沃德(Nathan Myhrvold)是微軟的前首席技術官和戰(zhàn)略師,另一位創(chuàng)始人兼公司首席技術官愛德華·榮格(EdWard Jung)也曾任微軟首席軟件架構師,其主要投資人包括了比爾·蓋茨、杜邦家族基金、惠普家族基金和以斯坦福大學為代表的大學基金,以及微軟、英特爾、蘋果、谷歌、索尼和諾基亞等為代表的高科技公司,但它同時也是一部分高科技公司的“敵人”。
單一的發(fā)明風險極高,高智明智地建立了一個包含數萬種發(fā)明的投資組合,覆蓋廣泛的技術領域,使綜合風險得到控制。隨著它的專利池不斷擴容,它成長為全世界最大的NPE,這也使它有能力對眾多的高科技公司提起訴訟。
“專利投機者無產品無市場銷售行為,被訴一方無法通過反訴和其他手段進行反擊。而且專利訴訟案件具有不確定性,公司實力再強也沒有完全獲勝的把握。”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教師黃賢濤分析說。
事實上,起初很少有人知道高智是如何收購專利的,它與誰簽署了協議,將哪些專利轉讓給了哪些公司。英國Avancept知識產權咨詢公司2010年發(fā)布的研究報告稱:多達1100家空殼公司和隸屬公司與高智存在關聯。很大程度上它是通過空殼公司來秘密收購那些閑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