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基斯坦拉卡納的布托家族墓地,一場簡陋的葬禮正在進行。面對架在周圍的機槍,一位仆人輕輕移動阿里·布托的頭顱,讓他面向西方,那是圣城麥加的方向。
這一幕發(fā)生在1979年4月4日凌晨,巴基斯坦歷史上第一位民選總理阿里·布托,被他親手選定并破格提拔為陸軍參謀長的齊亞·哈克將軍下令處死并秘密安葬。他的夫人努斯拉特·布托,此刻正被囚禁在西哈拉警察訓練營。
努斯拉特·布托,即布托夫人,是巴基斯坦的傳奇人物。她于1929年3月出生,其父母是從伊朗移民印度孟買。其父是一位大商人,生意遍布南亞次大陸。印巴分治后,努斯拉特全家遷居巴基斯坦的卡拉奇。
努斯拉特從小接受貴族教育,成年后品行高貴,儀態(tài)端莊,生性堅韌而自持,從不輕易向任何人低下頭顱,但對困苦者不吝施以援手。
她曾在孟買耶穌與瑪麗女修道院通過了大學入學考試,但她的爺爺十分保守,堅持讓她在校園里穿罩衫,努斯拉特只好放棄讀大學。從那時起,她對把女人視為花瓶的做法深惡痛絕。
遷居卡拉奇后,她加入巴基斯坦女子國民衛(wèi)隊,接受軍事訓練。當時正值印巴分治,大量難民涌入卡拉奇。努斯拉特參加了女子國民衛(wèi)隊的難民安置、救援工作,表現(xiàn)出過人意志與領導能力。這是一次脫胎換骨的經(jīng)歷,讓她從柔弱的富家小姐,開始轉(zhuǎn)變?yōu)橐庵緢皂g、敢于接受任何挑戰(zhàn)的女強人。
努斯拉特的生活道路在1951年發(fā)生急轉(zhuǎn),那年她嫁給了當時如日中天的布托家族的后人阿里·布托。這曾遭到雙方家人強烈反對,但這一次,努斯拉特選擇了抗爭到底,她違背家族的什葉派信仰,成為阿里·布托的第二任妻子。
阿里·布托起初在巴基斯坦早期軍政府中任職,當政府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向印度讓步后,他憤然辭去外交部長的職務,親手創(chuàng)建傾向民主的巴基斯坦人民黨并贏得大選,在1973年到1977年間擔任巴基斯坦總理。
阿里·布托在政界風生水起之時,努斯拉特心甘情愿地站在丈夫身邊,以夫人的身份陪他參加各種活動。她也從事一些社會活動,為保護和提升婦女權益奔走。但人們只記住了一位美麗、時尚、賢惠的布托夫人,不管她是否愿意承認,都已成為布托身邊的花瓶。
1977年,災難突然降臨。齊亞·哈克發(fā)動不流血政變,成立軍政府,布托及其家人被捕。布托夫人一改賢妻良母形象,轉(zhuǎn)而投身政治,一面向最高法院申訴軍事管制違憲,另一方面組織各種抗議活動,營救丈夫。但這沒有起到效果,1979年4月4日,布托被處以絞刑。
人民黨的元老們迫于壓力或為政治前途計,紛紛離去。努拉斯特在守喪結(jié)束后,接過丈夫曾經(jīng)高舉的旗幟,著手重建人民黨,并在1979年到1983年間擔任主席。原本在大家眼里養(yǎng)尊處優(yōu)的貴夫人,很快成為反對派領袖,這樣的轉(zhuǎn)變出乎所有人意料。與此同時,她受到軍政府無休止的迫害卻毫不動搖。
這些努力得到了民眾的同情,她成為抵抗軍事獨裁的象征和一面旗幟??衫硐肷形磳崿F(xiàn),她的健康卻出了問題。1982年,努斯拉特被醫(yī)生懷疑患上了癌癥,遠赴英國醫(yī)治。好在女兒貝·布托已成長為成熟的政治家,擔任了人民黨代理主席,到1984年成為黨主席。
1985年,布托夫人的兒子薩納瓦茲·布托在法國蒙難,年僅27歲。官方的媒體聲稱他死于吸毒過量,但布托夫人堅信兒子是被人毒殺的,因為他在海外積極參與組織推翻軍政府的活動,被視為眼中釘。
布托家族與人民黨想要重建文官體制的努力,始終沒有取得實質(zhì)進展,但潛移默化中,還是培養(yǎng)出強大的民意支持。1988年8月,齊亞將軍因飛機墜毀逝世,人民黨在隨后舉行的大選中獲勝,貝·布托從1988年到1990年和1993年到1996年兩度出任總理。
布托家族權勢增加,內(nèi)訌日益顯現(xiàn),布托夫人為此耗盡心力。長子穆塔扎·布托與姐姐貝·布托爭奪人民黨統(tǒng)治權的活動愈演愈烈。布托夫人選擇了支持兒子穆塔扎,母女因此分道揚鑣,無法在黨內(nèi)共處。于是,布托夫人只得在1993年卸去人民黨主席職務。
三年之后,穆塔扎就在其位于卡拉奇的家門口被警察亂槍打死。這徹底擊垮了布托夫人,她從此消失于公眾視野,兩年后移居迪拜,并與貝·布托冰釋前嫌。
布托家族的噩夢沒有結(jié)束。2007年,貝·布托結(jié)束多年海外流亡,回到巴基斯坦參加選舉,卻在一場針對她的炸彈襲擊中身亡。此時的布托夫人已經(jīng)嚴重失憶,連女兒的死訊也無從知曉了。
布托夫人的一生充滿悲劇色彩。她罹患重病,卻目睹親人先后離她而去;為恢復巴基斯坦民主制度奮斗,功績被女兒貝·布托的耀眼光輝所遮蓋,以致于在其去世之際,許多媒體的悼文標題是“貝·布托的母親逝世”。
作者為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