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響應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教育現(xiàn)代化的要求,各鄉(xiāng)鎮(zhèn)、農村學校都普及了信息化教學設備,多次組織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目的是想讓這些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真正應用到實際的教與學中。然而據(jù)悉,在西部一些學校這些先進的教學設備閑置三年而無人動。而在我們這里一些學校,不少老師不是把這些設備當作“寶貝”,而是當做“包袱”——把培訓學習當負擔,把應用當麻煩。然而就廣大農村學校來說,教師的水平、素質有限,地域條件也有限,只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語文老師的語文教學能力,學生的語文水平只能陷入枯竭之地。語文老師覺得語文課難教,學生對語文課沒興趣。如果語文課采用信息化教學,設計多媒體課件,插入錄音、音樂、Flash動畫和展臺的應用等,無疑給語文課注入了源頭活水!
關鍵詞:傳統(tǒng)教學;乏味;信息化;激活;課堂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是一支粉筆、一本課本、一塊黑板,構成了語文課的全部教學資源。課本上是白紙黑字,黑板上是黑紙白字,清晰是清晰,但未免太單調了。如果老師又沒有生花之口才,那么學生的眼中看的是白紙黑字,腦中留下的印記仍是黑字白紙,致使學生的想象力枯竭,口才遲鈍,作文干癟,語文課仿佛只是用黑色的方塊字壘長城……這樣的后果是:“春天”二字勾不起學生腦海中萬紫千紅的想象;“母親”的稱呼喚不起學生溫馨的回憶;在夏日聯(lián)想不到北國風光的萬里雪飄,在冬日回憶不到驕陽似火的溫暖……所以語文課給老師的感覺總是難教,給學生的印象是乏味、沒意思。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毙睦韺W家的研究也證明“興趣是學習積極性的最現(xiàn)實最穩(wěn)定的因素,尤其是對正在成長發(fā)展的孩子而言,興趣更是他們從事學習的一種強大的內驅力。
如何能更有效地激起學生對語文課的學習興趣成了語文老師的當務之急。當語文課實施了信息化教學,語文課的性質就有了質的飛躍——多媒體課件、錄音、Flash動畫、展臺的應用使學生第一次認識到語文課的世界如此豐富多彩。俗話說:語文的外延是生活,生活面有多廣,語文課學習的范圍就有多大。而信息化教學才真正實現(xiàn)了這一目標——能把偌大的世界,幾千年的時空跨越都濃縮到課堂上,調動起學生的每一根神經,刺激到學生的每一個細胞,這樣的課堂學生就好比牛進了菜園子!
如在學習蘇教版八年級下冊課文《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時,雖然時值春天,但學生的活動范圍、眼界有限,看不到各種各樣的花兒,如果就在這種情況下學習,無疑是紙上談兵。而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自然界中姹紫嫣紅的花,就給學生一種感性認識。在講到人工培育促進了花的品種繁多時特意講到藍色虞美人,這種花花瓣看上去如煙如霧,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這么名貴的花卉對鄉(xiāng)下學生來說別說沒見過,名字也是第一次聽說過,所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其圖片,就揭開這種花神秘的面紗,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園藝科技的發(fā)達和人類無窮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沒準兒這節(jié)課能在有些學生心田上種下當生物學家的種子。
詩歌的教學歷來是想上好卻很難的課——如何再現(xiàn)當時的畫面,如何引領學生進入詩中的意境?這都是擺在語文老師面前的難題。
本人在講授九年級上冊的送別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時,通過播放“送別”音樂,很好地渲染了“送別”氣氛,在濃濃的送別氣氛中,通過展示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親眼目睹了詩人當時送別友人的場景。給學生的感覺是詩歌學習如同看電影,又通過各種圖片的展示,達到詩歌學習“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效果。
多媒體,展臺進入課堂,使畢業(yè)班的復習課真正實現(xiàn)了大容量、高效率、快節(jié)奏的目標,更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所以說信息化教學給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輸入了新鮮的血液。
參考文獻:
?。?]河南教育,2009(9).
?。?]心理學教程.中等師范學校.
?。ㄗ髡邌挝?河南省淅川縣西簧鄉(xiāng)初中)